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_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1987_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1987_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第18卷第1期2011年2月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Vol.18No.1

February2011

1987—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

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万传法

摘要:1987—2001年,高潮迭起的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的生产与创作。一方面,《少林寺》等合拍片的成功,激活了内地曾一度中断了几十年的武打片生产;另一方面,《亡命天涯》等进口分账大片所带来的强烈刺激,则直接催生了《秦颂》、《兰陵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相对大投资、大制作的一系列影片。可以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已对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电影的生产与创作及中国电影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合拍片;进口分账大片;大片意识;好莱坞范式

作者简介:万传法,男,讲师,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上海,200040)

中图分类号:J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52(2011)01-0089-05

在1987—2001年间,整个中国电影的生产创作,明显地受到了合拍片和进口分账大片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合拍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上:一是武打/动作片,代表作品有《古今大战秦俑情》、《狮王争霸》、《新龙门客栈》等;二是历史片,代表作有《一代妖后》、《诱僧》、《西楚霸王》等;三是文艺片,代表作有《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四是恐怖片,代表作有《夜走鬼城》、《夜盗珍妃墓》等。五是警匪/黑帮片,代表作有《赤子威龙》、《特警新人类》等;六是喜剧片,代表作有《唐伯虎点秋香》、《武状元苏乞儿》等。

从总体上看,合拍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碰撞与更新。这里的“观念”一词,包含三个层面:电影观念、制作观念以及技术观念。有专家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在电影领域实现的最重要的成果。如果说在世界电影潮流和中国大陆电影之间,存在着一条观念和技术的鸿沟,那么可以视合拍为鸿沟之上的桥梁:它引入了包括制作观念和技术观念在内的新的电影观念,引入了新的制作机制和方式,同时提高了影片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改善大陆电影的总体素质无疑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使它进入国际市场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事实。《末代皇帝》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在欧美电影院线造成了很大影响的影片。而《少林寺》、《新龙门客栈》、《狮王争霸》等则提升了大陆功夫电影,甚至整个娱乐片的档次,使之作为一种类型,在生产规模和制作观念上明显突破了以往的水平和模式,不仅获得了极大的海内外市场,同时也引起了大陆观众、创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关注和研究。[1]

但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合拍片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影响在于它的“生动性”。长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中国大陆电影一直沿续着“正剧”的方向在前进。“文以载道”的传统也成为创作者的一种自觉追求和审美的最高标准。这样的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大陆电影“严肃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第18卷09

而内敛”的风格,凡事都讲究一板一眼,讲究张驰有致,而夸张、变形、粗俗、大扔奶油蛋糕等等之类的手法或情节,往往被认为是“等而下之”的手段而弃之不用。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大陆电影一直“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但自合拍片进入大陆以来,国人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影。这种电影,毫不掩饰其商业化的电影制作传统,大众化的欣赏口味和一切以过瘾、感官刺激为目标的视听效果追求。其内里的粗俗手法,甚至走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典型的港片会出现吐痰、呕吐与挖鼻孔,甚至拿厕所与口腔大造文章。然而,港片虽然有粗俗、浅陋的一面,但同时也有惊人、视觉生动的另一面。在很多影片中,导演费尽心思把对话与配乐、音效与灯光、色彩及动作等调配在一起,务求做到赏心悦目,又或触目惊心的地步。而如此追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时刻增添影片的“生气”。王晶的《追男仔》(1993)开场不过43秒,便枪战与汽车追逐兼而有之,俊男美女更演出身份大反串的连串搞笑戏。大卫·波德威尔认为:“香港电影也许煽情与纵乐,也集吵闹与愚昧、血腥与怪诞于一身;但香港电影亦敢于破格,技巧纯熟,诉诸情感亦坦率直接,因而赢尽全球观众的欢心。《纽约时报》影评人对早期进口的一部功夫片有此怨言:‘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当年的辱骂,竟变成今天的荣誉标记。那些张狂的娱人作品,其实都饱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给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贡献。”[2]

