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论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

——结合笔者的审美体验来谈

一、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

1、什么是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审美主体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社会主体,一种是个人主体,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简单的说,审美主体就是处于审美活动中的人。”1

2、什么是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审美主体所具备的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及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2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审美能力也被称为“艺术鉴赏力”,即人们所说的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从这一点分析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审美能力就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

(1) 审美感觉力

审美感觉力包括审美感觉力和审美知觉力。“审美感觉力主要是指对色彩、音响、形体等形式因素的敏锐的识别力。同时,审美感觉力还引导主体去感受各种因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的韵律。”3审美感觉力表现为一种对对象的主动选择能力。“审美知觉力能按照审美需要的要求对客体进行加工处理或完型,主动建构审美对象,也就是说审美知觉力会对对象进行加工补充,建构起一个完美无缺的审美对象。更重要的是,审美知觉力能够感受到各种因素相互关联所构成的整体形象的韵律,引起心灵上的感觉与应答。”4

(2)审美想象力

审美想象力是审美主体所具有的能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又叫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力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审美能力。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是审美活动能否产生的关键,而主体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想象力,是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并实现主体审美理想的必要条件。“审美想象力作为想象的一种,和想像一样按种类可以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低级形式是联想,高级形式是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5

(3)审美理解力

“审美理解力,也叫审美领悟力,同样是审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审美能力。审美理解力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以感性的形式对客体意蕴的直接的、整体的把握和领悟。它是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因素,渗透在审美感觉力和审美想象力的整个过程之中。审美理解力首先是一种直接理

解力,因为审美活动面对的是具体的审美对象。”6同时,审美理解力也是一种感性观照力,这是由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决定的。

二、自身审美能力的不足及形成原因

1、自身审美能力的不足

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前,小学、中学的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等等我们只是简简单单的填鸭式教育,并没有进行艺术鉴赏。所以根本不知道怎样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由于自己本身在艺术知识上的短缺,对电影、美术、书法、舞蹈、雕塑、文学、音乐等等知识的匮乏,在面对艺术审美时,不知从哪些方面下手,不知道以怎样的审美标准去评判,没有明确的准绳去审判。其次,对一些艺术作品知道的甚少,有的只是知道作品的作者是谁,什么时期创作的;对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所要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全然不知。这就造成了自身在审美能力上的不足。

总而言之,在审美能力上,自身艺术知识的欠缺、审美知识欠缺,导致了自己在审美能力上的不足。

2、自身审美能力不足形成的原因

(1)艺术知识的短缺

课外阅读量太少,专业知识方面的辅助资料看的太少;另外,就是没有实时的关注艺术品的市场动态。

(2)审美知识的短缺

自身在审美知识上欠缺。艺术品是通过审美过程把主客观统一起来,一方面艺术品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物化为对象到作品中,另一方面艺术品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的产品,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影响到客观的世界。而自己在如何审美问题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审视一件艺术品时,不知从何处下手,自己没有明确的审美标准去鉴赏一件艺术品。

(3)美与审美认识上存在误区

我在美和审美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误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而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一个评判的过程。我却对美、审美认识不清,面对纷繁复杂事物,不能容易的区分美和丑。以至于认为美仅仅是外在的,所能看到外表的华丽,没有注重其实质的内涵。

(4)审美能力理解上存在误区

审美能力,即审美主体所具备的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说是审美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一开始,自己以为审美能力是天生就有的特质。其实不然,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和审美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

(5)审美主、客体的混搅

在知识定义上来说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而审美客体则是与审美主体相对应,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两种含义,一般来说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而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我混搅了主、客体的概念,所以导致了对审美能力的不足。

三、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1、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审美能力是我们人生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我个人而言,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音乐、舞蹈、歌剧、书法、美术、雕塑、电影等等。多欣赏一些大家的作品,不仅要知道作品的作者,创作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作者创作的背景,作者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欣赏作品外在的同时,理解作品所赋有的意义,作品所表达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2、培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其个人的努力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个人努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同样,如果我们想培养艺术修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多观察身边周围的世界,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

3、接受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我感觉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和内容,将艺术教育渗人到审美教育中,提高我们审美的范围和质量。现代社会对我们提出要求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则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我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接受艺术教育时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和鉴赏上,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艺术作品才能够有更加深入的见解与鉴赏。

四、改进策略

审美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发现美、发掘美的能力。如果没有审美能力一件再美的东西,我们也不会发现它的价值所在。对于一个人来说,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和审美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那么一定要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接受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五、结论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其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复合的集中体现。高尚健全的审美能力,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科学的审美标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抵制腐朽、落后审美观的侵蚀。我们只有具备高尚健全的审美能力,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完美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主国。

