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地域文化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右地域文化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
探索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建设地方课程的前提条件。

地方课程是地方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实施和管理的课程。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地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陇右文化: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
地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源泉,首先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其次,是因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得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具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提高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适应水平。

陇右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大地湾文化,历经千百年来的流变整合与融通积淀,浸润了深深的地域性烙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陇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位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形成了独特的陇右地域文化。

它既不同于西域,又不同于中原,其本质内容至今影响着陇右人的思想、意识、信仰。

陇右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深刻变革,许多文化因素已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但它的基本文化形态、人文精神和民风民俗却长期保存下来,成为陇右地域丰富的文化资源。

地方课程作为基础教育宏观结构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方课程的建设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及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形成至关重要。

地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地方课程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等,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地方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开发地方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陇右地域内的江、河、山、水等自然特色,体现着陇右地域历史变迁和传统文化特色,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陇右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保留的诸如节日、风俗、方言、工艺等有特色的
内容,有的底蕴十分深厚,开发这些文化资源,让学生发现家乡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二、地方课程开发:陇右地域文化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陇右地域文化是陇右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地形成的当地人们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存状态及人文积淀。

陇右文化以其丰富性及独特性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一)陇右文化研究的现状
陇右文化研究,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30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是以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内、省内学者对陇右地区进行的考古发掘、文博调查研究。

二是对甘谷毛家坪、礼县大堡子山、圆顶山、天水放马滩秦人墓葬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

三是省志、各县市新地方志的编修,对陇右地区古代文化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初步研究。

四是一大批陇右文化学术论著的出版,代表性的著作有《陇右文化丛谈》、《陇东风俗》、《伏羲庙志》、《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等,涉及陇右人物、文学、艺术、民俗、宗教、石窟、经济、教育、文物、古迹名胜诸方面。

五是编辑出版一系列陇右文化研究丛书,主要有《陇文化丛
书》(10册),“爱我平凉丛书”(10册)等。

六是陇右文化研究资料整理成绩突出。

七是形成了一批陇右文化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

西北师大、甘肃省社科院、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都有一批主要从事陇右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陇右典型文化、陇右民间艺术研究,都已形成规模并有高质量的成果。

这些研究勾画了陇右文化的轮廓,展示了陇右文化的丰富内涵,文史相融、史地结合、文理交叉、多学科渗透,涉及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文学、艺术、旅游、宗教、民俗等多学科与方向,构成了一个系统而立体多维的完整体系,为陇右地区本土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陇右文化研究至今,在地方课程开发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了一些有影响的校本课程,主要的有《杜甫陇右诗研究》、《天水武术》、《天水古民居》、《秦安民间小曲研究》、《伏羲文化概论》、《陇右文学概论》、《陇右文化概论》等。

这些“校本课程”对地方课程的开发影响很大。

但是,基于陇右文化的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研究尚属空白,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开发需求。

第一,2009年出台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对于地方课程开发,从建立开发组织、进行现状分析、设定课程目标、编制方案、课程审议、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

陇右自古人杰地灵、人
才辈出,以文化底蕴深厚著称。

而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对陇右文化知之甚少,陇右地域本土课程资源开发有待我们去研究、去行动。

第二,在理论研究上,很多学者强调概念层面的分析和理论的构建,在研究方法上基本是思辨的,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

而在理论的构建上,又多从地方课程开发的概念、程序、价值、评价等角度去分析,对地方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重建、社会文化支持及课程管理的研究还不够。

第三,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践也面临很多困难。

地方课程的推行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很大;教师缺乏课程观念和地方课程开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学校经费不足,教育资源缺乏;学校缺乏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家长缺乏课程决策的意识和素养;高考压力的负面影响,地方课程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评估。

第四,在地方课程开发的推广阶段,在那些偏远的、条件很差的农村地区进行地方课程开发相对来说难度更大。

怎样调动起开发地方课程的积极性、怎样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特别是本土的教育资源问题,有待所有教育者的不断探索。

