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画”与“设计”之间的思维转换

教学设计定位在让学生体会造型的形式美感,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等形式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媒材进行作业。学生选择了自己生活中熟悉的题材,生活给了学生自主创作的热情,《乐器》、《放学回家》、《妈妈的牵挂》等等,都是学生熟悉而乐意表现的。

构成练习往往能把学生不擅长写实和表达的“缺点”,用设计的思路弥补,让学生获取心灵的自由,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运用美术媒材、技巧造型,表现自己的意识,达到眼高手也高的能力。

构成练习在初中教学阶段尤其受学生欢迎。初中生比较理性,对“像”与“不像”有太多理性判断。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有策略地解决“画功”问题,偏向设计和符号化的元素介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很多老师曾经提问,怎么就想到做这个练习来给学生信心和画下去的勇气?这个教学拓展题材和活动补充是怎样来确立教学目标的?

我们可以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表述中了解: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我们从《构成练习》中,看到学生的画面感有很强烈的设计意识。在组织画面中,学生巧妙地把创意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安排”进画面,运用形式美的要求,满足了自己的表现需要。

(二)“造型·表现”就是画画吗?

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总是认为“造型·表现”就是画画课。在常规课堂上,尤其如此。一方面教师的观念出现认识误区;另一个方面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认为画画比较“省事”。这些都是观念的误区。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

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三)“造型·表现”的核心价值取向

1.技术的强化是核心价值吗?

我们发现,对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强化训练,要达成预定的指标,只要方法合适是比较容易。多年的课程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技术意识比较容易被强化,技术项目是《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学生很聪明,这个群体在接受技术考核和筛选中,很多学生都通过作品,传递出诸多信息,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展览中发现,要把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有方法可循。

技能技巧目标达成的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发展。于学生来说,技术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提高,因而实施起来就显得驾轻就熟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梯度的做好技术强化的练习。与此同时观察和思考,技术难道是艺术的核心价值吗?显然不是。

2.“造型”的核心价值提升——认识与完善自我

当你把教学当作研究来做,在美术课程的方法和技术探索过程,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是有趣的。在收获了知识技能与技巧,对应着最初制订的课程目标,应该比较满意。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很快发现,学生在运用技能技巧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熟练地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这让课程设计和定位发生了改变。

“造型·表现”给学生自主表达的学习空间,通过一系列自主选择材料和主题的学习过程,学生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里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分水岭:技术意识或生活经验的被唤醒。

绘画技巧比较突出的同学,容易找到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通过熟练的塑造比如光影、肌理、特征等细节来表现写生对象;而写实能力稍微欠缺的同学,在技术上无法逾越的时候,他们找到了运用其他方法——通过名作鉴赏时对表现方法的介入,把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这其中最难得可贵的是具备了写实能力,而同时又有创作表现能力的同学。

3.通过“表现”来构建人的精神家园

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看着学生的画,他们在画什么?他们的作业中有强烈的思想。

他们在表现什么?他们的作业中在倾诉什么?

这些作业引起了我们对课程的反思和更深切的关注:除了技术,应该还有更高级的文化内涵,或者说心理层面的什么?他们无意识中表达的,他们真诚诉说的,他们生活中遭遇的什么?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悲……

学生的表达,给我们思考的同时,也为交流提供了话题。美术作为一种语言有其强大的功能,帮助学生自我表达。学生绘画是为了生活,而不是艺术,我更想强调我们要保护学生本来的东西,不要把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塑造,让他们保留自己的真实:课程最核心的价值观已经被唤醒——那就是人的教育和自我的觉醒。

美术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学生的艺术天赋和艺术表达本能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呈现?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情感表达,表明了什么?是的,教育才是最核心的目标,这是自我的觉醒——自我教育和自知自觉!比绘画技术更有意义,培养绘画技术只是课程基本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原有的天赋和气质,让学生保持本真最美的情感,在了解绘画方法时学会表达生活,用美的方式感动生活,唤醒自己和他人。这才是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功能。

【问题探讨】

•“造型·表现”就是画画吗?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而言是什么?

•怎样理解“造型”与“表现”的相互关系?

•是不是需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绘画发展心理?

•很多学生表示“想做好却难以做好”“想画好却偏偏难以画好”,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的“表现”缺乏创造力吗?怎么样“保护”孩子们的创意?

•“是画得像就好吗?”你认为怎样的作业好?

——“学生有画不像的自由。”通过分析,有多少人认为画的像就好?采访学生为什么画不像不好呢?结合学生的案例,通过分析,唤起教师的研究意识。

交流话题:教学设计从学生经验中来,又回到学生经验中去

互动提纲:

(一)以经验——“表现”的前提和可能

(二)以学生经验为教学资源的课程设计

1.不能忽略的学生的经验

2.教学设计中的“无为”理念与平台支持

3.以学生为教学资源的课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