《美学原理》整理版说课讲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美学原理网课答案

“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蔡元培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没有介绍的理论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D、以上都有 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C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 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 很多学者写出来的文章都平平淡淡,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D、理论感审美活动的核心是(B、审美经验 学习美学既要重视直接方法,又要注重间接方法。√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体系,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 对高尔泰的叙述不准确的是(C、高尔太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李泽厚对“美”的认识是(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懒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来自(C、蔡仪 光潜认为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审美主体。√ 蔡仪先生认为,美是客观的。√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C、柳宗元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西方美学家通常将“象”称为(C、形式 物是知觉的世界。(M)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B、张璪 用来形容宋元花鸟画不恰当的是(C、不写实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A、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是“美”的本体。C、意象 表象就是物的形象。(√) 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C、胡塞尔 西方传统的“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不包括(B、生活世界 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如所存而显之。”这句话出自(B、王夫之 下列关于“美”的描述正确的是(C、美是纯粹的 ()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D、王夫之 以下哪项不是主客关系的特征(B、相对性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又可以称为(C、审美态度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C、道 埃尔金斯《视觉品位》中看油画的方式有助于产生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审美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 下列人物中,最早发现移情作用的是(C、亚里士多德 中国“审美心胸”的理论发源于()。C、老子 审美心胸又可以称为()。D、以上都有 伽达默尔认为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与其他体验相并列的体验,而且代表了一般体验的本质类型。(M)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以下对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说法错误的是()。C、美感是和生理快感完全对立的。 愉悦性是美感的重要特性。(√)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在地理环境对生物的活动有何影响方面,作出研究最好的是()。A、泰纳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B、审美偏爱影响审美能力。 C、审美偏爱和审美选择是审美能力的体现。 D、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我的答案:B得分:分 对审美活动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包括()。A、种族因素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社会历史环境进行。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的人是()。C、孔子 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D、君主专制时代《风雅生活论》的作者是()。B、巴尔扎克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社会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M) 我的答案:√ 《时装信使》是哪个国家的时装杂志()B、法国 审美的重要领域不包括()。A、时尚美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装模作样”往往是精英分子追随小资产阶级生活风气的一种体现。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以上说法都正确 服装是阶级隔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人和自然的关系 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D、以上说法都正确 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物、自然风景上面显现的审美意象。(√)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指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在审美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的物质性。(√)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对 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 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 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 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对 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对 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对 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 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 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 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错 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对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对 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错 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错

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对 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错 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 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 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 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对 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错 2.2美的本质的定义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 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 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 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 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错 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 《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错 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 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 (一)、什么就是美学 一、怎样学习美学 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就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得,它就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得历史得研究美得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瞧一些艺术史方面得书籍,懂艺术, 并培养提高自己得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得能力。 5、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得经验,丰富知识与内心世界。(二)、美得本质及特征 一、美得本质 1、西方关于美得本质得历史探索 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得本质得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得特点,而且一般就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西方不同派别得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得美得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得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美就是与谐”得观念,并提出了著名得“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就是有用”即美就是善得观点。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得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得美得本质论与唯物主义得美得本论。这两大派别探索美得本质得出发点就是不同得。

2、从精神意识中得探索美得本质 (1)、柏拉图:“美得理式”说 柏拉图提出,美得本质就就是美得理式,既美本身就是脱离个别 美得事物,而独立存在得精神实体。 (2)、康德:“美就是无目得得合目得形式”说 康德提出审美就是一种趣味判。她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与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得外在形式符合主观得两种心理能力, 即想象力与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与谐自由得活动,才能产 生审美快感。这种快感就就是判断美得真正原因。就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得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又就是天赋得。 (3)、黑格尔:美就是“理念得感性显现”说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但她说她得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就是抽象得,而就是具体得,美得理念就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得统一,感性形式就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得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得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就是理想得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得美才诞生,换言之,美就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得产物,艺术才就是真正得美。黑格尔用哥特式教堂去说明理念如何显现于感性形式。 (4)、克罗齐:美就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得直觉 克罗齐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得美就是直觉创造出来得,同样,

美学原理满分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出自()。
1.0 分
?
A、
《审美教育书简》
?
B、
《论美》
?
C、
《诗的艺术》
?
D、
《美学散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以下属于对“生活世界”的正确理解的是()。
1.0 分
?
A、
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
B、
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
?
C、

生活世界就是一种意象世界。
?
D、
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关于审美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
B、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
?
C、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
?
D、
审美活动是人类唯一的价值需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主张美是客观的的学者认为自然美存在于()。
1.0 分
?
A、
人的审美意识中

?
B、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中
?
C、
社会的主流审美风尚中
?
D、
上层社会的审美格调中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
B、
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社会历史环境进行。
?
C、
泰纳用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来概括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因素。
?
D、
审美趣味具有个体性和超个体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美学散步》是谁的作品?