香港电影这种为追求“生动”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张狂”、“不逾矩”,对一向讲究“节制”的中国大陆电影而言,无疑是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虽然有人不喜欢,有人抱怨,但香港电影这种淋漓尽致的“生动”与“张狂”,却以其强大的穿透力,对中国大陆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今大战秦俑情》中,时空的自由转换与对爱情的凄美铺张;《狮王争霸》中,流光溢彩的华丽武打与俏皮的喜剧穿插;《新龙门客栈》中,紧张到底的剧情设计以及张曼玉插科打诨式的精妙处理;《唐伯虎点秋香》中,怪异夸张的喜剧风格以及粗俗、雷死人不偿命的噱头设计……凡此等等,在后来的大陆电影中,都能够或多或少找到它们的影子。在《东归英雄传》中,除了茨冈女人、小酒馆的设计与《新龙门客栈》极为相似之外,在次要性喜剧人物的处理上,也存有许多雷同的地方。譬如《东归英雄传》中小猴的设计便与《新龙门客栈》中鞑靼人厨子的设计都有惊人逆转的藏锋之妙。此后,正派人物搭配喜剧性人物的处理方式,亦成为中国大陆电影常见的一种技巧,它不仅见之于武打片,如《神鞭》、《黄河大侠》等,亦见之于后来的一些历史片、文艺片、战争片等其他类型影片。如《荆轲刺秦王》中,秦王的设计便与《秦颂》中的秦王有着很大不同,更多具有了“生动性”的色彩;而《洗澡》中,胖子的设计也与《新龙门客栈》、《东归英雄传》中次要性喜剧性人物的设计一脉相承。再比如,合拍片中许多荒诞怪异的搞笑手法,都直接在张建亚的许多影片诸如《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中“搬演”过来,成为大陆地区别具特色的“另类”喜剧影片。此外,《唐伯虎点秋香》中许多地方都运用了把生动的片段配合调子急转弯式的处理手法。在影片中,周星驰为了能够被秋香点中而和另一人相互比惨一场就是一个显见的例子。而这种手法,实际上被冯小刚借鉴了过来,运用到了他的许多贺岁影片中。比如《甲方乙方》,在配合人物的梦想实施过程中,突然的急转弯处理,皆取得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当然,香港电影中的“生动性”,是一种综合的体现,它存在于武打动作设计中,也存在于剪辑中;它存在于不断逆转的情节设计中,也存在于人物的夸张表演中;它存在于丰富的影像语言中,也存在于妙趣横生的台词中;它存在于传统的沿袭中,也存在于大胆的“破格”中。但不管你是从整体气韵上理解它,还是从具体细节上感受它,“生动性”已然成为了大陆电影的另一面镜子,在21世纪的前10年,它的“反光”正发出愈来愈强的光芒,“照亮”了大陆电影的“鲜活”之路。

第1期万传法:1987—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19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鲜活”亦在类型、明星、形式技巧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类型而言,香港实际上是一个类型跟风现象严重和非常喜欢“混合类型”创作的地区。80年代,为满足本土及海外广泛观众,香港开始制作“混合类型”影片,动作喜剧片《最佳拍档》(1982)是个中典型。90年代,港片抄袭风炽烈,跟风作特多,枭雄片即为一例。而此时,赌片及历史功夫片亦处于不断复制中。[2](189)然而,港产片固有抄袭、跟风的弊端,但诚如大卫·波德威尔所言:“它们彼此之间,其实亦存在对话,一种‘文本互换’的形式很自然便出现,如黑帮抽沙龙或红包万宝路的道具象征手法,又如《旺角风云》(1996)中的黑帮热烈讨论《英雄本色》(1986)及片中的手足情义。这些注脚累积起来,可改写类型传统。”[2](190)由此可见,“文本互换”以及其他诸如“谐仿”、“对位变换”等机制的深入存在,竟使得港产片或合拍片自动形成了一种类型的良性更新功能,使它们非但没有因为跟风或抄袭而愈渐沉沦,反而因为“文本互换”等机制的存在而愈显“灵活”,愈显“生动”。在形式技巧方面,经典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在大陆地区也一样通用,但显然在对它们的理解和使用上,港产片或合拍片更趋斑斓夺目。譬如,同是剪辑,港产片或合拍片中的剪辑节奏却是出奇的快。90年代初,不管哪种类型,镜头平均持续4-6秒已是平常。许冠文1981年喜剧《摩登保镖》每个镜头平均约7秒,但其1990年作品《新半斤八两》快到只有4秒。而快得无可再快的动作场面,也一样剪得更快,李小龙与日本反派在《精武门》(1972)的高潮决战,每个镜头快至只有2.7秒;可重拍陈真故事的《精武英雄》(1994)的对等场面,每个镜头更平均只有1.6秒。[2](200-201)

上述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对1987—2001年间的中国大陆电影亦造成了明显的影响,譬如在类型的变化上,开始逐渐摆脱题材样式的束缚而愈益向类型化过渡且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明星使用及塑造上,也开始逐渐兼顾到明星的统一性及不同面貌的多样性展现;在形式技巧方面,譬如剪辑,也一改以往每个动作都必须看得清的方法而更多吸收了快节奏的处理方式。仍以《东归英雄传》为例,其武打动作场面,在剪辑上已与以往的《武当》、《武林志》表现出明显不同,不仅快,且剪辑点的处理也已非常接近于港产片或合拍片。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灵活性,连同前面所提到的电影观念、制作观念等等,其影响却更多是在2001年之后发挥出来。特别是2003年之后,中国大陆电影无论是就其混合类型的使用,还是明星的多途径吸纳;无论是其形式技巧的处理,还是数字特技的运用,都与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或合拍片极为相似。很显然,这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过程。

