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场及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广场及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与西方的“中心广场”相对应,中国古代城市广场可称为“庭院广场”和“街市广场”。它们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但是其文化根源都与人类和谐社会的目的相联系,所以它们的文化差异及其形态互补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广场文化,政治,宗教,庭院。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世界最早广场文化遗址有两处,一个是中国西安市临潼区姜寨早期仰韶文化遗址,另一个是乌克兰基辅特里波里村落遗址。考古学家在姜寨看到: 6000年前,一个老祖母和她女儿、女婿及孙女们,在这里建筑了五组房屋。五组房屋环绕一片,中间有一棵大树的空地。这片空地就是广场,原始、平常、简单,但是它表明了广场的原始形态及其生态文化根源,勾勒出了:广场=人类群体+室外活动空间+时间的存在形式。

(一)西方广场的发展史:

由于中西地域、民族文化趋向的差异,中西古代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文化。西方城市广场起源于庆典和祭祀,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人把广场叫做“Agora”,意思是“集中”,即人群集中的地点,西方城市的“中心广场”。临潼姜寨遗址广场到仰韶文化中期渐次消失,原始的广场被分割,被藏匿,变成了家族的庭院,演化成了中国古代的“庭院广场”和“街市广场”。虽然二者如此的不同,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的广场却一直伴随历史的发展,具有普遍的人类文化价值,凝聚着城市公众共同生存的契约,寄托着公众的信仰、幻想、希望和理想,扩展了公众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公众的自由交流和休憩场所。它将公众的兴趣、风俗、习惯、历史文明、城市活力与城市的建筑连接融合,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表达方式。所以,广场随着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形态,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类自古追求生态城市的美好理想。

西方古代广场文化发展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罗马帝国图拉真广场就是第一个时期广场的代表:

帝制建成以后,罗马皇帝渐

渐西区东方君主的习俗建立起一

套繁文缛节来崇拜皇帝,这时在

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罗马最

宏大的广场——图拉真广场。广

场的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过建筑

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

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m的

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

内室外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深,

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

(整体电脑复原图)

建筑物交替。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术的高潮来到,而建筑艺术的高潮也就是皇帝崇拜的高潮。为了这个目的,还是采用了一些使人

感到意外的手法。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这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沿轴线的,还是绕弯子的,像古希腊的圣地那样。

图拉真广场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进门是长120m款90m的广场,两侧撇廊在中央各有一个直径45m的半圆厅,形成广场的轴线,使宽阔的广场免除了单调感。在纵横轴线的交点上,立着图拉真的镀金的骑马铜像。轴线给铜像一确的,不可游移的位置。

(图拉真广场及雕塑)

这个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娅巴西里卡,这是故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之一。他内部有4列10.65.m高的柱子,当中两列用灰色花岗石做柱身,白大理石做柱头,外侧两列柱子是浅绿色的,4列柱子把巴西里卡分为5跨中央一跨达25m,它的木桁架是古罗马最大的。巴西里卡2端有半圆形的龛,强调了它的轴线,也就是强调了它和广场的垂直关系。屋顶上覆盖着镀金的铜瓦。巴西里卡之后是个小院子穿过这个小院子,又是一个围廊式的大院子,中央是太极高高的庙宇,围廊式的,规模很大,正面也是8跟柱子。这是崇奉图拉真本人的庙宇,非常豪华,是整个广场艺术高潮所在。图拉真广场的建筑师是叙利亚人阿波罗道鲁斯。这种纵深布局是叙利亚的传统。广场的发展与演变,衍生出了轴线对称的多层次布局,认识了它的艺术特质和力量,同时也掌握了建筑和室外院落空间统一构图的技巧,用他们来巩固帝制,为神话皇权服务。

广场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权威的辞书——《辞海》中也难觅它的踪影,但若作为一种现象来讲,广场文化又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与过去已有了很大区别。确切地讲,广场文化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讲演、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场文化就是专指后者。

在文艺复兴时期,广场设计首先在一些和意大利有着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如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家中广泛采用。新建广场讲究三度空间规律,即三一律。不仅广场的大小、景色的配合、周围建筑物的形式、格调要做到内外结合,虚实相济,还要按照王室和寡头政治的需要,使广场成为新政权富有隐喻的城市建筑。这个时期的广场设计,多为对称型。这种建筑在罗马教皇的城市规划中曾出现过。

当时欧洲的一些自治市,将具有国民—宗教—军事性质的广场建在市中心。而将商业广场、集市广场设在城门外拐角处或城市与城堡之间的空地上。欧洲其他大的商业都市中的国民广场上常常矗立着市政厅、公共大厦、主要商场和商业

协会。同时,大主教教堂和一般教堂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组成了城市自治管理和重大公共文化活动的中心。

在中世纪,广场多位于交通闭塞的地方,形成一个半圆形或“V”形带有顶盖的通道和连接着建筑物底层的柱廊,以及高耸的商行钟楼和市政厅塔楼,象征城市公共生活的中枢。

在文艺复兴之前,荷兰阿尔克马尔市的瓦隆普兰广场、意大利威尼斯市的圣马利广场和皮亚茨达广场,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的风格和特点——既是商场,又是集市,还是教堂广场和码头的一部分。

在文艺复兴时期,广场设计首先在一些和意大利有着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如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家中广泛采用。新建广场讲究三度空间规律,即三一律。不仅广场的大小、景色的配合、周围建筑物的形式、格调要做到内外结合,虚实相济,还要按照王室和寡头政治的需要,使广场成为新政权富有隐喻的城市建筑。这个时期的广场设计,多为对称型。这种建筑在罗马教皇的城市规划中曾出现过,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南各阿广场即属此例。

1537年建造的罗马市政厅广场,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巴罗克建筑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典范。还有罗马的奥布里卡广场和勒塔广场,都颇具特色。

当工业革命席卷欧洲时,广场的传统作用逐渐改变。像巴黎的星式广场,是东西轴线上的重要地点,起到了改变巴黎地区网状交通的作用,与帝国时代建造的凯旋门有同样纪念意义。

18世纪中叶以往,法国各个重要城市都做了改进工作,见着了一些中心广场和王室大道。其中比较找那个要的是巴黎中心的调和广场:

调和广场原名路易十五广场。从1748年期,有法兰西建筑学院组织了两次设计竞赛,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建筑师参加。大多算的设计方案都是封闭的正几何形的广场,最后,选中了雅-昂佳贝利艾尔的方案。

广场南北长245m,东西宽

175m,四角微微抹去。他的界

限,完全由一周圈24m宽的堑

壕标出。壕深 4.5m靠广场一

侧,有1.65m高的栏杆,栏杆

的8个角上,各有一尊雕像,

象征着法国8个主要城市。

广场的主要标志是路易十

五的骑马铜像,铜像高13m,

在广场正中,面对着对面的丢(协和广场及方尖碑)

勒里花园,在他的南北各有一个喷泉。

调和广场出色地起了从丢勒里花园到爱丽舍大道的作用,成了从丢勒里宫到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为了桐城市街道联系,在广场的北面堑壕之外,建造了一对严谨的古典主义的新政府建筑物,高3层,长度各自将近100m。它们之间夹着笔直一条王室大道,在大约500m外的尽端,预备建造一所有穹顶的抹大拉教堂。这样,广场的北面也同样没有被建筑物封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