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摘要】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高血压的深入了解,对各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利弊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对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病因分类作用靶点药物评价新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压病是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进行适当的治疗,可减少心、脑、肾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当前,如何对占高血压病人群70 %的轻型高血压及老年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和及早防止靶器官受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1]。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个渐进性的,由复杂和相互关联着的病因学引起的心血管症状。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及心、脑、肾和眼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即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2]。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超过1亿,且有增加的趋势[3]。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 drug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140/85mmHg),还能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其病死率[4]。本文就高血压病的药物机制和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20 且<80

正常高值120~139 或80~89

高血压>=140 或>=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或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或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且<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引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1高血压的可能病因和分类

1.1可能病因

高血压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认为主要集中在5个环节: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②肾性水钠潴留;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④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⑤胰岛素抵抗[5]。通常情况下,大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的压力反射波是收缩压与脉压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近年来重视动脉弹性功能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6]。

1.2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明确疾病如急慢性

肾炎等引起的,只占高血压的少数(约5%~10%)。而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站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的。按照与血压调节有关因素可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肾素活性相关型高血压、盐敏感性相关型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7]。

2抗高血压药作用靶点及评价

2.1利尿降压药的应用

利尿药降低动脉血压的确切尚不十分明确。用药初期,利尿药可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排血量。长期给药后心排血量追歼恢复至给要钱水平而降压作用仍能维持,此时细胞外液容量仍有一定程度减少。利尿药长期使用可降低血管阻力,但该作用并非直接作用,因为利尿药在体外对血管平滑肌无作用,利尿药降低血管阻力最可能的机制是持续地降低体内Na+,包括降低细胞外液容量。平滑肌细胞内Na+浓度降低可能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从而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减弱。临床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达帕胺(Indapamide)、呋塞米(Furosemide)、螺内酯(Spironolactone)、氨苯蝶啶(Triamterene)等。

利尿药适合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单独应用就能是部分患者(无并发症的轻度高血压)的血压降至正常,在应用其他降压药物效果不佳时,加用利尿药增加这些降压药物的效果。利尿药降压作用明确,小剂量噻嗪类利尿药适用于1级高血压,常规剂量噻嗪类利尿药适用于1~2级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利尿药尤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有益,可与ACEI/ARB、钙通道阻滞药合用,但与βB联合时注意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慎用于有糖脂代谢异常者。大剂量利尿药对血钾、尿酸及糖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要注意检查血钾、血糖及尿酸[8]。

2.2钙通道阻滞药的应用

钙通道阻滞药(CCBs)是最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型压降药物合用均有良好的降压效益。钙通道阻滞药主要影响小动脉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对静脉平滑肌影响很小,对处于收缩状态血管床的扩张作用强于对非收缩状态血管,因此对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有较强的降压疗效。钙通道阻滞的主要心血管作用有:①对血管作用,抑制Ca2+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的张力及其对内源性加压物质的反应性,从而产生降压作用;②血流动力学作用,二氢吡啶类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快心率,非二氢吡啶类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而减慢心率;③对系统血压的有效控制,可以克服其扩张肾入球小动脉的弊端,不造成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使肾小球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得到改善,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8]。临床常用药物有:二氢吡啶类中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中苄普地尔、维拉帕米、地尔硫等。

在抗高血压治疗药物中,钙通道阻滞药已经应用于临床多年,钙通道阻滞药卓越的降压疗效,广泛的联合降压潜能,优越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抗动脉硬化、抗氧化及其对糖、脂代谢的中性作用,均使其在当今的抗高血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