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种群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其它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稳 定的最大增殖速率。又称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此时, 种群具有最大出生率和最小死亡率 。 内禀增长率常用于与实际增长率比较,其差值可看作 环境阻力。 环境阻力:是妨碍种群内禀增长率实现的环境限制因 素的总和。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3-3 种群的增长模型
lx为相应在x期的存活率
dx为从x到x+1期死亡数
qx为从x到x+1期死亡率
Lx为从x到x+1期的平均存活数,即Lx = (nx + nx+1)/2 Tx是进入x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以后的存活个体
的总年数,即Tx = Lx。如To=Lo + L1 + L2 + L3 + ……。T1=L1 + L2 + L3 + ……。
4
15.5
5
11
6
6.5
7
2
8
2
9
0
0.109
4.5
0.077
4.5
0.046
4.5
0.014
0
0.014
2
0
-
0.29 0.409 0.692 0 1
-
13.25 29.25 1.89
8.75 16 1.45
4.25 7.25 1.12
2
3
1.5
1
1
0.5
0
0
-
表中数字含义
x为按年龄分段
nx为在x期开始的存活数
个体数便于表示种群内个体的相互距离 生物量可较客观地反映有机质浓度 有机质干重和能量较好地反映了生物的质量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种群密度的大小标志着一个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的地 位和重要程度,密度大,说明其作用大。
种群密度受生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 生物个体数目的影响。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3-2 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密度
1、种群大小(size ) :某种生物在一定空间中个体 数。如 : 一个鱼塘中的鲤鱼种群数为150尾。
2、种群密度(density) :它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 容积内有机体的量。 这个量可以用个体数、生物量(湿重)、有 机质干重或能量(KJ)等来表示。
即种群增长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种群 小时,存活率最高;另一种种群在中等大小时最有利, 每一种群都有其自己的最适密度(optimum density),过疏和过密都会起到抑制作用.
5、有关种群密度的其概念
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生物量。 植被的研究,常用以下相对指标: 频率 ―- 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数的百分划。 丰度 ― -一个样本中某种植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dN r.N dt
N:种群数量 N0:种群初始数量 Nt:种群t时刻的数量 r:种群增长率
即:Nt
N e r.t 0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增长(J型增长)
瞬时增长率r>0,则种群数量指数上升。 –r=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r<0,种群数量下降。
B型:呈对角线的存活 曲线,表示个体各时期 的死亡率是对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 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 以后的死亡率低低而稳
定。
四、生命表
生命表(life table)描述死亡与存活过程的一种工具。 生命表分为两种类型:动态生命表(dynamic life table) 和静态生命表(static life table)。 1、动态生命表 是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个体死 亡过程,或连续追踪该群生物全部死亡的过程而编制 的。表1是一个藤壶(Balanus glandula)的动态生命表 (Conell,1970)。
各种生物的出生力是由生物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也 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如:老鼠的出生力大于大象 的出生力。
2、死亡率(mortality)
死亡率(mortality):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 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死亡率D通常用死亡个体数ΔNd除以时间Δt。 即B=ΔNd/Δt绝对死亡率。再除以种群个体数N即得
3、存活率( survivorship )
存活率和死亡率相反。存活个体的数目比死亡个体数 目更有意义。死亡率可以生命期望和存活曲线表示。
生命期望(Life expectancy)就是种群中某一特定 年龄的个体在未来能存活的平均年数。。
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以对数的形式表示 在每一生活阶段存活个体的比率。
物种的其它定义:
➢ 生态种:亚种,变种,由地理上的隔离或长期的对环 境的适应形成的一群相同生态型的物种组成。不同生 态型间可繁殖。
➢ 无性种:只有无性繁殖的生物种,如裸藻。
➢ 古生物种:地质史上出现过,但已灭绝。 ➢ 生理种:没有任何形态差别,但有明显生理差别的种。
二、种群的定义
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 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受精卵的♂与♀比例,大致是50:50,这是第一性比。 幼体成长到性成熟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与
♀的比例变化,至个体开始性成熟为止,♂与♀的比 例叫做第二性比。此后,还会有成熟的个体性比叫第 三性比。
三、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natlity or birth rate)
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个体的数量。出生率B通 常用新生个体数ΔNn除以时间Δt。即B=ΔNn/Δt绝 对出生率。再除以种群个体数N即得每个个体平均出 生率b=ΔNn/NΔt。
ex为x开始中的生命期望(life expectancy)或平均余 年。生命期望就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 能存活的平均年数。ex = Tx/nx,eo为种群平均寿命。
五、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
定义:某个种群在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 数量或最大密度),称环境对该物种的环境容纳量。 用k表示。 – 当种群的数量低于k值时,种群会增长; – 当种群的数量高于k值时,种群会减少。
三、种群的特点
➢ 自然界中的生物没有一种是以个体存在的,个体必须 依赖群体,因而种群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 ➢ 种群不是某个种多个个体的简单组合,形成种群的个 体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种群具备个体所没有群体特征。 ➢ 种群具有其独特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它是一个具有 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整体。 ➢ 在具体研究中,一个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可随 研究人员的需要而定。如一个种群可以包括全世界的狼; 也可以很小,仅指一滴海水中某一微生物的种群。
如一个池塘中的鲤鱼。界线分明。保护区内的熊猫。
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
