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东盟市场直接投资行为的若干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对东盟市场直接投资行为的若干建议

一、东盟市场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外在诱因

1.比较成本吸引。东盟市场相对于其他国际市场而言在原材料、劳动力、房地产、租税、公共收费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市场中的绝大部分国家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其必然性,其中就与双方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各有所长是分不开的。这类主要以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而具有明显互补性的商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东盟具有优势的商品反映了东盟多数国家在森林、矿藏和热带作物等自然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比如一些热带资源——棕榈油、天然橡胶,矿物燃料,大量的木材等。中国一直是东盟初级产品的重要出口国。总体来说,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矿产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铜、铝、钾盐等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短缺的资源,从其获得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对原材料和一些工业制品的进口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中国与东盟在这一方面的贸易合作前景还是很广阔的。东盟劳动力资源丰富,除了新加坡、文莱等较富裕地区,其他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廉。东盟大部分地区的地价和租税相对中国来说还比较低。东盟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市场体系逐渐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都比较高,这对于中国来说公共费用支出相对较低。总体来说,成本因素是中国直接投资东盟市场选择的重要外在诱因。

2.市场潜力诱导。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居,具有很强的市场接近性。东盟市场拥有人口亿的市场规模,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东盟已经成为对环太平洋区域及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从世界范围看,东盟吸收的海外投资在20XX年创纪录增长48%,并达到380亿美元的基础上,20XX年将继续扩大。按照东盟官员的估计,与上一年比,20XX年的外资流入势必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可以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东盟地区的规模已恢复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最好水平。从地区来看,主要来自欧盟、美国、日本,在1995-20XX年间欧盟、美国、日本占东盟外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从行业来看,主要来自制造业,20XX年东盟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到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在1999-20XX年间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为%,20XX年占%。其次是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也是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在1999-20XX年间占东盟利用外资总额中所

占的比例为%,20XX年占30%的比例,东盟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地区的新热点。中国与东盟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东盟将给中国的海外投资带来一个广阔的区域性市场。

3.日趋完善的制度与广泛的合作机制。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和东盟各缔约方同意在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及湄公河盆地的开发等五个领域优先加强合作。同时,所有成员已经达成共识,各方之间的经贸合作除包括上述领域外,还将扩展到银行、金融、旅游、工业合作、交通、电信、知识产权、中小、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以及次区域开发等广泛的领域。可见,中国与东盟间的投资合作领域宽广。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开拓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近几年,东盟国家国内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引资力度,放宽外资准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此外,东盟国家正与部分发达国家进行FTA的谈判,通过在当地投资,还可发挥地缘优势,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保护壁垒,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商品出口。各方面的情况都表明东盟国家的投资制度环境正在趋向优化,从而为中国开拓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东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组织,它不仅在内部建立了投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机制,而且作为一个整体,它还得到了包括日本、韩国乃至美国等周边国家的关注。东盟将在商品、服务和投资等方面形成一个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要的制度自由化的区域性市场。

4.投资环境相似性。东盟国家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等方面比较接近,采取了相似的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50~60年代,为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实施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70年代,狭小的国内市场不足以支持进口替代战略,工业所需设备和原材料投入的大量进口造成国际收支失衡,东盟各国转向资源加工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80年代初,由于东盟出口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受外界冲击较大。为改变经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东盟国家实施第二次进口替代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以后,东盟各国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以多种措施鼓励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和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转向第二次出口导向发展战略。90年代,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为解决瓶颈问题,大力加强能源、交通、通讯和电力等工业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同时,面对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国家也致力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调整经济结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在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所经历的投资环境非常相似。显然,东盟市场的投资环境相似性是吸引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很重要的外在诱

因。

总之,除了以上的主要外在诱因之外,东盟市场的集聚效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三缘”关系等方面都成为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外在诱因。

二、中国对东盟市场直接投资是内在的需要

1.从国家战略的要求来看。

⑴维护和开辟国际市场:中国对东盟市场的直接投资可以为中国的产品出口提供服务,增强出口竞争力。同时,对东盟市场直接投资生产可以更好地了解东盟市场需求,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将不满足在本国的发展,而走出去寻求更大的市场。中国加入了WTO,国外市场已向中国开放,尤其是在东盟市场中的中下游国家,中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显着的比较优势,而这些国家也比较容易吸收利用相近的高新技术和支持相应产品的消费。

⑵获取廉价自然资源和缓解资源短缺瓶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石油、煤等能源的紧缺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家经济安全。其他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已经与印尼、缅甸等东盟国家开始了能源方面的投资合作。

⑶ 规避贸易壁垒。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大量具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出口世界各地,使得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产品越来越敏感,贸易摩擦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提高关税等非贸易壁垒措施来阻碍中国商品的出口。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东盟直接投资带动出口,鼓励到东盟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实现进一步拓展出口的目的。从而也减少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

⑷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己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只有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

⑸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对东盟市场直接投资行为,可以越过国家之间的隔阂,使资源在国家之间有效配置,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日益加深。

⑹缓解中国经济过“热”现象: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过热的问题,民间资本数目可观。如果能为这些富裕的“资本”找到合适的出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过热问题,确保中国经济更健康和谐的发展。

⒉从中国生产经营战略的需要来看。

⑴通过对东盟市场的直接投资,可以带动中国零部件和其他关联产品的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