美学原理笔记 (2)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02、03、04任务答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02、03、04任务答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20 分。)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摹仿说 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游戏说 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美学原理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梁启超:趣味美学 梁启超曾说:“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人若活得无趣,恐怕不活着还好些,而且勉强活也活不下去”。他又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梁启超把趣味主义推广到了整个人生的领域。他的审美观具有鲜明的人生指向;他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审美的。由趣味出发,梁启超构筑了一个以趣味为根基、以人生为指向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个体感性生命的自由创化从有责任的“趣味”出发到人生“春意”之体味,是对积极入世与自由畅神、理性追求与生命激扬融合为一的人生胜境的个性化追寻。对于梁启超来说,他既需要生命的感性冲动来激发生活的热情,又需要理性与良知来承担社会的责任。因此,他以个体生命激扬为标的的趣味追寻又是以宇宙运化的责任为前提的,呈现出试图将生命本质的肯定和生活意义的实现相统一的个性化美学思考。概念。 客观地看,中国文化中艺术论的趣味论和西方文化中审美论的趣味论在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中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但梁启超又在传承化合中对趣味作出了自己的界定,赋予了趣味以新的理论内涵与理论特质。不放弃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热情与责任。从整体言,其积极意义当超过消极影响。而在今天,梁启超趣味美学所包孕的对审美与人生、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的实现是以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的。没有生命之趣,就没有审美之求;没有美的存在,就没有人生的意义;没有个体与众生与宇宙的迸合,也就没有感性个体的自由创化。这样的人生意境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其哲理意趣与美学意趣对于今天的人文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思。 王国维:意境、境界论 后世评价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一般肯定其文学评论价值,认为在美学界并无多大影响。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创造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建构新的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因为“境界说”在汲取了西方新精神的同时,熔铸乐“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交汇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词话》等着作标举“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王国维说:“境非独指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六)“大家之作,……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人间词话》五十六)“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五十二)这就是说,艺术要“真”、“真切”才有境界,少“真味”则无境界。真就是自然,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言语言情。王国维的“真”和“自然”与庄子的艺术观一脉相承,也受到了歌德、席勒等西方美学家的影响,而且深受明清之际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强调“真人”、“真心”、“真声”、“真文”的影响。不难看出,王国维在美学上所坚持的审美的无利害性,其直接的肯定意义就是自然与真。 境界的两种形态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对着一对范畴作了界定:其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认为“以我观物”一直反观到“动之静时”而达到的“宏壮之美”的境界,“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即“有我之境”是一种“知力”特高、感人独深的精神境界。而“无我之境”是由于“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的“观”正是书本华所谓的“现于直观中时”的“观”。处于这种“直观”中的“我”,“与万物无异”也是空间和时间中的一块“物”,所以说,在“以物观物”时,就“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了。比起“有我之境”来,“无我之境”它是“忘利害”的艺术境界,创造这种境界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意味着,写“无我之境”需要更高尚的品格、更纯真的性情和更精湛的艺术修养。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而境界的呈现则表现为“隔”与“不隔”,“不隔”范畴提出的侧重点和切入的角度不同,它强调的是境界的“真”与“深”,“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不隔”有两层内涵,表层指语言的真诚、自然,而深层意蕴指事物的本真、本源。在这个意义上,物的“真”不是指我们眼前所见的无生命的自然,也不是指打上主观烙印的“人化”的自然,而是指充满着原始灵性的自然,艺术上物我两忘的“不隔”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可企及的范本。绝大多数的中国艺术都是以景表情。正如袁行霈先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浅谈美与生活 为之哀叹和愤怒。那么,试问,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美的事物真的那么少么?我们再不需要美的追求了么?关于美的研究,都是些空中楼阁,与实际的生活毫无关联了吗? 时间追溯到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美”字的意思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以羊大为美。且不论这个定义对美的本质的挖掘有多深,它至少证明了美的概念是源于生活的。然而这不等于美的意思就仅仅停留在功利性和功用性上,它应该包含有更高级更广泛的意思。另外,美在平常的概念中,有好处和优点的意思,有的人认为,它意味着不平常的好处和优点,但是是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却是概念模糊的。不过美的作用总应该是,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方面的认识,它应该是化解矛盾问题的原因,是引导和驱使人类走上正路的本来力量。 在现代美学上,所谓“美”,是审美价值的一种,只有在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一种特有的情感时,才作出“美”的原则。它肯定的是主体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但是美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理念,而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现象。审美就是观察美在客观现实世界的丰富表现。 美应当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呈现。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美也的确是无处不在的。 首先,来自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构成自然美的。是那些使我们想起人的生活的东西。”很多自然物,被我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人类情感的喻指,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愉悦。伴着清晨的阳光的一缕微风,洒遍满山的相思红叶,淌落叶片间的几滴晶莹的露珠,夕阳西下袅袅的炊烟,翱翔的鹰隼划破剌眼的雪光,宁静中等待背驰的骏马,树枝上啁啾的小鸟,澎湃而蔚蓝的海洋,澄明而温柔的天野,金黄而璀璨的麦浪,以及繁花胜雪的季节。可是,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倚窗听过穿林打叶声?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在雨疏风骤时,留得残荷听雨声? 其次,来自于那些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艺术品。一支舞、一幅画、一首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座雕塑。“千手观音”艺术做了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这些姑娘舞动的姿态展现了是中华古国深厚的情感,浓重的文化,纯美的艺术。

