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解读(ppt35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文解读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由四卷 20篇(册)122章组成,共300多万字。 卷序 标题 中心 篇章数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Biblioteka Baidu通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 问题 剩余价值的实现 问题 7篇25章 3篇21章 7篇52章 3册24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 剩余价值的分配 程 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学说史
(三)恩格斯、沃尔弗与《资本论》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1)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 (2)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 (3)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 (4)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 威廉·沃尔弗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1846-1847年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 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 黎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 (2)非常关心《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特别 是在逝世前将八百二十英镑积蓄全部赠送给马克思。
2.宏观视角:产业资本平衡理论——社会总 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第二卷第三篇)
(1)基本概念 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 系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简单再生产,是指生 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扩大再生产是生产 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 (2)货币资本的作用 第一,资本运动总是从货币开始,表现为 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 第二,预付资本任何时候都有一部分保持 货币形式。
(一)书名的来龙去脉
源起于实际生活和斗争中大量的现实问题 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 意见的难事;以及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 由《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 1843年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准备写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六 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资本”分册研究商品与货币(相当于《资本论》第一 卷第一篇)于1859年6月出版。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促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以 《资本论》为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分四卷 出版全部经济学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资本论》解读
经济学教研部
马克思的一生

卡尔· 马克思1818.5.5生于德国莱茵 省南部特利尔市犹太律师家庭。



大学学习法律,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活动,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哲学。 1842年10月,马克思为《莱茵报》 主编,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卷)
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商品交换产生 货币。(第一卷第一篇) 2.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 本:(第一卷第二篇)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绝对与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第一卷第三、四、五、六篇) 4.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资本的积累。 (第一卷第七篇)


具体应用体现在矛盾分析法、抽象法、逻辑与 历史的统一、简单到复杂等。 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资本主义,揭示出 它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
(六)核心范畴
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商品开始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二)完成与出版过程
马克思:第一卷(1867.9)和其他各卷手稿。 恩格斯:1885年和1894年整理出版二、三卷。 考茨基:对“第四卷”手稿结构按照自己的理 解重新作了安排,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 名,作为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分三 卷四册1904、1905、1910出版。 前苏联:1954-1961年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 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论》,列为《资本论》 第四卷。1962-1964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二十六卷。
(一)理论综述:剩余价值学说史 (第四卷)
1. 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 问题——剩余价值理论,以李嘉图为分界线 对资产阶级各派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 的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自己的关于政治经 济学的许多重要原理。 2. 分析的基础和总的评价:“所有的 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 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 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 值。”(第四卷第7页)
(四)研究对象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 系。”(第1卷第8页)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制度 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研究。 以英国为典型。
(五)基本方法
《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 辩证的。即唯物辩证法。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 革命洪流。 由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 巴黎,后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 学,写作《资本论》,1867年9月,《资本论》 第一卷出版。 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二卷 和第三卷的写作工作。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 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 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 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 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无产阶级解 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他的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主要内容

基本概述
行文解读 当代价值
一、基本概述
① 涵义与目的:资本周转,是资本的不断反复循 环的过程。目的是分析资本运动的中心问题, 即周转速度。 ② 衡量单位:周转时间、周转次数(第7章) ③ 横向比较:(资本构成的影响)即固定资本与 流动资本。(第8章) ④ 纵向比较: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第12、13、14章) ⑤ 结论: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剩余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卷)
1.微观视角:产业资本运行理论 (第二卷第一、二篇) (1)静态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理论—单个 资本的解析。(第一篇)
① 形态变化(第一至第四章) ② 成本度量(第五、六章)
③ 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空间并存 性、时间继起性以及无价值革命。
(2)动态分析:产业资本周转理论—— 多个资本的比较(第二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