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引领自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生活情境引领自主学习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及思考评析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生活情境,合理设计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生活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例: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张贴在教室内外,前后门两旁贴对联,门上贴财神,教室内壁贴几张年画)

播放《春节晚会》开场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感觉到今天的教室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

生:像过年!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命年的回想》中作者所营造的过年的氛围里去吧。

(板书:本命年的回想过年)

师: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过年呢?

生1:穿新衣服,吃好东西,拿压岁钱,放鞭炮,全家人可以在一起。

生2:可以走亲戚。

师:对,作者所写不是那么简单,他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一幅京都地区过年的风俗民情画。

(板书:风俗民情画)

师:大家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画面组织起来的?作者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请完成活动一

小组活动后展示

生1:按时间顺序。

生2:他们很重视过年。

生3:他们热爱生活。

师:讲得好。现在我们再来交流一下了解到的民间传说。(为什么人们要贴门神)

准备好后各小组展示

生1:人们怕鬼进来,贴了门神就可以把鬼赶走。

生2:传说有一个鬼怪,他会害人的,贴了门神,他就不敢进来了,人们就平安了。

生:这是财神。

生:现在人们不信鬼了,他们希望发财,走好运。

一小组采访的是灶神的传说

展示

生1:传说他会上天向玉帝报告这一家人所作所为,玉帝就根据他的汇报决定对这一家的赏罚。所以人们送灶神时会在他的嘴上抹点糖。

生1:人们希望他上天后说好话,为家里保平安。

生2:把他的嘴粘住,不让他说话。

一小组探究的是“守岁”是怎么回事儿。

生1:人们怕睡着了做噩梦,第二年不吉利。

生2:传说有一个叫“岁”的怪兽,人们怕他进来,就不睡觉。

一组说说“压岁钱”的传说吧。

生1:有了压岁钱就可以保平安。

生2:压岁钱给人带来福气。

生3:压岁钱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不得病。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是很多的,课文里描绘的是几十年前京郊地区的过年风俗,那我们这里又是怎样过年的呢?现在我们来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的主题:“过年的风俗”,有一个要求,说话要大声一点,问话要有针对性。首先请一个本命年的同学当记者。(组间随机采访)准备好后,活动开始

生1:请问这位同学,你们家过年怎么装饰屋子的?

生2:贴对联、年画。

生1:你知道哪些对联呢?

生2:“前程似锦,鹏程万里”,“四面来财,八方进宝”。

生1:你们家三十晚上怎么过的?

生2:吃汤圆、放鞭炮、看电视。

生3:请问这位先生,你们家过年信神吗

生4:有点信。

生3:怎么信的?

生4:贴财神。

生5:过年时,哪些人给你压岁钱?

生6:爸爸、妈妈,还有姨、舅舅、爷爷、奶奶。

生5:过年时你喜欢走哪些人家?

生6:初二到外婆家,初三、初四到其他亲戚家。

师: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采访就到此结束,课后大家还可以进行。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家乡过年与课文里写的是不是一样。

活动后展示

生:不一样。

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对了,同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肯定有相同点,而时代不同,也肯定有差异。如果我们以“家乡过年”或“话除夕”为题写作文,写家乡过年的这些风俗习惯,怎么写呢?

生1:要像作者一样写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生2:要像作者一样写出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

生3:要突出欢乐和谐的气氛。

师:讲得好。那课后就请大家拿起笔写出过年时的见闻感受吧!

组内展示→推荐组间展示→全班展示

师总结,下课。

思考评析: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民俗风情”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着重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陶行知提出“教学生学”,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

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精神。

本课的教学力图从以下方面体现陶行知“教与学”的相关要求: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第一,春联、年画这些资料学生在生活中已司空见惯,但把它们搬到教室里学生就觉得很新奇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因而兴趣倍增。第二,使学生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这些材料本身就是民俗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学生置身其中,自然会觉得亲切,受到感染。学生会以新的眼光,自觉的、主动的认识家乡乃至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三,课文里描写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充满着欢乐喜庆的气氛,教室里的布置也创设了同样的氛围,这样师生都会感到轻松愉快,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如果教师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