而与合拍片相比,自1994年以来引进的进口分账大片,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强劲地影响了中国大陆电影的创作与生产。这些进口分账大片的发行与放映,在合拍片的基础上,再次强化、刷新了中国大陆电影人的电影观念。从总体上来看,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大陆电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大片意识。1994年以后,“好莱坞大片”所包含的“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等基本内涵,唤醒了一直潜存于国人心中的“大片意识”,催生了中国大陆电影向“鸿篇巨制”、“豪华影片”的集体转向。在这种背景下,电影《兰陵王》(1995)可视为具有“大片意识”的最早的影片之一。影片不仅投资大,属于大制作,且还专门聘请了当时号称“摄影第一人”的顾长卫担任摄影师,聘请了舞蹈名家杨丽萍和当时的影坛新星宁静担任影片主演。在制作和演员阵容上,基本做到了“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而它的故事也具备了“传奇性”的特点,讲述了远古时代,一个以凤雀为图腾的部落之子兰陵如何成长为一个新王的故事。这种自觉追求“传奇性”叙事、“奇观性”场面乃至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第18卷29

“奇观性”效果的做法,与先前的“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一起,共同构成了“大片意识”的基本表述。此后,这一“大片意识”,被自觉运用到了《秦颂》、《红樱桃》等影片中,至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此影片不仅汇集了法国、日本和国内的大量投资资本,且场面浩大、壮观;明星阵容上,更是吸引了巩俐、张丰毅、王志文、李雪健等著名影星加盟,可谓空前;而在故事选择上,则是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一案,本身的“传奇性”自不待言。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尽管这些影片都已具备了“大片意识”,但其放映后的效果却难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都忽视了对“好莱坞范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好莱坞范式。所谓“好莱坞范式”,是指“类型机制+人物弧线+ABAB交替镜头”的组合。其中,类型机制是基础,人物弧线是中枢,ABAB交替镜头是拍摄的基本语法。这一组合,构成了好莱坞大多数影片的基本表述。与港产片或合拍片中讲究“灵活”、“片段式构造”等的类型机制不同,好莱坞影片中的类型机制更趋于一种“稳固”和“连贯性”,属于因果式的三幕剧结构样式。第一幕开端(有去无回的门槛或犯错)、第二幕发展(自食其果的一幕或认知)与第三幕高潮、结束(认知与复原或救赎)之间,是按照事件的基本逻辑顺序展开的,更多遵循了一种“丝丝入扣”的基本法则。譬如,首部引进大片《亡命天涯》,是一部惊险动作片,在第一幕,著名外科医生(哈里森·福特饰)的妻子在家中遭人杀害,不料他却被误认为是杀人凶手而定罪入狱。途中,他趁机逃脱(此一去有去无回);第二幕,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得不四处寻找证据,同时还必须躲避警察的追捕(自食其果的一幕);第三幕,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洗脱了自己的罪名,真相大白(复原)。在此三幕剧中,由“误解”到“逃脱”,再由“寻找真相”到“真相大白”,依据了基本的因果关系,同时幕与幕之间,紧密相连,步步推进,直至高潮与结局。然而,在好莱坞类型影片中,类型机制的有效运作,并非仅仅为了观众的观影效果,其实是潜藏了一个最核心的“目的”,这就是“人物弧线”。在通常的认知条件下,我们往往会以为好莱坞类型影片中的人物也大多是类型人物,是一以贯之的,是平面的,是没有发展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好莱坞非常喜欢讲角色的性格发展,也就是“人物弧线”。好莱坞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并非完人,而是总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小缺陷,譬如《生死时速》中基努·里维斯的急躁自负,《小鬼当家》中麦考利·卡尔金的淘气、受排挤,《泰坦尼克号》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狂放不羁等等,都在影片开头被鲜明展现出来,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弧线”也追踪着剧中角色的性格发展。基努·里维斯到最后的沉着冷静,麦考利·卡尔金的长大成人,迪卡普里奥到最后的自我牺牲,都清晰展示了这条“人物弧线”。可以说,好莱坞影片中的许多角色,都是伴随着剧情一同发展的,或许正是这一点,才保证了好莱坞影片的不断复制与发展。而与此同时,为了使得好莱坞影片畅通全球,在许多的场面中,好些镜头都不过是重复以ABAB的摄影位置轮流交替。大卫·波德威尔认为:“幸亏有这些技巧,观众便大可略过已见过的部分,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表情达意的细致变化,如一个目光流转,一个小动作。而且,ABABA接连重复出现后摄影机位置转到C点时,所起的强调效果就比各异的一组镜头(如ABCDE)更强烈。”[2](25)这种在中国被称之为“正反打”的镜头拍摄方式,既经济又简约,成为了好莱坞基本的语言语法。而它与类型机制、人物弧线的合力,则保证了好莱坞类型影片的流畅与深度,可谓常规之中有发展。

