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素养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一、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去思考、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
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青岛版第一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
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再如,教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一部分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的模拟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
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数学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
亲切,有兴趣。
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
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
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及课件,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
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
如在数学中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所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
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我在教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在教给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用课件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
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制了一个网页,把它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
内容主要是:“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新房,要粉刷墙壁,铺设地板。
今天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
老师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
你们帮助老师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
”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
老师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的情景,深深吸引学生,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往往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去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再如在二年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
”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
”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
”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
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
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了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素材,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喜欢数学,让有效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