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发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临床资料。

结果本资料中有16例(66.67%)患者发生脂肪液化,3例(12.50%)发生切口感染,1
例(4.17%)发生切口血肿,4例(16.66%)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并且本资料中血脂高于正常水平7.5mmol/l的患者有2例,占
8.33%。

该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医生术前、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这样能够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10-01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娩出胎儿的方法。

但是随着不断增高的剖宫产率,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剖宫产术后所引起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其不仅仅会对产妇及其家属的精神、躯体、家庭、经济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产妇发生生命危险。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发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方式结束分娩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30.7±4.5)岁。

该24例产妇中行急诊剖宫产的有20例,占83.33%;择期行剖宫产的有4例,占16.67%。

在行急诊剖宫产的患者中发生胎膜早破、宫内发生感染的有4例,占20.00%;发生产程异常的有4例,占20.00%;妊娠期中患有糖尿病的1例,占5.00%;妊娠合并营养不良贫血的5例,占25.00%;急性胎儿窘迫的有4例,占15.0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有2例,占10.00%。

择期剖宫产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妊娠合并营养不良,占50.00%。

该24例产妇中经产妇有11例,占45.83%;第二次妊娠有8例,占33.33%;第三次妊娠有2例,占8.33%;而初产妇仅有3例,占1
2.50%。

1.2 方法本资料中有23例(95.83%)患者腹壁行纵向切口,另外1例(4.17%)为横向切口,所有患者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并且横向的切口在子宫下段。

该24例患者均给予全身抗生素进行治疗,在45min内完成手术的患者有20例(83.33%),另外4例(16.67%)手术时间>45min,但<60min。

采用不同的方法争对不同大小的伤口进行处理,从而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若为较小的伤口,进行局部处理(换药)至有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在做蝶形胶布固定;对于伤口较大的患者需要在缝线拆除后将坏死的组织清除,再扩创用凡士林纱布引流,而后至局部有新鲜肉芽生成后再进行二次缝合,在进行腹部加
压包扎采用腹带。

2 结果
本资料选取的患者剖宫产术后体温结果显示:≥38℃的患者有3例,占12.50%;体温<38℃的患者有21例,占87.50%。

有3例(12.50%)血红蛋白水平<85g/l,7例(29.17%)患者为血像正常,其余17例(70.83%)患者血像偏离正常水平。

给予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对术前有感染发生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术后发生炎性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而后再给予头孢菌素加甲硝唑类药物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取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本资料中有16例(66.67%)患者发生脂肪液化,3例(12.50%)发生切口感染,1例(4.17%)发生切口血肿,5例(20.83%)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并且本资料中血脂高于正常水平7.5mmol/l的患者有2例,占8.33%。

该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或由于患者严重缺血而造成伤口愈合缺
陷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临床诊治,一般切口感染、水肿以及脂肪液化是最常见的。

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胎膜早破症状、妊娠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前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术后的切口缝合。

并且导致切口水肿的因素也有很多,在本研究中有1例(4.17%)发生切口血肿,原因可能是伤口缝合技术不当,也有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止血技术不彻底或患者的凝血功能不良。

肥胖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的情况居多,这是由于腹部脂肪层相
对来说肥胖的孕妇比较厚,有黄色的脂肪性液体在术后从伤口渗出,但是没有发生细菌性感染。

营养不良、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其正常代谢和营养吸收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术前、术后及时的营养补充,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再度诱发感染。

参考文献
[1] 凌秀兰,姚秋平.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12):292.
[2] 曾韶英,范建辉,彭其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1):9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