《兰陵王》、《秦颂》、《荆轲刺秦王》等“大片”之作,虽已初步具备“大片意识”,但却与“好莱坞范式”有所偏差,甚至完全背道而驰。首先从类型机制上来说,这些影片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非类型”的处理方式。《兰陵王》重在讲“人性”,而《荆轲刺秦王》则重在讲“承诺与背叛”,所以,它们是搭起了“类型片”的架子,但实际上却展现了“艺术片”的追求。以《兰陵王》为例,如

第1期万传法:1987—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39果按好莱坞的类型策略,则基本上应该是讲有缺陷的兰陵王,率众与敌对势力展开拼杀,但其性格缺陷却导致部落大败;兰陵王为此遭受耻辱,成为被遗弃的一员;女首领和英英遭受羞辱,激起了兰陵王的斗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新的兰陵王最终成长起来,并取得胜利。但此影片的叙事重点显然有所偏离,女首领和面具在影片中的决定性力量,削弱了主人公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兰陵王不是通过自我救赎而是通过女首领的牺牲来完成“重生”的。所以,从这方面讲,它完全是沿用了中国经典的意识形态模式,而非好莱坞范式。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荆轲刺秦王》一片,这部影片本应将故事重心放在荆轲身上,但却以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秦王以及秦王与赵姬、太子丹三者之间的关系,只将很少一部分笔墨留给了荆轲,致使故事讲述的目的发生了完全的偏移:荆轲刺秦仅仅成为了秦王、赵姬、太子丹三人关系的陪衬和牺牲品。至此,类型机制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人物弧线也没有伸展开来。2002年张艺谋重拍这一故事的《英雄》,显然吸取了上述教训,重新确立了以荆轲为原型的“无名”的主体地位,并遵循了三幕剧的单一发展模式,结果取得了成功。此外,中国大陆电影在拍摄语法上,正反打的镜头运用方式也不多见,而是仍然多采用全景及运动镜头来代替。当然,这样说并非是指“好莱坞范式”对中国大陆电影的影响不深,而是说在接受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阻碍了此时期中国大陆电影向“好莱坞范式”的进一步靠拢。

当然,进口分账大片对中国大陆电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譬如在奇观效果与电脑特技方面,其影响至今强劲。总之,它在不断提升中国电影观众“观影品味”的同时,也将诸如观念、文化、美学等显在的或隐性的东西,统统抛给了中国大陆观众及其电影。因此,对于进口分账大片的影响,应持一种综合的观点,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合拍片。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在坚持自己发展道路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接受着来自外界———特别是合拍片和进口分账大片的影响。在融合与交汇中,中国大陆电影的美学形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

[1]倪震.改革与中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256-257.

[2][美]大卫·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12-13.

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

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 —以中国内地票房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上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并结合2007 -2009年的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数据,对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检验,最终推出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即将上映的电影进行了票房的预测,以验证模型的实际有用性的大小,在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选择上面,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有些因素没有放到模型里面,这可能会导致最终模型跟实际的存在一些偏差,对此,期待各位的指正。 【关键字】电影票房、影响因素、模型检验、票房预测 Factors affecting the film box office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box office Abstract:In this pape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econometrics,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Chinese mainland 2007-2009 film box office, I will do a series of analyzes and testing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films ,then launch the box office influencing factors model ,and predict the box office of the upcoming movie with this model .So as to verify the actual usefulness of the model ,due to the limited resource ,some factors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model , leading to some deviations between this model and the actual one ,so ,gratefully welcome your corrections . Key words:film box office influencing factors model testing Box office predictions 目录 一、课题背景、选题原因及课题意义分析 (2) 课题背景 (2) 选择本课题的原因 (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 二、影响因素分析和解释变量的甄选 (3) 影响因素分析 (3)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需求规格说明书-电影推荐大数据分析

