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预设要根据我们正试图理解的事物意义的演变来 检验
描述性现象学 VS 解释性现象学
括号里的内容
描述性现象学把过去所有与正在研究的现象有关的知识(包 括学科外的或日常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用括 号括起来。当现象本身在特定情境下显现时,研究者试图如 实的在脑海中显现出来。
解释性现象学并不会把预设和假设放入括号,而是要研究和 利用它们,以便推进理解。
把解释降到最低限度,专注于“以纯粹现象学的角度思 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
“描述是第一位的,并且解释是描述的一种特殊形式” 描述性现象学实施步骤:
1、获得感兴趣现象的具体描述 2、对现象采取现象学态度 3、阅读全部描述以获得整体印象 4、重新阅读描述并找出可以充分体现整体的“意义单 元” 5、识别并明确每个意义单元的心理意义 6、清晰的表达关于该现象经验的一般结构
现象学方法
Start
现象学认识论
胡塞尔现象学
所有客体和主体都必须以某种形式 将它们自己呈现给我们
主体(认识的主体):心理定向、知觉角度
某种形式
客体 (认识的对象):物理属性、情境
心理定向:知觉者本身的欲望、希望、判断、情绪、目的等
Tips:人类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间下所体验到的世界。焦点是 “实项的内在”(意向性对认识产生的影响)而非“外在实 在”(物体外在表现出的属性、大小、颜色等)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的局限
语言的作用
现象学分析依赖于语言表征的有效性,然而,语言对客观 现实是一种建构而非描述。语言永远都不可能纯粹的表达 经验。(关注参与者语言和自己理解的语言的含义)
陈述的适用性
依赖于参与者对其经验的描述,参与者的陈述达到什么程 度才构成了现象学分析的适用材料?参与者成功的将其经 验传达给研究者的程度如何?
解释性现象学
一切描述实际上都是某种形式的解释
1、在体验时总是要赋予有意义的(解释性的)经验 2、生活中的“事实”也需要用语言(人文科学文本)来 充分表达
如果我们不对我们正试图理解的事物的意义做出某些初 步判断,理解就不可能发生。
1、“解释学循环” 部分只有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才能获得理解,整体只有通过 对部分的理解才能理解。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做出了何种关于世界的假设?
它认为人们赋予事件的意义都是社会现实中行为者之间互 动(符合互动)的结果。关注个体知觉世界的方式,参与者 的主观经验,如何经验情景或事件。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如何界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者必须牵涉到分析之中,分析既是现象学的又是解释学 的。再次提到自反性
强调经验(情感、情景、情绪等)对认识的影响:面临相同 的事物,不同知觉者的解读认识很不同。
现象学方法(认识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可能的、怎样认识?)
胡塞尔指出:超越预设和偏见并且体验一种前反思意识 状态是可能的。
胡塞尔确立了一系列步骤,从熟悉现象的新鲜知觉,上
升到对现象本质 的抽取。
暂时搁置预设、判断
悬置
充分认识、达到形而上的中立
究竟是什么因素统一了实证现象学研究? 个人体悟:相同的现象学视角和哲学基本假设
个人理解:描述性和解释性现象学对主体的预设关注点都是 “是什么” 但描述性讲究客观纯粹的现象学、解释性强调研 究者的理解解释。
现象学的认识论都要求关注到这种“经验、意向”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
现象学方法的一个版本,承认直接进入参与者的生活世 界是不可能的。会有研究者本人对世界的看法。所以研 究者所进行的现象学分析总是对参与者经验的一种解释。
解释对描述
现象学研究描述和记录了参与者的生活经验,但并不试图 解释它。
关注的认知与现象学思想的某些方面是不兼容的。
总结
现象学本身存在多个分支,将一种取经描述为现象学或 现象学的对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意义。明确研究者所指的 是哪一类现象学思想非常重要。
现象学视角包括专注于生活世界,对主体的经验保持开 放性,把精确描述放首位,试图把先见之明放入括号, 以及寻求描述中不变的本质性意义。
希望充分体验个体经验的品质和质地,但无法直接获得。 “通过对文本的转录稿的解释性接触过程企图阐明包含 在······陈述中的意义”
通过接触的一系列步骤最终确定主题并将其整合为由意 义的群集,先是在个案内部进行,然后在个案之间进行。
实施: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焦点式问题重在探讨现象经 验,而不是有导向性的看研究者的态度(是否同意)
分析:1、与文本的初步接触 2、主题的确定 3、主题的 聚类 4、一览表的产生 (个案内部)5个案的整合(个 案间)最终生成高级主题
解释性现象学的三个认识论问题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的目的是要产生何种知识?
目的:理解参与者如何看待和经验他们的世界,深入了解 参与者的陈述,以鼓励一种更加内部的视角。产生人们对所 研究的现象有何想法或如何思考的知识及自反性的知识!
