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营养治疗的意义
营养治疗是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 促进病人康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 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 促进伤口愈合 • 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 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
营养治疗在治疗措施中的地位
在需要营养治疗的病人(危重、创伤、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理应与其他治疗同等重要。可能时,宜及时或 提前给予
及时补充优于事后纠正
----黎介寿
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
If the gut works, use it !
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要使用它!
肠外营养仅用于:
胃肠道完全丧失功能时 胃肠道功能有限,需要补充时
肠内营养的优点
符合生理,易于消化吸收 有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 有利于肠蠕动功能 有利于肠道激素的分泌 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有利于改善肝胆功能 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控 营养全面、安全、价格低廉 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护理
建议不要只因为同时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而延迟肠内营养
( 2D)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意见—重症患者
建议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成人重症患者延迟肠内营养(2D) 建议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延迟肠内营养,当出血停止且无
再出血迹象时开始肠内营养(2D) 不管是否通过肝脏支持策略也无论肝性脑病分级,当即刻危及
量的多少 病理改变:肺不张
水肿、出血 炎症细胞浸润 气管粘膜脱落 肉芽肿形成
生命的急性代谢紊乱控制后建议开始小量肠内营养(2D) 建议成人重症患者胃残留量大于500ml/6h延迟胃肠营养(2D) 建议成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无需考虑肠鸣音,除非怀
疑肠缺血或肠梗阻(2D) 建议腹泻的成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2D)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临床实践指南
非腹部手术患者,若需要接受大于2~3w的肠内营养,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是首选的管饲途 径(C)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
指南意见—输注泵
对危重症患者(如短肠综合征、IBD、部分肠梗阻、肠瘘、急性胰腺炎等)、 重大手术后患者在刚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C)
指南意见—管饲途径
鼻胃管适用于接受肠内营养时间少于2~3 周的患者;管饲时, 患者头部抬高30°~45°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C)
接受腹部手术,并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肠内营养的患者,建议 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C)
施行近端胃肠道吻合术,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应当经吻合口 远端的空肠营养管喂养(B)
➢ 肠内营养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处理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指在EN过程中,因呕吐误吸而突然发生呼吸道症状,甚至 呼吸衰竭,有泡沫样痰,X线片有肺下叶斑点状阴影;或在 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或精神异常的病人,可以无明显呕 吐,但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X线片上有肺部浸润影,停 EN后症状消退
管饲喂养
EN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经,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首选EN包括经口与经鼻喂养(A级推荐)
选择喂养途经的原则: 满足肠内营养需求 置管方式简单方便 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患者感觉舒适 利于长期带管
主要内容
➢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 胃肠道并发症—腹泻,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便秘 机械性并发症—管道堵塞 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高钠)
指南意见—重症病人
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B级) 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的耐受能力(E级)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返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宜选择经空肠
营养(B级) 重症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经胃)时应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
肠道细菌逆向扩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插管抑制了咳嗽、 纤毛运动等正常的肺部防卫机制,促进了鼻咽部分泌物的 吸入
吸入性肺炎
一般发生率为1%左右;气管切开或插管病人可高达3%; 也有报告ICU病人连用EN 3天以上,肺炎高达54%!
鼻胃管>胃造口>空肠造 鼻胃管>鼻空肠管 推注>匀速 吸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取决于pH、颗粒大小、渗透压高低、
对接受2-3周及以上肠内营养支持、或长期(6个月或更长)采用PEG进行肠内 营养的患者推荐使用输注泵输注优于重力滴注(A)
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高渗非酮症性昏迷或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 并发症)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A)
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D) 对输入肠内营养液“速度”较为敏感的患者,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D) 下述情况均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肠内营养液粘度较高(如高能量密度
30~45度(D级) 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E级)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
持(B级)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
应用肠内营养(PN,PN+EN)(c级)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来自百度文库(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建议休克未纠正且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未达标应延迟肠内营
养,一旦休克在补液和应用升压药物和/或强心药物后得以控制
就应当开始小量肠内营养(2D)
建议危及生命的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尚未纠正时延迟肠
内营养,但对于稳定的低氧血症、代偿性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和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2D)
的肠内营养液),进行直接的十二指肠或空肠喂养时,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 度时,输注大剂量、高渗透压的营养液时,家庭肠内营养支持(D)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
指南意见—重症患者
建议成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不建议早期肠
外营养(PN)(2C)或延迟肠内营养(EN)(2C)
营养治疗是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 促进病人康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 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 促进伤口愈合 • 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 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
营养治疗在治疗措施中的地位
在需要营养治疗的病人(危重、创伤、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理应与其他治疗同等重要。可能时,宜及时或 提前给予
及时补充优于事后纠正
----黎介寿
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
If the gut works, use it !