三、开发与利用:实现地域文化转变为地方课程资源的策略
开发课程资源,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
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利用课程资源,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陇右地域文化的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既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

它的教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有人文性的,也有科学性的;有德育的,也有美育的;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有实物的,也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等等。

对陇右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站在课程建设的角度,审视各种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精心选择、系统设计、认真实施,使其真正发挥扩充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确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逐步确立起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可以补充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

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因此,在对教材处理方式上,广大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将书本知识、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

陇右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陇右地区的文学、地
理、历史等知识为内容的补充教材,它需要传承、分析陇右光辉的过去和崭新的未来,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陇右、了解和热爱陇右,立志将来为建设陇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从陇右当代社会、地域特色出发开发地方课程,充分挖掘陇右文化的教育功能,开发陇右地方课程,意义十分巨大。

(二)明确陇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
地域文化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对其进行梳理、开发,形成能够反映地方文化特点和带有明显区域特征的课程资源。

开发陇右地方课程资源,应立足于陇右本土文化,根据陇右人物、文学、艺术、民族、民俗、宗教、石窟、长城、经济、教育、文物、古迹名胜诸方面,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理念,按照中小学课程设置思想,分门别类地开发以下几门陇右地域的地方课程资源:
第一门:陇右历史名人课程资源。

陇右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历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卓有贡献的历史名人。

通过对地方文献、史志著作,从汉至清末历代纂修的历史文献进行较系统的梳理,探寻陇右地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介绍陇右历史名人,通过追寻伏羲、女娲、黄帝和西王母等人文始祖的种种神话、传说,追寻诞生于陇右大地的历史名人,让学生感受陇右地域悠久丰富而璀璨辉
煌的历史篇章,认识这片神奇土地所孕育的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

第二门:陇右文学课程资源。

陇右人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而灿烂的文化,通过介绍陇右方言、民歌、神话故事、传说、宗教、信仰及文学、诗歌,梳理我国历代学者在陇右地域所创作和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陇右文化的魅力,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陇右人的文化品位,产生对陇右人的敬仰情愫。

第三门:陇右戏曲课程资源。

陇右地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主要有陇西云阳板、天水旋鼓、高山剧、玉垒花灯戏、陇南影子戏、太平歌、号子、“花儿”、滑稽戏、傀儡戏、陇东道情、皮影戏和陇剧等几十种民间大小戏曲。

通过介绍诞生于陇右地域的地方戏剧,让学生了解陇右戏曲所蕴含的陇右人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陇右人的精神秉性,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第四门:陇右民俗饮食课程资源。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观念,形成了陇右人特有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禁忌、娱乐方式。

陇右人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感受陇右饮食文化的鲜明特色,了解陇右人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习惯。

第五门:陇右地理名胜课程资源。

陇右这片神奇的土
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陇右人,留下了大量的地理名胜和人文古迹;通过对陇右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放马滩文化、周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临夏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甘谷毛家坪、礼县大堡山、圆顶山等的介绍;通过对陇右的丝绸之路、秦人古遗址、古长城,近代革命文化如腊子口、会宁等的传承,让学生了解陇右地理名胜的发展渊源,增进学生热爱陇右、建设陇右的思想情感。

第六门:陇右民间工艺课程资源。

陇右人在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民间工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对陇右的绣荷包、剪纸、皮影、面塑、炕围画、卷轴画、寿材彩绘、墓葬壁画、百寿图、留青竹刻、乱针锈、刻纸、汉画砖刻屏、梳篦、根雕、建筑等的介绍,丰富陇右人的精神世界,保存和发展陇右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2.
[3]容中逵.论当前我国新教材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J].现代教育论丛,2004,(5):34-37.
[4]郭元详.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J].全
球教育展望,2005(2).
[5]苏尚锋.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三个视角及其理性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