现象学心理学更关注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非胡 塞尔意义上的本质的辨识
心理学对现象会有预设,便于研究者对自己认识现象的 习惯性方式进行批判性审查(自反性),哲学则要求悬置
海德梅尔继胡塞尔之后发展出了解释学版本的现象学,与 心理学研究更为切合。研究参与者的陈述成为了研究者研 究的对象。
描述性现象学
物理特征 现象的全貌,现象之经验
现象学还原 经验特征 的组成成分(经验的质地)
想象变异 如何才能体验到该经验、条件(它的结构)
质地+结构=本质 (是什么+怎么样显现=认识现象的本质)
现象学与心理学
任何人类经验都能够用现象学来分析,所以受心理学青睐 哲学的超验现象学与心理学中的现象学焦点、重点有区分
描述性现象学 VS 解释性现象学
括号里的内容
描述性现象学把过去所有与正在研究的现象有关的知识(包 括学科外的或日常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用括 号括起来。当现象本身在特定情境下显现时,研究者试图如 实的在脑海中显现出来。
解释性现象学并不会把预设和假设放入括号,而是要研究和 利用它们,以便推进理解。
把解释降到最低限度,专注于“以纯粹现象学的角度思 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
“描述是第一位的,并且解释是描述的一种特殊形式” 描述性现象学实施步骤:
1、获得感兴趣现象的具体描述 2、对现象采取现象学态度 3、阅读全部描述以获得整体印象 4、重新阅读描述并找出可以充分体现整体的“意义单 元” 5、识别并明确每个意义单元的心理意义 6、清晰的表达关于该现象经验的一般结构
现象学方法
Start
现象学认识论
胡塞尔现象学
所有客体和主体都必须以某种形式 将它们自己呈现给我们
主体(认识的主体):心理定向、知觉角度
某种形式
客体 (认识的对象):物理属性、情境
心理定向:知觉者本身的欲望、希望、判断、情绪、目的等
Tips:人类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间下所体验到的世界。焦点是 “实项的内在”(意向性对认识产生的影响)而非“外在实 在”(物体外在表现出的属性、大小、颜色等)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的局限
语言的作用
现象学分析依赖于语言表征的有效性,然而,语言对客观 现实是一种建构而非描述。语言永远都不可能纯粹的表达 经验。(关注参与者语言和自己理解的语言的含义)
陈述的适用性
依赖于参与者对其经验的描述,参与者的陈述达到什么程 度才构成了现象学分析的适用材料?参与者成功的将其经 验传达给研究者的程度如何?
解释性现象学
一切描述实际上都是某种形式的解释
1、在体验时总是要赋予有意义的(解释性的)经验 2、生活中的“事实”也需要用语言(人文科学文本)来 充分表达
如果我们不对我们正试图理解的事物的意义做出某些初 步判断,理解就不可能发生。
1、“解释学循环” 部分只有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才能获得理解,整体只有通过 对部分的理解才能理解。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做出了何种关于世界的假设?
它认为人们赋予事件的意义都是社会现实中行为者之间互 动(符合互动)的结果。关注个体知觉世界的方式,参与者 的主观经验,如何经验情景或事件。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如何界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者必须牵涉到分析之中,分析既是现象学的又是解释学 的。再次提到自反性
强调经验(情感、情景、情绪等)对认识的影响:面临相同 的事物,不同知觉者的解读认识很不同。
现象学方法(认识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可能的、怎样认识?)
胡塞尔指出:超越预设和偏见并且体验一种前反思意识 状态是可能的。
胡塞尔确立了一系列步骤,从熟悉现象的新鲜知觉,上
升到对现象本质 的抽取。
暂时搁置预设、判断
悬置
充分认识、达到形而上的中立
究竟是什么因素统一了实证现象学研究? 个人体悟:相同的现象学视角和哲学基本假设
个人理解:描述性和解释性现象学对主体的预设关注点都是 “是什么” 但描述性讲究客观纯粹的现象学、解释性强调研 究者的理解解释。
现象学的认识论都要求关注到这种“经验、意向”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
现象学方法的一个版本,承认直接进入参与者的生活世 界是不可能的。会有研究者本人对世界的看法。所以研 究者所进行的现象学分析总是对参与者经验的一种解释。
解释对描述
现象学研究描述和记录了参与者的生活经验,但并不试图 解释它。
关注的认知与现象学思想的某些方面是不兼容的。
总结
现象学本身存在多个分支,将一种取经描述为现象学或 现象学的对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意义。明确研究者所指的 是哪一类现象学思想非常重要。
现象学视角包括专注于生活世界,对主体的经验保持开 放性,把精确描述放首位,试图把先见之明放入括号, 以及寻求描述中不变的本质性意义。
希望充分体验个体经验的品质和质地,但无法直接获得。 “通过对文本的转录稿的解释性接触过程企图阐明包含 在······陈述中的意义”
通过接触的一系列步骤最终确定主题并将其整合为由意 义的群集,先是在个案内部进行,然后在个案之间进行。
实施: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焦点式问题重在探讨现象经 验,而不是有导向性的看研究者的态度(是否同意)
分析:1、与文本的初步接触 2、主题的确定 3、主题的 聚类 4、一览表的产生 (个案内部)5个案的整合(个 案间)最终生成高级主题
解释性现象学的三个认识论问题
解释性现象学分析的目的是要产生何种知识?
目的:理解参与者如何看待和经验他们的世界,深入了解 参与者的陈述,以鼓励一种更加内部的视角。产生人们对所 研究的现象有何想法或如何思考的知识及自反性的知识!
现象学心理学更关注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非胡 塞尔意义上的本质的辨识
心理学对现象会有预设,便于研究者对自己认识现象的 习惯性方式进行批判性审查(自反性),哲学则要求悬置
海德梅尔继胡塞尔之后发展出了解释学版本的现象学,与 心理学研究更为切合。研究参与者的陈述成为了研究者研 究的对象。
描述性现象学
物理特征 现象的全貌,现象之经验
现象学还原 经验特征 的组成成分(经验的质地)
想象变异 如何才能体验到该经验、条件(它的结构)
质地+结构=本质 (是什么+怎么样显现=认识现象的本质)
现象学与心理学
任何人类经验都能够用现象学来分析,所以受心理学青睐 哲学的超验现象学与心理学中的现象学焦点、重点有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