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物哀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氏物语》物哀之美
[摘要] 本文通过林文月与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语言艺术上的比较得出几点想法:1、自然之美是“物哀”触物感动之心的基础。2、《源》之“幽玄”,是一种接触自然风物时普遍流露出的风雅品性,表现了一种自然的、孤独的生命状态之美。3、“知物哀”的主题贯穿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
[关键词] 源氏物语;紫式部;丰子恺;林文月;物哀;幽玄《源氏物语》的中文译本版本繁多,其中相对著名的有林文月、丰子恺、钱稻孙等人的翻译。本文对《源》林译和丰译语言稍加比较,从此角度探析日本美学中的物哀之美。
一、自然之物哀
日本列岛独特的自然条件,一方面柔和自然风光使岛国人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心理已深深地融入,另一方面地理位置的相对孤立和多灾又给日本人一种悲壮、哀感的心灵体验。
大和民族是一个非常珍视四季之感的民族,季节感已经内化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源》则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在1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她鲜明写实地刻画了日本平安时代四季重要行事,白马节、踏歌节会、灌佛、佛名会、追傩、新尝节、贺茂节等。纪贯之说过“聆听莺鸣花间,蛙鸣池畔,生生万物,付诸歌咏”。本文更倾向于本居宣长的两分法,进而将“物哀”及“知物哀”分为感知“物之心”和感知“事之心”也就是对四季自然景物的感受和通达人际人情之心两类,本文以为对真实自然四季美“物
之心”是“物哀”各种触物的喜怒哀乐感动之心的基础。
只略举一,表现“物之心”大自然种种优美繁茂景色林译散文化的笔触让景色的呈现更为优雅,静寂冷寂的心理情感显得更为细腻。丰译类似晚清白话小说的语言,古文的好处是有“言简意赅”之效,虽然描述事物意义明白,但是语言古涩之下就没有林译散文化所具备的传达绵延“物哀”情感的力量了。
二、幽玄之悲
世阿弥基于他自身的艺术经验和前辈的艺术实践,推重“幽玄”。考察一下当时人们的身份阶层,就会看到公卿贵族的举止优雅高贵,被世人所敬仰,这些人可以说达到了“幽玄”之位。由此可见唯有美丽柔和高雅之态,才是“幽玄”的本体。而姿态优雅大方的表演,就是表演的“幽玄”。幽玄之境的最高层次就是表演姿态的美。第七帖《红叶贺》,十月十日皇上行幸朱雀院御前试乐。《红叶贺》中跳舞的源氏公子身份高贵、气质高雅,再加上书中作者不惜笔墨的多次描写如“则无论顿足之节拍,脸上之表情,均有超越世俗之致”,“步态与表情异常优美,世无其比”;“在音乐间歇之时,他也朗诵诗句,那声音又几乎令人疑为佛之妙声鸟一般曼妙”,“源氏中将的歌咏尤为动听,简直象佛国里的仙鸟迦陵频伽的鸣声”可知源氏的姿态幽玄美是无疑的。
三、女性悲剧“物哀”之歌
《源》头帖套用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开头就是类似长恨歌题材的桐壶更衣的悲剧之死的框架,使《长恨歌》的主题几乎贯穿全
书始终,或为源氏三代人爱情故事的主旋律。
《源》之后,藤原俊成曾写过一首和歌“恋爱出于心,有心方能知物哀,无爱无物哀。”倘若没有恋爱,就不可能对物哀的真义有所理解。由之前本居宣长对物哀的定义可知,物哀是从自然人性出发的,不受道德观念束缚的,对万事万物的包容、理解与同情。当少年心旌动摇之时,恋情是难于压抑与克制的,众人都难御“好色”诱惑。好色之情胜于万事万物,最难克制,任何人都难以淡然处之,因而,在“知物哀”方面,没有比恋情更刻骨铭心的了。
但是,在《夕雾》卷,源氏在知道夕雾与落叶公主的情事之后,自然想到自己死后,紫上会对谁移情别恋呢?源氏不禁感慨:“女人持身之难,苦患之多,世间无出其右了!”意思是说,女人活得很难,若随心所欲,就会招来很多非难,思虑藏于胸中,于是就“令人哀怜”。但只有当其理想之美“紫姬”最终逝去后,源氏才体会其心中所苦和自己的致命伤:
“从前干了许多有头无尾之事……无论逢场作戏,或者迫不得已,我为什么要做出这些事来给她看呢?她对万事都思虑周至,善能洞察人心深处,然而并不无休无止地怨恨我……多少不免伤心失意……便觉胸中难于容纳。”
凄婉紫上作为一曲最凄婉的理想女性哀歌,以自己的死终于唤醒源氏的反省之心。《源》中的女性命运往往悲剧。紫式部故事上蕴含的深刻宗教气息的人生哲学是以人生短暂无常之感为基础,是把自己的同情倾注了对笔下女性悲剧之美的塑造上,表达了他们对
“美的失落”“花的凋谢”无可奈何的“物之哀”“事之心”的哀愁。作者写《源氏物语》秉承知物哀本心,并由此实现审美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和满足,此外没有教诲、教训等任何实用功利目的。如果掉入道德的窠臼,自然在主题理解上深感矛盾。正如前文所述,物语就是要让读者明白“知物哀”之理,知其事而思,见其物而感,由此推察万事。
综上所述,若以道德训诫的眼光看待《源氏物语》,就好比煮鹤焚琴。小说种种世态人情描写,深深浸透物哀之美,本文认为从物哀美的角度去品评更能切合作者紫式部的本意吧。
参考文献:
[1][日]本居宣长.日本物哀[m].王向远译,北京: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2][日]能势朝次大西克礼.日本幽玄[m].王向远译,北京: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3]彭修银.东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叶渭渠.日本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日]紫式部.源氏物语[m].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6][日]紫式部.源氏物语[m].林文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曾铖,男,湖北大学学士,专业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