项目编号: S×××- <时光网观影数据分析> 分类: <模板> 错误!未指定书签。 Version: 项目承担部门:四川大学未名组 撰写人(签名):张哲源 完成日期:3/13 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 ■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 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目录 1.引言 (1) 1.1目的 (1) 1.2定义 (1) 1.3参考资料 (1) 2.软件总体概述 (1) 2.1软件标识 (1) 2.2软件描述 (1) 2.2.1系统属性 (1) 2.2.2开发背景 (1) 2.2.3软件功能 (1) 2.3用户的特点 (2) 2.4限制与约束 (2) 3.具体需求 (2) 3.1功能需求 (2) 3.2性能需求 (7) 3.3数据库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设计约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其他标准的约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硬件约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属性 (7) 3.5.1可用性 (7) 3.5.2可靠性 (7) 3.5.3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4安全性 (7) 3.5.5可维护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6可移植性 (7) 3.6外部接口需求 (8) 3.6.1用户接口 (8) 3.6.2硬件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3软件接口 (9) 3.6.4通信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数据字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用户方组织机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电影版权基础知识、排片基础培训及票房分账

电影版权基础知识及排片基础培训 一、中国电影产业链 二、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分类 类别说明发行公司代表自产自销模式只发行自己出品制作的影片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 不发行其他公司的影片。橙天嘉禾等。 专业发行模式自己不制作影片,专门发行华夏。 其他公司的影片。 自产自销同时销售既发行自己公司的影片,也中影星美、保利博纳、上其他公司影片的模式发行其他公司的影片。海东方、光线影业等。 专业发行数字影片只发行各公司影片的数字版中影数字。 模式本。 三、院线制 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四、电影版权简介 电影版权,即电影著作权,是指电影作品的个人作者或公司对其作为制片人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含电影发行权、电影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等17 项权利。依法创作完成的作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保护,另外,根据中国所加入或批准的各项国际条约或协定,外国电影作品在中国也受法律保护。 所有未经电影作品著作权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包括引进方或其他)许可使用其作品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电影放映、信息网络传播等)一律为侵犯著作权的违法行为,著作权人及其授权代理人有权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制止。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其中刑事责任规定如下: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 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前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五、市场部排片流程 影城排片流程如下: 1、进行影片预定 影院需将每部新上映提前15天向院线方提出拷贝申请,影城加盟院线方不同,进行影片预定的流程也不同,需根据院线方的流程预定拷贝。如影片需要考核时,需填写考核书上传至院线方,并按照院线方的操作流程进行汇款,以便影城如期拿到拷贝。待拷贝送达至影城后,放映主管在《拷贝记录表》中登记。只有通过以上正规流程分配到影城的拷贝才可以进入排片流程。 2、搜集影片信息 影城业务排片人员需要搜集影片的相关信息,通过电视、平面、网络等媒体了解影片的介绍、影片制作、电影花絮、电影资讯、各种宣传等方式;一线、二线城市发行方会在影片上映之前组织影城业务人员看片,可提前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如:影片效果、演员阵容、故事情节、观影目标人群及电影卖点。观看后排片人员可与其他影院业务人员进行业务交流,集团市场部要求影院业务排片人员针对影片提交观后感,将排片想法与营销切入方向等内容和未看过影片的同事及集团市场部分享。 3、影片预估定位 根据上映影片的类型,业务排片人员需对每部影片观众群进行明确划分,如:观众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教育程度、职业等,这些都将构成影片选择的考虑因素。影院也需根据以上的划分,进行影片在影院的排映档期,针对不同档期出现的贺岁片、暑期片、爱情片、恐怖片、动作片等进行定位,力求保证每部影片得到充分的排映,来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 4、集团下发起片记录 由集团市场部在影片上映前三天下发影片起片记录,根据起片记录中的场次指导及排档时间进行影院的排片工作。 5、发送影片排片表 影城每周3次上报给集团市场部影片排片表,时间分为: 每周一14:00之前上传周二至周三排片表。 每周三14:00之前上传周四至周五排片表。 每周五14:00之前上传周六至周一排片表。 6、针对票房数据进行排片调整 影城市场经理根据影片每天的票房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对排片计划进行修改,并将相关建议上报驻店经理批准,随后将新的排片计划发给总部市场部备案。 7、片表执行 确认后的排片表将发送至影城运营部相关人员,录入售票系统进入销售状态。 六、影城运营部关于排片工作的注意事项 1、影城各级员工要了解盗版放映可能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以及对影城声誉的破坏。 2、影城管理人员和放映部员工要了解影片拷贝到店放映的正规流程。 3、各级员工要了解中影等院线的监片制度。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八部电影帮你看懂大数据

