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施晓卫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所谓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班学生,旨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心理学的积极转向

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很快成为一场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它将心理学的研究视点从以往关注心理疾病与障碍的研究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与生活的积极面,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其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而是全员(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能力;每一所学校都应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沃土。

(二)我国独特的班级制度

在中国文化和学校制度下,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在家庭之外最重要的生活与成长的环境,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来开展的,大量的问题来自班级生活,班级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

(三)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小学阶段儿童年龄跨度大,心理发展变化速度快,是学生学习习惯、自我意识、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而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歌德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关头只有几步。”小学班主任把握着个体生命旅程中关键的一段路程,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最可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与指导者,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支撑,班主任工作会更得力有序,如虎添翼。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促使班主任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另起炉灶,而是与日常教育紧密融合,

因此,并不是给班主任增添负担,而是减负增效。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更多地体验到教师职业的成就与幸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做“宣传”、搞“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信箱”或“心理热线”等工作层面上,而不下气力发动全体班主任积极参与,那么,即使表面形式搞得十分热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局面尚未真正突破“瓶颈”。

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技术,它有自身的特质。

(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坚持学生是自己认识、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理念包括: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全体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具有自身“范式”的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现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即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为前提,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成长为中心、以发展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尊重为基础、以学生自助为目的等构成的范式。

(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多角色统一”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强调师生间的合作、民主式人际关系,其特点是师生间的真诚、亲密、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应更多地扮演学生的朋友、“参谋”乃至“同伙”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放自我,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五)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帮助自己。因此,班主任一要摆正自己“协助者”的位置,不以“万事通”的态度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二是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技能,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六)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多功能服务性”的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直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也要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还要为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为家庭教育服务。

(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形象地比喻为“把消防的水用来浇花”。

(八)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需要专业化技能”的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如在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运用专注、接纳、倾听、同感、澄清、面质等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能使班主任工作更得心应手,但是,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低于心理专业治疗。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协调,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良好,个性稳定和健全,注意力集中,能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适应耐受各种压力,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的人生目标。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政治、经济、社会风气

大众传播影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

学校教育影响:教师、学风、校园文化

家庭父母影响:家长、养育、亲子关系

同伴群体影响:朋友、异性、交往方式

个人条件限制:生理、心理、自我期望

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

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美】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