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切口(虚线所示)⑵克氏针交叉固定⑶克氏针固定于大多角骨
图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切口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图1⑴]。
3.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4.复位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
5.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1mm直径的克氏针作内固定。在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手摇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图1 ⑵]。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图1 ⑶]。因为Bennett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以免将骨折块在移位情况下固定,导致畸形愈合。
内固定完成后,逐层缝合,并将克氏针尾部弯成钩状,埋于皮下。
[术后处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拆线,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
针。
(二)掌、折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1.开放性手术伤合并掌、指骨骨折,常于清创修复时行内固定术。
2.闭合性掌、指骨骨折仅在复位失败,或复位困难(如骨折时间过久)或不稳定性骨折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同切开复位术及内固定术。
[麻醉]
多选用臂丛麻醉或局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旋前置于手术台旁小台上。
⑴手部常用切口
2.切口常用掌、指骨折切口如图所示[图2 ⑴]。图示的掌骨切口最适用于相邻的两根掌骨,单一掌骨骨折可将切口移至伤骨背侧的伸肌腱侧面。指骨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的部位,选用其中的一段。
⑵掌骨骨折单针贯穿内固术
3.显露切开皮肤及筋膜,拉开伸指肌腱,可见血肿与移位的骨折,纵行切开骨膜并向两侧剥离,骨折端即可显露[图2 ⑵⑶]。对掌骨颈部骨折和近节指骨骨折,显露时应避免损伤指伸肌腱扩张部分。更应注意勿切断蚓状肌腱及骨间肌腱,以免引起手指功能的严重障碍。
⑶双针交叉固定
4.复位和内固定掌、指骨骨折复位比较容易,手法牵引,加骨膜剥离器撬拨,即可复位。复位后,常用克氏针内固定,其方法有:
单针贯穿内固定:多用于掌骨骨折,其步骤如下:①先用骨膜剥离器将骨折远端撬出,用手摇钻将直径1.5cm的克氏针插入骨髓腔,摇动手摇钻,使克氏针从掌骨头的桡侧背面钻出皮肤;②将手摇钻换到克氏针的远侧端,将克氏针向远端退出,直至针尖与远折端持平;③将折端复位后摇动手摇钻,使克氏针向近折端进针,并自掌骨基底的尺侧背面钻出皮肤;④将手摇钻换至克氏针的近端,将克氏针向近端退出,直至针尖刚退入掌骨头内,掌指关节能活动自如为止[图2 ⑵]。剪去多余的克氏针,针尾弯成钩状,埋于皮下。
双针交叉固定:多用于指骨骨折,其步骤如下:①先将骨折远端撬出,用手摇钻稍偏尺侧和桡侧,斜向钻入两根克氏针,分别从指骨头部近侧的桡侧面和尺侧面钻出皮肤,针不应贯穿指骨头;②将手摇钻换到克氏针的远端,将克氏针向远端退针,直至针尖与远折端持平;③骨折复位后,摇动手摇钻使两根克氏针分别自指骨基底部远侧的尺侧面和桡侧面穿出,针也不应穿过关节面;④再将手摇钻换到克氏针的近端,向近端退针,直到针尖刚露出皮质骨1~2 mm为止[图2 ⑶]。剪去近端多余的克氏针,尾端弯成钩状,埋于皮下。
⑷不同类型掌、指骨骨折的克氏针固定
双针交叉固定最适用于指骨干横折。其他部位骨折和不同类型骨折的克氏针固定如图所示[图2 ⑷]。
5.缝合固定完成后,活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观察有无骨折移位、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如骨折固定可靠,关节活动不受限,即可逐层缝合。
[术中注意事项]
1.4根掌骨并列,相互之间有肌肉连系无旋转活动,故可用单针贯穿固定,而4个手指各自分开,单根贯穿固定,不易控制旋转活动,宜用双针交叉固定。
图3钢针横向固定
2.不稳定型掌骨骨折用单针贯穿固定后,如骨折端不稳定,可自骨折的远折段横向穿入一根克氏针,与相邻的掌骨横向固定[图3]。
[术后处理]
1.术后指骨骨折用铝板,掌骨骨折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
2.2~3周后除去外固定,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2.术后4~6周,取出克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