八部电影帮你看懂大数据 如果你是位数据分析行业的专家,你肯定以为我们会提到《点球成金》(Money Ball),很遗憾以下将要介绍的电影貌似与大数据无关,但能帮助我们从八个不同角度解读大数据的未来,以及,作为IT经理的我们的未来。 一、《V客帝国》 (V for Vendetta2005-James McTeigue) 在大数据的世界里,V并非指“仇杀”(Vendetta),而是著名的3V定律: 1.Velocity速度——以接近实时的速度处理数据产生报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漫长 的休假结束后才能看到报告。 2.Volume容量——在不断膨胀的海量数据中依然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3.Variety多样性——能处理各种数据源(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二、《速度与激情》 (Fast and the Furious2001-Rob Cohen) 在未来数据驱动的企业中,任何一项业务计划能否成功都需要依赖飞速的大数据分析,企业间比拼的是大数据跑车的极速性能,如果你能比竞争对手更快了解一个业务计划的可行

性并快速决策,你的将成为快公司,而那些不够Fast的CIO们,迎来的将是老板的Furious。 三、《淘金记》 (The Gold Rush1925-Charles Chaplin) 你也许不止一次在讨论会上听说:数据将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原油”。大数据是个大金矿,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通往大数据致富的道路铺满荆棘而不是鲜花。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来自企业向数据驱动型企业文化的痛苦转型,其艰难程度堪比卓别林在阿拉斯加啃鞋底。 四、《飞屋环游记》 (Up2009) Pixar出品的最感人的电影非《飞屋环游记》莫属。影片为我们展示了在云端漫游的浪漫和快乐。是的,弹性云基础设施能很好地应对大数据的规模增长。如果你过于关注大数据硬件的可扩展性,那么说明你还停留在解决技术支撑层面的事情,而不是大数据的商业价值。Amazon和Joyent这样的弹性云服务商能帮企业忘掉大数据的技术性问题。

票房及分成常识

1.XX电影票房分账模式 1)营业收入 ①爆米花、可乐等附加产品及电影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10% ~16%不等,也是影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分账票房=实际票房—国家电影与项资金—营业税及附加 实际票房=观影人次*电影票价。 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实际票房* 5%, 营业税金及附加=(实际票房—国家电影专项基金)* 3.3% 2)票房分账模式 2008 年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帐比例的指导性意见》 (2008)影字866 号文件,将总票房中制片和发行商的分账比例提高到43%,较之前国产片主流分账比例(少数国产影片享有)提高了2 个百分点。影院一般不超过50%,剩下7%归院线。 国产片 进口批片制片方 38 ?43% 数十至数百万元 不等 进口分账片13?20%43% 22?28%3?7% 3 ?7%50- 52%50 ?52%发行

4?6%院线 3?7%影院50?52%进口分账片: 每年20部只能由中国电影集团和华夏发行有限公司发行的进口影片。 (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至此,中国每年的进口分账大片将达到34部。) 进口批片: 进口分账片以外以买断形式所发行的进口影片。 2. 环节介绍 电影制作 完成电影的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环节。电影制作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某一期限内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 电影发行 发行公司从制作公司手中购买或代理电影发行权,然后以票房买断或分账或协议的方式与院线公司合作,将电影在合作院线的电影院放映。很多时候,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电影院线 一条院线下面会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以票房分账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贝。院线一般会安排所有大片的排映,而一些中小成本电影的发行方则要努力争取院线支持获得最多播映场次。 影院 电影产业链的其中一个终端,影片放映的实际场所和票房回收的首个环节。 衍生产品的开发

50部值得回味的经典英文影片

50部值得回味的经典英文影片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去反复品味的经典英文电影,相信对爱电影,想学习英文的伙伴们很有好处. 01. Citizen Kane 《公民凯恩》 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成就的凯旋门上都占有显著的位置. 电影艺术的“开山之作”,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02. Star Wars 《星球大战》 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科幻影片,开创了崭新的电影天地 科技因素与精神力量并重,追寻自由和民主的胜利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 03. The Lion King 《狮子王》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一部探究生命中爱、责任与学习的温馨作品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04. Brave Heart 《勇敢的心》 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史诗巨片 苏格兰人民的追求自由之路 在刀光剑影的残酷争战中,缠绵着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05. 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 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片 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 06. Titanic 《泰坦尼克号》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和爱的不朽传奇 07.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旷世巨片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一首人类美好爱情的绝唱,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的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历史画卷 08. 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轻松、自然而富有情趣的文艺片 一个温馨悦目的浪漫爱情故事

中美电影票房发展分析报告

中美电影票房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继续领跑海外票房银幕数增长迅猛&人均年观影逼近1次 过去一年,由于美元升值,以及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陷入瓶颈,海外票房(北美以外的全球票房)变得停滞不前。幸亏北美票房2%的年增长最终带动全球票房有些了些微的发展。中国票房赶超北美仍任重道远。 日前,美国电影协会(MPAA)发布了2016年全球电影市场数据报告,以北美影市数据为核心解析了去年全球电影市场的变化。在中国票房增速放缓之际,全球票房的发展也几乎陷入了停滞。 2016年,全球票房386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1%。其中,2016年北美票房114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2%;海外票房272亿美元,与2015年持平(2016年中国内地票房457亿人民币,约66亿美元,领跑海外市场)。美元升值和中国票房增速放缓是导致海外票房零增长的两个重要原因。 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票房赶超北美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回首2016年的成绩,中国影市距“世界首位”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可能并非短时间内能跨越的。

