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倡导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应当受到教师的关注。首先,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独特的个体,认识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要加倍关注差生,对他们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其次,在对个体差异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创设教学程序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平等和民主才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健全人

格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传授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得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更不会去自主地思考问题、提出质疑。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仅满足于他人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能否成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应当摒弃繁、难、偏、旧,应当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按照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探究式学习模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学习模式要求教师首先要转换自身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探究知识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访谈,收集相关的材料,归纳整理已有的材料;和学生一起对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传授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陈述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材料的综合运用,通过这样的一个流程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应对问题的能力。

四、公正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时,只注重学习结果而不考虑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来不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获得哪些体验,而且评价标准和方式都非常单一,只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仅以单一的分数就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极大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

标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当然也要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课程标准把“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作为一个基本理念,着重强调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要多样化。

新评价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不科学的评价观念,以实际行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评价活动中首先必须做到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如在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一次针对实际状况的调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评价该调查时,不能只看调查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更应关注学生是否通过这次活动掌握了调查的一般方法,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是否懂得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态度是否有所转变……这些都可作为评价的依据。其次,教师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表现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体现,这些都可以为教师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除此之外,在评价时,应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通过合理、公正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作好学习总结,有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启发学生,促进其自主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