美学原理全部答案

《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美学原理课程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讲美是理式 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就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也叫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 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4.物的存在就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观;相对于苏格拉底而 言,柏拉图更将美与善区分开来,并将对美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第二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异”——柳宗元 1.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 2. 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备一定能力,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 要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灵心,有自由的个性,有对事物的热爱,需要客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环境具有是和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第四讲距离说 1. 举例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听说的距离指的是事物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2. 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他根本否认美的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客观因素的追求,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他认为只有从这个角度研究美,才能不会抹杀美。这里的距离既包括时间上又包括空间上的距离,这两种距离均可给人带来美感。 第五讲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六讲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 第八讲崇高与优美 1.崇高的特征: 崇高的对象往往体积巨大,气势磅礴,力量雄伟。崇高的事物以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人们学习和赶超它,体现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以满足。因此,产生一种愉悦感。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以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见长。2.优美的特征: (1)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观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的,优美与崇高相反,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对象在内容上是对正常发展规律、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暂时的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美的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 (3)优美事物在感性形式往往具有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特点,例如春风细雨小草等。

精编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原理》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原理》形考任务1试题 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原理》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第一次形考作业(模块一)题目1 名词解释: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想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达自觉、系统的理论思考。 题目2 名词解释:美学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他把美学定义为研究低级感性认识的专著,题为Aesthetics,意味感性学。把美学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由于近代以来我国接受和传播西方美学的复杂过程中转借德国日本的翻译,用“美学”来翻译Aesthetics,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约定俗成,于是“感性学”一词也就成了美学。 题目3 名词解释:摹仿说募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题目4 名词解释:游戏说游戏说:首先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艺术与游戏虽有想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启迪不同于游戏,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题目5 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不对。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题目6 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对。 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年,在他任教的大学开设了美学课程,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题目7 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巫术说”是一种科学的审美发生学说。 不对。 巫术说认为,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

美学原理2,3,4试卷答案

2286美学原理02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是各种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3.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的静态视角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角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4.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 二、简答题 1.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错。因为人类出现以前,自然事物都在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自然本身不能自觉为美,自然事物的美丑是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 2.对。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 3.对。 三、简答题 1.答: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对自然美欣赏,能够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2.答: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为:一、艺术的形象性。二、艺术美的主体性。三、艺术美的审美性。 四、论述题 1.答: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人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 一、因为人的美是一种社会美,它具有功利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自由创造能力在内在美中得到最充分、最直接体现。俗话说“情人眼出西施”,是说人的美不是由外在美决定的,而是由内在品质决定的。 二、外在美往往是人的内在美的显现形式。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言谈总是不自觉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有些人因为缺乏良好的内在品质,尽管雇有专业的人物形象设计班子,为其设计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但依旧没有好的风度表现。 三、人的内在美具有持久性,不因人的年龄增大而衰减。罗丹说:“真正的青春,贞洁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歌德说:“外貌只能取悦于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人的天生丽质是会随着年龄的流逝而消失的,但是人的精神和性格美却可以通过主观能力厉久弥新,长存不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