票房赶超北美? 银幕等硬件条件具备影片数量等软实力欠缺 过去一年,全球银幕数增长8%,达到164000块。其中数字银幕数增长17%,巨幕数增长11%。亚太地区仍是全球银幕数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是亚太银幕数增长最快的地区),2016年增幅达到18%。作为亚太电影市场的核心,截止2016年年底,中国内地总银幕数达到41179块,超过美国。这给中国票房赶超北美提供了“硬件基础”。 但在上映影片数量,人均观影次数,平均票价等方面,中国影市无疑劣势明显。 2016年北美上映电影718部,较2015年增长1%。2016年,北美大约2.46亿(占总人口的71%)观众曾走进过影院,较2015年增长2%。其中,每月观影超过1次的影迷型观众仍是北美观众的主力——去年北美卖出的13.2亿张电影票中,影迷型观众消费了48%。 根据电影专资办统计,在2016年,中国内地上映电影约450部,其中进口片92部(在进口片数量方面,中国仍显落后。2015年韩国上映本土电影257部,引进进口片945部,最终本土影片票房占比52%,小胜进口片。而一年引进进口片92部在中国已是历史之最,这92部进口片

电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标准版).docx

LOGO 电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WORD模板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 ××××有限公司

编号:_____________电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鉴于: 1.甲方为电影片《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电影片)的著作权人,

该电影片已经/即将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2.乙方为依法注册成立并合法取得电影片发行资格的法人单位;3.甲方同意乙方在相应区域和期限内发行该电影片。 甲乙双方根据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特达成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电影片的制片单位为,编剧为_______,导演为________,主要演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二条电影片正片长_____分_____秒。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大片时代下中国低成本电影的生存之道

大片时代下中国低成本电影的生存之道 绪论:低成本的定义 如果以投资额大小来界定低成本电影,那么中国电影基本上是低成本的天下,因为高额投资的电影毕竟占整个电影产量的极少数,一年也就是屈指可数的两三部。以2004年为例,尽管当年拍摄的影片数量达到创此前记录的244部,但周星驰的《功夫》(2030万美元票房)、张艺谋的《十面埋伏》(1850万美元票房)、冯小刚的《天下无贼》(1330万美元票房)占据了全年电影票房总收入的60%。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影片甚至根本就没有获得商业发行的机会。资料显示,2005年出品的260多部影片,80%以上都属于中低成本影片,其中真正大规模进入院线的影片不到四分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国产电影分为三种制作模式: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 在讨论进行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低成本电影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低成本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投资额度小的电影。这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大、小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电影跟国家经济息息相关,美国的低成本电影到中国事实上就成了一个高投资的电影,中国的高投资电影到了美国仅仅算得上是一个中等投资的电影。比如耗资3点6亿人民币,号称有史以来中国电影投资最大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到了美国也只能算得上一个中等投资。于是必须确定一个讨论的标准,而本文着重要讨论的正是“影片制作成本在300万~8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的低成本电影。 第一章:低成本电影的创作特性与营销风格 资金制约创作,这是所有创作者深有体会的一点。没有了资金,电影就成了无米之炊。投资的大小势必影响电影前后期的所有工作,从构思阶段的题材选择,到剧本写作阶段的空间取舍,演员阵容的确定,到拍摄阶段的器材、道具、场景美工等等工作,一直到后期的剪辑、特效工作。直至影片的营销和发行,都会因为投资大小的差异而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将探讨

