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峰塔》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及
原因浅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
授课老师:沈如泉
学生:付明雪
学号:20093422
申请分数:85分
《雷峰塔》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浅析提纲
论文摘要: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民间传说的主题,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而《白蛇传》作为一部传奇人妖恋,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
论文背景:在历代各版本的白蛇故事中,最为完整以及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清代方成培所著的的戏剧《雷峰塔》(后人改名为《白蛇传》),其中塑造了一个优雅美丽,善良大方,聪明勇敢,敢于突破世俗的人妖禁忌,执着最求爱情的传奇女妖形象——白娘子。
清朝戏曲作家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是根据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以及一些零散的话本,传说改编而成的。全剧共分为四卷,三十四出。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雷峰塔》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在于探究白娘子形象的演变的原因,同时也对白蛇的形象进行阐释,从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化兴起方面来探究白蛇传的变化。
研究方法:
一.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
一、蛇妖时期。
二、半人半妖时期。
三、妖仙的人化时期。
二.白娘子形象的转变原因
关键词:白娘子、方成培、人仙化、启蒙思想、市民文化
参考文献:
《方成培及其<雷峰塔>传奇考》
《从<雷峰塔>版本看白娘子形象嬗变》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形象成因》
《<白娘子永贞雷峰塔>人与蛇的悲情之恋》
《从<西湖三塔记>到<白蛇传>》
《白蛇传故事嬗变研究》
《西湖三塔记》
《李黄》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研究现状:现在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白蛇传》的研究作品有1398篇,关于戏剧作品《白蛇传》的研究的有243篇,关于白娘子形象演变的有4篇左右。研究的人比较少。
《雷峰塔》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浅析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民间传说的主题,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①广为流传。而《白蛇传》作为一部传奇人妖恋,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
在历代各版本的白蛇故事中,最为完整以及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清代方成培所著的的戏剧《雷峰塔》(后人改名为《白蛇传》),其中塑造了一个优雅美丽,善良大方,聪明勇敢,敢于突破世俗的人妖禁忌,执着最求爱情的传奇女妖形象——白娘子。
清朝戏曲作家方成培②的《雷峰塔》传奇是根据明末冯梦龙③《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以及一些零散的话本,传说改编而成的。全剧共分为四卷,三十四出。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雷峰塔》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
一.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
大多数人都只知道《雷峰塔》中善良勇敢的白娘子,然而白蛇这一形象,古来有之。
最早的白蛇形象大概源于唐代《博异志》④卷四百五十八中的《李黄》,里面已经出现了“白衣之姝”和“青衣老女郎”,这大概就是白蛇和青青的前身。后
①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
②方成培:方成培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约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字仰松,号岫云,安徽歙县人。方氏精通诗词,酷爱戏曲,一生著作甚丰。著作有《雷峰塔传奇》四卷、《香研居词尘》四卷、《香研居谈咫》一卷、《听奕轩小稿》三卷、《方仰松词榘》十三卷等。此外,还著有《双泉记传奇》、《诵词记疑》、《镜古续录》、《记后岩学诗》等。方氏所有的著作中,《雷峰塔传奇》最为著名,后人改名为《白蛇传》。
③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作品《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④《博异志》是一本比较著名的唐人传奇集。作者谷神子,《四库全书》撰旧本题唐谷神子还古撰,不著姓
来南宋后期洪迈①的《夷坚志戊卷二》中的《孙知县妻》中也有蛇妖化为女子,祸害丈夫的故事。到了明清时期,又有明嘉靖洪楩②《清平山堂话本》中《西湖三塔记》以及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再到黄本③和方本④的《雷峰塔》,白蛇的形象在慢慢转变——从一个吃人的妖精,到一个世俗人的形象。这一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蛇妖时期。
唐《博异志》卷四百五十八中的《李黄》,记叙了两个白蛇吃人的故事,前者李黄与白蛇鱼水之欢之后回家发现身体就开始腐烂消失而死——李子整衣而入,见青服老女郎立于庭,相见曰:‚白衣之姨也。‛中庭坐,少顷,白衣方出,素裙粲然,凝质皎若,辞气闲雅,神仙不殊。略序款曲,翻然却入。(白衣之姨)答曰:‚渠浅陋,不足侍君子巾栉。然贫居有三十千债负,郎君倘不弃,则愿侍左右矣。‛李子悦。拜于侍侧,俯而图之……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李亦有归志,承命拜辞而出。上马,仆人觉李子有腥臊气异常。遂归宅,问何处许日不见,以他语对……李已渐觉恍惚,祗对失次,谓妻曰:‚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家大惊慑,呼从出之仆考之,具言其事。及去寻旧宅所,乃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十,余了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便无别物,姓袁者,盖以空园为姓耳。⑤
后李琯则是脑裂而亡,而后白蛇失踪——
……将暮焉,二女奴曰:‚郎君贵人,所见莫非丽质,某皆贱质,又粗陋,不敢当公子厚意。然车中幸有姝丽,诚可留意也。‛琯遂求女奴,乃驰马傍车,笑而回曰:‚郎君但随行,勿舍去。某适已言矣。‛琯既随之,闻其异香盈路。
……入座於厅中,但闻名香入鼻,似非人世所有。琯遂令人马入安邑里寄宿。黄昏后,方见一女子,素衣,年十六七,姿艳若神仙。琯自喜之心,所不能谕。及出,已见人马在门外。遂别而归。
①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②洪楩:字子美,明代钱塘西溪人。洪楩在“清平山堂”刊刻的书卷主要有:《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新编分类夷坚志》五十一卷、《清平山堂话本》等。
③黄本:指清人黄图珌写的《雷峰塔传奇》。
④方本:指清人方成培写的《雷峰塔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