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材编写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汉语教材编写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作者:姜丽萍
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04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继承;创新;本土化;立体化;数字化
[摘要]文章以近20多年来编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为例,探讨了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探讨了教材本土化、立体化、数字化等问题,为精品教材的打造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 (2018) 04-0012-07
汉语教材建设可以从1958年出版第一本教材《汉语教科书》算起,到今年已经整整60年。截至2017年,汉语教材已经出版了17,800余册/种(周小兵等,2017),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使用的教材不完全满意,编写和出版新教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教材编写存在着“同一水平重复”(程相文,2001)等问题,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教材建设并不在于频繁出版“新”教材,而在于新出版的教材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抑或延长好教材的生命力。因此教材的出版既要继承和发扬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中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和吸收二语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编写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1.汉语教材的历史发展
汉语教材大体经历了结构、句型阶段,结构、功能相结合阶段,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阶段(任远,1985;刘殉等,1982;刘殉,2014),任务型阶段等。
第一阶段:结构、句型阶段
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是第一部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正式教材。“它的最大功绩在于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中分离出来,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比较实用的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刘珣等,1982)。这套教材对汉语语法作了独具特色的切分和编排,其语法体系成了此后各个版本教材编写语法部分时的主要参考依据(任远,1985)。但是《汉语教科书》语法条目过于繁杂,1971年出版的《基础汉语》针对这种情况
做了删改和压缩,并以典型“范句”的形式体现语法规则,突出了“范句”教学,即首先介绍基本句式,通过大量的练习,在较熟练掌握范句的基础上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突出实践性原则,“范句”的出现使汉语教学向句型教学迈进了一步。
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语教学普遍施行句型教学,汉语教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实验和研究。1977年出版的《汉语课本》就是在此背景下编写的一部以句型为主的教材,它用句型代
替了范句。这套教材第一次把句型及替换练习引入到了对外汉语教材,在对外汉语基础教材中具有开创意义(赵贤洲,1987)。但是这套教材时代色彩过多过浓,因而“寿命”较短。取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