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近年来消费者需求也向专业化,全生命周期,全渠道,高便利,可负担的方向转变。在政策和消费者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当前零售行业呈现四大趋势:
1、日益提升的行业集中度
2、全渠道的产品向服务转型
3、数字化驱动的精细化运营
4、基于生态的创新商业模式
面对当下的行业趋势,如果墨守成规拒绝变革,零售行业很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从整个零售行业来看,市场经历了从电商到全渠道到智能零售的数次迭代。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已经被反复验证,逐步成熟,数字化转型必须推进。二、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之旅
数字化做为转型的抓手是推动和承接业务转型的手段,业务转型是核心。脱离企业战略,业务运作的数字化转型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纯的新的技术无法帮助我们实现管理能力和操作的飞跃。转型的步骤应该以战略愿景做为纲领,商业模式和业务能力做为承接,业务蓝图做为基础,组织架构的配套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做为支撑。
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之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确认公司数字化愿景,动员、培养数字化转型文化,并建立数字化转型核心团队。
2、探讨和论证未来的业务模式、场景,结合最佳实践,构建未来的业务蓝图,明确重点转型方向。
3、基于明确的转型方向,综合公司自身的IT建设现状、可选的最佳实践和数字化团队规划,建立合理的转型路径,并匹配变革管理的体系化支持,着眼全局、迭代演进的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工作。
三、零售行业未来数字化转型业务发展方向
结合市场领先实践和竞争对手动态,零售行业未来数字化转型助力以下业务发展方向:
立体拓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立体布局,深耕成熟市场强化区
域优势,同时利用多种拓展方式开拓广大市场推行标准化、模板化管理支持门店快速复制;
●服务转型:由传统零售的模式逐渐向提供服务的模式转型,对消
费者打造极致消费者全生命周期体验;
●精细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动与信息可视,进而
推进全面监控、自动预警和智能决策,强化精细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助力科学决策;
●建立生态:通过自拓和合作等方式积极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打造以门店为核心产业生态圈。
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
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业务发展方向的赋能,公司应该着眼于以下核心能力的建设:
●数据分析能力:精准,实时为业务运营和管理提高决策工具;
●拓展能力:智能化寻址和陈列,管理门店的全生命周期;
●商品管理能力:以规划为本,实现精细化的商品数据管理驱动端到端商
品与服务运营;
●全渠道运营能力:线上线下全方外融合,提供完美的用户体验;
●创新孵化能力:减少试错几率,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运营创新项,
拥抱5G时代;
●会员管理能力:提供专业化服务,管理会员的粘性度,广度与深度;
●供应链协同能力:合作发展供应链上下游生态,高效协同,智能化补货
和定价;
●标准高效管理支撑能力:规范化、标准化后台流程和管控手段,提高决
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业财一体化能力:打通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链路,提高管控度;
●数字化规划和实施能力:可持续的,符合最佳实践和公司实际的数字化
规划、团队与文化。
五、数据化转型落地模式
●在数据化转型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ERP为基础,重点打造数据能力,丰富面向客户的服务能力的方
式。
●第二种,采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中台理念打造业务支撑平台。这两种思
维在不同的数字化建设厂商生态,有不同的落地方式,但从趋势上看,两种方式最终的形态是殊途同归的。举例来说,领先的ERP厂商已经不
再强调ERP的概念,而是围绕客户与企业的协同,通过融合了最佳实践的流程与数据能力,实现全方位的企业数字化运作平台。而互联网模式下数字化平台,由于最初就是围绕客户的运作,其企业运作理念更多的是直接发掘客户数据价值,以微服务的方式建立匹配的营销与服务流程,并不断反推企业的支撑能力和后台管理水平,长期也会逐渐成熟化,在新的环境下形成一个更广义的、虚拟的类ERP概念的运作支撑平台。因此,一个是由后而生、向客户端融合,一个是前端催生、向后端延申,两者最终的目标是统一的。
对于各零售行业公司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性和发展愿景,采用匹配自身需要和集团要求的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举例来说,零售行业的核心流程是相对稳定的,同时,行业竞争激烈,对政策、生态、顾客消费理念的影响也需要做出快速的响应。因此,快速落地成熟方案和围绕客户的快速开发迭代需要综合考虑,识别、梳理、匹配核心能力和创新动能,选择成熟的产品和平台服务快速获取支撑能力,在竞争环境下保持全面、稳健,同时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以创新动能的快速实现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