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访的方法和途径
基线资料调查
一般包括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病与健康状
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人状况,家庭
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族疾病史等。 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有: 查阅记录或档案 访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环境调查与检测
定期的健康检查
三.资料的分析
表 3例研究对象人年的计算
年龄组 25对象1 1927年3月21日出生 对象2 1935年4月9日出生 61.11.11-65.04.08 共3年4个月27天即3.41 人年 65.04.09-70.04.08 共5.00人年 66.07.19—67.03.20 共8个月即0.67人年 67.03.21—72.03.20 共5.00人年 72.03.21—77.03.20 共5.00人年 77.03.21—77.09.14 共5个月24天即0.48 人年 66.07.19-77.09.14 共11.15人年 61.11.11—73.12.01 共12.06人年 70.02.01—81.01.01共 10.92人年 70.04.09—73.12.01 共3年7个月22天即3.65 人年 对象3 1942年11月12日出生 70.20.01-72.11.11 共2年9个月10天即 2.78人年 72.11.12-77.11.11 共5.00人年 77.11.12—81.01.01 共3年1个月20天即 3.14人年 暴露人年 6.19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一、原 理
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于某 因素的不同水平,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
随访一定时间,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某种结局的发
生率如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暴露因素与疾 病之间的关系。
暴露分组
暴露组
结局
人数
率 A/(a+b)
+
研究人群
非暴露组 前 瞻 性 观 察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动态队列 Dynamic Cohort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4.4 样本含量
影响因素
1.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2. 两组研究人群发病率之差;
3.第类错误(显著性水平);
4.第类错误,研究效能power=1-
估计方法:查表或根据公式计算
z n
民族等)一个或多个对照,组成对照组。 与普通病例对照有何区别?
过 暴露率 人数



暴露状况
疾病分组
病例组 研究人群
a
A/(a+b)
+ -
b
c/(c+d)
c
d
+
-
对照组
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图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在疾病诊断前收集暴露资料,选择偏倚和信息 偏倚较小;

研究中的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其可比 性好;
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于传统病例对照研究, 可以计算发病率 研究样本量小于经典的队列研究,节约人力和 物力; 符合因果推断的时间顺序,论证强度高。



二、队列研究设计
1 明确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 研究因素的选择
谨慎选择研究因素 主要研究因素和混杂因素 暴露因素测定 通过访谈、实验室检查和查阅记录 定性,半定量或等级(暴露分级),定量:暴 露的强度;接触的时间;暴露方式 测量方法的标准化
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 ID K 观察人时数
人时(person time):
观察人数 观察时间
表 3个研究对象的出生日期与进出研究时间资料
对象编号 出生日期 进入研究时间 退出研究时间
1 2 3 1927.03.21 1935.04.09 1942.11.12 1966.07.19 1961.11.11 1970.02.01 1977.09.14(迁居外地) 1973.12.01(死亡) 1981.01.01(观察结束时健在)
分析内容 1. 发病(或死亡)率的计算 2. 显著性检验 3. 联系强度分析
3.1 发病(或死亡)率的计算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CI) 观察人口数固定时:
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 CI K 观察期内的人口数
2. 发病密度 ( incidence density,ID) 当观察人口数有变化时(增加或失访等)
a b c
+
现 在 将
c/(c+d)
d

队列研究的特点
观察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 从因到果研究
设立对照组
前瞻性研究 prospective study
发生率研究 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 follow-up study 定群研究
5.队列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2 pq z
p
1
p0
p0 q0 p1q1
2

2
P1、 P0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估计发病率; Q1=1-P1,Q0=1-P0; P=(P0+P1)/2,Q =1-P;
Kα 和 Kβ 为分别α 和β 水平时的正态离差
2.5 随
访
目的:研究对象是否仍处于观察之中(分母);
队列人群的结局(分子);
形式:
内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内部 外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外部 一般人群对照:所在整个地区的发病或死亡 资料
多种对照: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类型

固定队列来自百度文库
特点:年龄老化,人数减少(发病、死亡)

变动队列: 特点:符合自然队列的特点、年龄结构稳定、 人数无大变化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照研究 。

又称套叠式或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也称队列 内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nested in a cohort)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或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 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
队列人群
以队列中所有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发病时间, 在研究队列的非病例中随机匹配(按年龄、性别、住址、
4. 研究对象的选择
4.1 研究对象的条件: 代表性、易感人群、研究 开始时还没有结局发生 4.2 暴露组的选择
暴露人群的条件:已处于暴露因素之中或有特殊
的暴露史;能提供可靠的暴露史;
来源:特殊暴露人群、职业人群、某地区的自然
人群、有组织的人群或团体
4.3 非暴露组的选择
条件:不具有暴露因素;可比性
收集暴露和混杂因素的信息 随访的内容 暴露因素及变化资料 混杂因素资料
失访和人口变动资料
结局的资料
结局(outcome)
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或研究对象个体出现的结果, 如发病,死亡或生化检查的异常等。
确定结局的判断标准
随访时间的确定:
开始随访时间和终止时间 终点(end-point)出现时间 获得足够病例(分子)所需的人数 致病至发病的时间长短
回顾性
追溯收集历史资料
前瞻性
双向性队列研究 随访观察
过 去
现 在
将 来
队列研究类型
回顾性队列研究实例
发 病 胃癌普 查人群 未发病 胃粘膜标本 HP+
蜡 块 保 存
70年代 HE染色 HP-
98年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1973年美国流行病学家Mantel提出的综合式病 例对照研究设计,1982年正式提出巢式病例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