电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通用版

合同编号:YTO-FS-PD913 电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通用版 In Order T o Protect Their Own Legal Rights,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Negotiate And Reach An Agreement, And Sign Into Documents, So As To Solve Dispute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mon Interest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电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合同文件可用于合作多方为了保障各自的合法权利,经共同商议并达成协议,签署成为文件资料,实现纠纷解决和达到共同利益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甲方: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鉴于: 1.甲方为电影片《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电影片)的著作权人,该电影片已经/即将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2.乙方为依法注册成立并合法取得电影片发行资格的法人单位; 3.甲方同意乙方在相应区域和期限内发行该电影片。 甲乙双方根据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特达成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电影片的制片单位为,编剧为_______,导演为________,主要演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二条电影片正片长_____分_____秒。 第三条乙方发行电影片仅限于电影院放映,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通过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网络以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黄金甲》,到《无极》乃至《夜宴》,都是以功夫作为卖点,而在内容上却毫无雷同,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内容。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同样的制作手段:高成本、大制作、高调宣传、国际影星,这些似乎就成了高票房的有力保证。而在今年的贺岁档,一部让观众流泪又鼓掌的电影《叶问》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成本、制作、宣传和影星都与近年的所谓功夫大片截然不同。 在制作成本上,比起《黄金甲》《无极》等耗资上亿的大片,《叶问》六千万的制作成本应该算是中等的投入。从宣传上来看,《叶问》的宣传可谓“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准”。相比同档期的《梅兰芳》,《叶问》并没有采取铺天盖地、面面俱到的宣传攻势,而是紧紧抓住了特色活动的举办和互联网的多角度传播。在整个宣传期间,《叶问》片方通过官网发布仪式,海报揭幕仪式,首映庆典,以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将宣传面覆盖到了各路媒体,同时锁定了特定人群。从“校园咏春热”到“全民学咏春”,事实证明,《叶问》以点带面的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综观《叶问》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甚至到msn和QQ签名,《叶问》几乎成了无处不在的话题。 没有高调宣传,也缺少国际影星的票房号召力,《叶问》该如何应对2008异常拥挤的贺岁档?看《叶问》里的演员,除了甄子丹可以称作国际影星之外,其余演员都只能算是半红不紫的明星。《叶问》片方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把宝押在了甄子丹的身上。《叶问》主打“甄功夫”招牌,甄子丹内心戏丰富,不信?看了就知道。面对《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强势大片的前后夹击,《叶问》硬是靠着不可思议的“一边倒”口碑“打”出了一条生路。人们终于看到,一部在制作和宣传上都没有烧钱的电影,一部不靠大牌明星造势的传统功夫片,终于可以仅凭影片本身而获得高票房和高赞誉。这无疑对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种启示。

美国大片电影名

Best 120 Hollywood Movies 1. Cast A way 2. Open Water 3. Deep Blue 4. Mr. Crooks 5. Shawshank Redemption 6. Last Castle 7. Perfect Murder 8. The Game 9. The Edge 10. When a stranger calls 11. Die Hard I, II & III 12. Man of Honor 13. P2 14. Red Corner 15. Fugitive 16. Jackal 17. The Mummy 18. Fantastic Four 19. Final Contract 20. I, Robot 21. I am a Legend 22. Fair Game 23. The Devil Wears Prada 24. The Missing 25. Out of Time 26. Lord of War 27. Face Off 28. Matrix 29. Firewall 30. Flight Plan 31. Analyze This 32. Walk of Death 33. Show Time 34. Collateral Damage 35. Art Heist 36. Runaway Train 37. Riding in Cars with Boys 38. Mr. Deed 39. The Sentinel 40. Anger Management 41. The Last Stand 42. No V acancy 43.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我观中国大片

我观中国大片 ——从《赤壁》探视中国大片之内虚 程飞虹 《赤壁》作为2008年度最红的电影,也是当年最受期待的电影。其演员的阵容强大,吸引无数影迷展开无限遐想。其题材旷大,雄浑,历史悠久,知名度更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无不耳闻,老少百姓更能津津乐道。要说这一幕,在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就片头中一个概略也已让人惊叹,更何况要将其搬上荧幕,那气势也就更难想象了。当然,更让人赞赏的是这里边的人物,在原来九年义务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中截取三国演义的一段就是赤壁之战,这里面教育家推崇的是中国的文学也推崇的是一种智慧,肯定了政治家与军事家卓越的交际能力和指挥才能。总之,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中的典型例子,也是造就三国鼎足之势的转折型战役。其战争规模空前,同时也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传统文明所取得的战果。当然,战争本身并无恶善之分,只是不同的发动者所赋予的意义不同。 如果说要拍这么一部片子,我们要看到的是应该是更多的政治与军事元素,而政治的斗争又是利益的相互争夺,军事的斗争应该是谋略的扩充。我认为这里央视版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拍的同名电视剧就很有表现这方面的能力。 先要肯定的是赤壁这部片子在气势上的成功,战争场面的宏大,惨烈与真实都吸引了我。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更有行云流水的角度,利用鸽子的视角让我们也享受了一会飞行的快感,这好像在中国片中属于第一次。 但就《赤壁》上部来说,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电影所谓大片之大,不过是导演的胆子大、制片公司花钱大、损耗社会财富大、浪费社会资源大、忽悠观众的炒作大、影片与事物基本逻辑偏差大等等所谓“大”,其他均为小到极致的“小”。这种所谓大片,就像是当今画坛的所谓大画,以为画的题材宏大就是大,以为尺寸大就是大,把画画当成卖布的了;也像中国当今的大学,校舍大、规模大,但没有大师,把大学当成养殖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