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
大学生求知欲和可塑性强,但缺乏社会阅历,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容易产生认同困惑。现阶段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提升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分析
文化认同指的是个体或群体之间对某一文化系统的认可;良好的认同行为常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并以此评价事物、规范行为。
首先,在政治文化方面,现阶段大学生对涉及民主、法制等具有政治含义的深层次文化的理解还处于表面化阶段,容易望文生义,凭空臆断,被资本主义繁荣的假象所迷惑,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在民族文化方面,现阶段大学生对西方洋节日的推崇已远远高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盲目崇拜国外明星,却不了解我国的民族英雄,没完整读过我国的四大名著。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淡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不足,民族归属感严重淡化。再次,在价值观文化方面,全球化带来的多元化思想和观念良莠不齐,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倾向于商业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危机。荣辱观淡化,道德缺失,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利益。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视行为,缺乏对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所应
有的担当。人生理想失重、个人主义抬头、拜金主义兴起、急功近利成风几乎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的代名词[1]。
大学生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分析
1.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及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负面影响。西方凭借其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传播其文化中,不仅为追求商业价值,倾销文化产品;同时也是为了政治扩张。文化输出中包裹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生活乃至生活方式都有深刻的影响。正如汉斯·摩根索在其著作中所言:“它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
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2]。”
社会转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给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带来巨大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及激烈的竞争使个人利益意识得到强化,利己主义思想膨胀,使大学生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淡化理想,漠视未来。贫富差距的拉大、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等,都让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原有的、尚未成型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他们不得不在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下寻求协调、均衡和整合。
2.传播媒体的无序挤压。网络生活方式快速形成,而当前的门户网站还没有有效地承担起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
观念、科学的网络态度和健康的网络信息等责任,再加上书籍,电
影,音乐等其他媒体泛滥无序的文化传播。鱼龙混杂, 虚伪的、愚昧的、消极的、不健康的、落后的信息大量存在,对涉世不深、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消蚀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理性、真理、正义、价值、尊严等传统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
3.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的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及90年代前期,基本上都没有受过艰苦的生活磨练,生活、学习比较规律安逸,缺乏社会阅历和锻炼。单调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对新事物怀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各种各样的文化选择没有辨别能力,不能进行合理筛选、全面的认识问题,盲目跟从、模仿,使得种种不良思想价值观念得以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三、提升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对策
1.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要足够重视和加强现阶段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历史的波澜》一书中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时指出:“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使它发生毁灭性的大变革。那就是丧失维持治安的能力和人们不再信任支撑它的文化[3]。”政府需要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及实践行动影响他们,增强绩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解决大学生关注的就业问题等,使现阶段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政治、民族文化认同感。
2.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汲取优秀的外
来文化。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现阶段的大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由衷的认同,但是我们仍需要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适当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西方之所以可以快速发展,必定有其可取的优势。在塑造现阶段大学生核心文化认同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文化中先进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部分。
3.加强高校对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改变历来高校教育中重理工轻人文的教育思想,现阶段人文课程应受到足够重视。高校应设置相应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学分制的形式列入教学大纲, 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
研究, 2009,(7):36-42。
[2] 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卢明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3] 张江华。政治认同与党的长期执政[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
院学报,2006,(2):10-12。
[4] 王春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8):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