(1)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分布区域和分存形式。
(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 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 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 于变动之中的。
最大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1、出生率
最大出生率(naximum natlity) :是在理想条件下 即无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繁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产 生新个体的理论上最大数量。为一常数,反映了该生 物特性。
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 :表示种群在某个 真实的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增长。它随种群的组成 和大小,物理环境条件而变化的。为一变数,反映了 环境对该种群的影响。
种群的增长模型(population growth form)
任何种群的数量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当种群占据新的 适宜环境,或度过不良气候环境条件后,会通过繁殖迅速增 加种群个体数,这种增长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指数增长(J型增长) 种群在无食物和生存空间限制的 条件下呈指数式增长,种群个体的平均增长率不随时间变化。
比率。 盖度 ― -以冠层投影大小计算的覆盖面积占总面积
的比率。 如:森林覆盖率达30-50%,则生态系统较稳定。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6、 种群数量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绝对密度(数量)测定 总数调查 取样调查 样方 农田用10 m2 森林用100m2 水体浮游生物>250ml 鱼类:标志重捕法
每个个体平均死亡率d=ΔNd/NΔt。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2、死亡率
最低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 :是种群在最适 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是因年老而死亡,即动 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ritg) 后才死亡。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的死亡率。
实际死亡率(realized mortality) :在某特定条 件下丧失的个体数,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而改变的。 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又称生态死亡率 (ecological mortality),不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而且受种群大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
迪维以相对年龄(即以平均寿命的百分比表示年龄, 记作X)作为横坐标,存活L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 数)的对数作纵坐标,画成存活曲线图,从而能够比 较不同寿命的动物。三种理想化的存活曲线模式图。
存活曲线
A型:凸型的存活曲线, 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 寿命之前,只有个别的 死亡,即几乎所有的个 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
种群年龄结构有三种:预测未来种群的动态
增长型(A ):含大量新生个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稳定型(B ):各年龄组上个体比例适中,分布均匀,种群 大小趋于平衡。
衰退型(C ):含老年个体数较大,幼年个体很少,种群数
量趋于减少。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2、性别(sex ratio)
性比是反映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比例的参数。
现实意义:一定区域,环境条件下,资源对某种生物 的承载力是一定的,如:某地牧场对牲畜有一定的承 载力,过度放牧会造成牧场褪化。水体、农田也应保 持适宜的养、种植密度。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六、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种群的实际增长率称自然增长率,用r表示。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包括食物、领地
相对密度(数量)测定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1、种群的年龄结构( population age distribution)
年龄结构:种群内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与种群个体总 体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 (immx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密切相关。
如果其他条件相等,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年龄的成体 比例较大,种群的出生率就越高;而种群中缺乏繁殖 能力的年老个体比例越大,种群的死亡率就越高。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物种和种群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增长模型 种群波动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群遗传学 生活史对策
§3-1 物种和种群
一、物种
物种(specices):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 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即生物种。是生物分 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一般不与其它物种个体交配, 或交配后代不能生殖。如:骡。
种群密度大小是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内种间相 互作用的结果。
同一种群的密度用不同方法表示,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4、阿利氏规律(Allee’s law)
种群密度过大会恶化本身的食物、氧气和其它生 活条件。但是密度过稀也有不良影响。比如繁殖时难 以找到异性和产生必需的性产物浓度等。因此每一物 种都存在着最适的种群密度,并按照环境的具体条件 而改变其最适密度,也就是说种群密度也是物种的适 应特征之一,这就是所谓的阿利氏规律,又称阿利氏 原理(Allee’s principle)。
年龄 各年龄
各年龄 各年龄
各年龄
Lx Tx 生命期望
x
存活数nx 存活率lx 死亡数dx 死亡率qx
ex
0
142
1
80
0.563
102 224 1.58
1
62
0.437
28
0.452
48 122 1.97
2
34
0.239
14
0.412
27 74 2.18
3
20
0.141
4.5
0.225
17.75 47 2.35
主菜单主目录 返回 退出
年龄结构分布表示方法
用龄级比和年龄锥体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 – 龄级比:各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数总数的比例称 之龄级比。 – 绘制年龄锥体的步骤: – 按一定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总个 体数的比例; – 用矩形的长度表示比例大小; – 把龄级比按年龄从小到大叠起,就形成年龄锥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