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要使用它!
肠外营养仅用于:
胃肠道完全丧失功能时 胃肠道功能有限,需要补充时
肠内营养的优点
符合生理,易于消化吸收 有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 有利于肠蠕动功能 有利于肠道激素的分泌 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有利于改善肝胆功能 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控 营养全面、安全、价格低廉 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护理
建议不要只因为同时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而延迟肠内营养
( 2D)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意见—重症患者
建议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成人重症患者延迟肠内营养(2D) 建议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延迟肠内营养,当出血停止且无
再出血迹象时开始肠内营养(2D) 不管是否通过肝脏支持策略也无论肝性脑病分级,当即刻危及
量的多少 病理改变:肺不张
水肿、出血 炎症细胞浸润 气管粘膜脱落 肉芽肿形成
生命的急性代谢紊乱控制后建议开始小量肠内营养(2D) 建议成人重症患者胃残留量大于500ml/6h延迟胃肠营养(2D) 建议成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无需考虑肠鸣音,除非怀
疑肠缺血或肠梗阻(2D) 建议腹泻的成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2D)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临床实践指南
非腹部手术患者,若需要接受大于2~3w的肠内营养,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是首选的管饲途 径(C)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
指南意见—输注泵
对危重症患者(如短肠综合征、IBD、部分肠梗阻、肠瘘、急性胰腺炎等)、 重大手术后患者在刚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C)
指南意见—管饲途径
鼻胃管适用于接受肠内营养时间少于2~3 周的患者;管饲时, 患者头部抬高30°~45°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C)
接受腹部手术,并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肠内营养的患者,建议 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C)
施行近端胃肠道吻合术,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应当经吻合口 远端的空肠营养管喂养(B)
➢ 肠内营养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处理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指在EN过程中,因呕吐误吸而突然发生呼吸道症状,甚至 呼吸衰竭,有泡沫样痰,X线片有肺下叶斑点状阴影;或在 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或精神异常的病人,可以无明显呕 吐,但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X线片上有肺部浸润影,停 EN后症状消退
管饲喂养
EN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经,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首选EN包括经口与经鼻喂养(A级推荐)
选择喂养途经的原则: 满足肠内营养需求 置管方式简单方便 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患者感觉舒适 利于长期带管
主要内容
➢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 胃肠道并发症—腹泻,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便秘 机械性并发症—管道堵塞 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高钠)
指南意见—重症病人
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B级) 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的耐受能力(E级)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返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宜选择经空肠
营养(B级) 重症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经胃)时应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
肠道细菌逆向扩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插管抑制了咳嗽、 纤毛运动等正常的肺部防卫机制,促进了鼻咽部分泌物的 吸入
吸入性肺炎
一般发生率为1%左右;气管切开或插管病人可高达3%; 也有报告ICU病人连用EN 3天以上,肺炎高达54%!
鼻胃管>胃造口>空肠造 鼻胃管>鼻空肠管 推注>匀速 吸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取决于pH、颗粒大小、渗透压高低、
对接受2-3周及以上肠内营养支持、或长期(6个月或更长)采用PEG进行肠内 营养的患者推荐使用输注泵输注优于重力滴注(A)
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高渗非酮症性昏迷或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 并发症)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A)
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D) 对输入肠内营养液“速度”较为敏感的患者,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D) 下述情况均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肠内营养液粘度较高(如高能量密度
30~45度(D级) 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E级)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
持(B级)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
应用肠内营养(PN,PN+EN)(c级)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来自百度文库(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建议休克未纠正且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未达标应延迟肠内营
养,一旦休克在补液和应用升压药物和/或强心药物后得以控制
就应当开始小量肠内营养(2D)
建议危及生命的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尚未纠正时延迟肠
内营养,但对于稳定的低氧血症、代偿性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和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2D)
的肠内营养液),进行直接的十二指肠或空肠喂养时,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 度时,输注大剂量、高渗透压的营养液时,家庭肠内营养支持(D)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
指南意见—重症患者
建议成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不建议早期肠
外营养(PN)(2C)或延迟肠内营养(EN)(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