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王伟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立足地方做文章 围绕特色求发展
(一)解放思想,合理定位,科学提出学校
办学指导思想 (二)围绕实际,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培养 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 (四)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一)解放思想,合理定位,科学提 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安徽省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努力建
设高等教育强省
发展是主题,是第一要义。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规模上,力争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000人,
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达到8000人以上。
质量上,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为淮南培养中小学优秀师资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师 教育这条主线,面向基层,为基础教育培 养“宽口径、实基础、重技能、稳扎根” 的优秀师资,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
根据2006年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淮南市中小学有228名校长、副校长是我校 毕业生;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有70%、潘集 区有6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均毕业于我校。
3、开展少儿艺术研究和少儿艺术师 资培训,着力打造淮南少儿艺术高地
淮南市少儿艺术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并多 次在国际少儿艺术演出中获奖,淮南已经 成为全国少儿舞蹈艺术研发基地,其中, 大部分淮南市少儿艺术节目的编导教师毕 业于我校。为进一步开展少儿艺术研究和 少儿艺术师资培训,着力打造淮南少儿艺 术高地,经安徽省编办同意,我校于2008 年初正式成立淮南师范学院少儿艺术研究 发展中心,学校决心利用自身少儿艺术教 育的传统优势,围绕淮南少儿艺术这一品 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争取 为淮南市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少儿艺术教育
提升行动 计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化工、 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 现代服务、文化九大支柱产业;继续推进社 会保障、就业再就业、教育均衡、全民健康、 安居、平安、食品药品放心七大民生工程; 深入实施交通畅通、防洪保安、信息服务、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信用环境、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七大基础工程;到2020年,实现人 均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两番,达到5.2万元,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400亿元 的一大目标”这一发展目标,令淮南师范学
地方高校要接地气 一要热爱地方,从思想感情连接; 二要服务地方,从项目合作对接; 三要依托地方,从政策支持衔接; 四要融入地方,从文化建设焊接。
淮南师范学院充分调动高校资源,全方位服
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围绕实际,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9771”
(四)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以服务求 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作为知识、技术、人才之源的高等学校,主
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 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 使命。我校在为淮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 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基础上,始终坚持“以 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赢得了淮南 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 界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学 校的建设和发展驶上了跨越腾飞的快车道。
发挥师范院校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淮南师范学院
王传旭
一、学校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座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城安徽 淮南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淮南 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院校调整后停办, 1977年恢复办学。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 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 并,2000年3月,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
4、引领城市文明,促进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大市”
淮南师范学院作为淮南地区唯一一所人文高校, 近年来,学校一直在积极参与淮南子研究、少 儿艺术研究、淮河花鼓灯艺术研究等文化活动。 在淮南文化战线上,到处闪现着我校广大师生 的身影,为淮南这座能源之城、文明城市增添 了独有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亮丽风采。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富 有淮南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取得 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学校先后连续三届获“安 徽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被淮南市委市政府 命名为“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 正是这些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的学校 在引领淮南社会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促 进文化繁荣、增强淮南软实力、建设“文化大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的需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培养合格人才;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使少数学科专业达 到省内先进水平,争取个别学科专业接近国家水 平;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 伍,加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争取一 批教师进入省级优秀人才方队;在科学研究上, 争取形成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力争在学科专业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效益上,通过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
各类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基本设
施,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不
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使效益与规模、结
构、质量协调发展,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和谐发展,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提
高教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
1、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优先建设地 方经济社会急需的重点学科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育特色、 加强应用”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培植 一批优势学科,目前学校的物理化学、发 展与应用心理学两个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 科,跻身于全省先进行列,艺术设计专业 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还结合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 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以服务中小企 业和街道社区,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和服务能力。借助于“中小企业研究中 心”,会同淮南市委组织部、淮南市经委, 培养中小企业负责人和规模以上企业经理、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把学校办到企业去。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自身学校实践教 学、开展实习实训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 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围绕淮南煤炭、电力、化工、机械电子、 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现代服 务、文化等方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努力 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用 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修(制) 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密切结合淮南市支柱行业和新兴产业新技 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应用 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 实用型人才。 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的“订单式”培养, 使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提供学生技能培养理想的场所和实习机会,
结
语
总之,我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我们的办学 实践,主动发挥师范院校的自身优势,将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神 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提高办学 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校又好又快 发展,为地方的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 献!
谢
谢 !
一、学校概况
学校现占地1300亩,校舍总面积28万平方 米。纸质图书85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学校现有 13个教学系,有涵盖八大学科门类本科专 业41个。在职教职员工860人,专任教师 704人(高级职称人员161名,硕士、博士 学位人员395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 15000 人。
升本以来,学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多次进行办学定位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 立足于学校基础条件和淮南经济社会需要,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 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 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培养基础教育和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内 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校园,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具
办学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以教师教
育为主,适度发展非教师教育,构建科学合 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淮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为基础教 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 应用型人才。
(二)围绕实际,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1、围绕淮南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设 置学科专业,培养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根据淮南打造煤电化三大基地的重要战略 部署,学校除继续保持并发挥教师教育优 势的同时,开始由单一的师范性院校向综 合性大学转型,目前在学校设置的本科专 业中,师范专业15个,非师范专业26个。 特别是围绕淮南经济发展的重点开设了诸 如机电一体化、材料化学、应用化学、计 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通信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市场 营销、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广告学、新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先后成立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教师教
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少儿艺术研究与开发 中心、推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积极介入 淮南市经济社会建设,主动参与构建以企 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 体系。近年来,学校已与淮南市有关部门 先后签订了诸如《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焦 岗湖湿地保护(芦苇荡)的开发与利用》 等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00多项,将学校的 智力资源、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校园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功能。 学校将重点建设图书馆、综合实验楼、体 育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建成2个省级 重点实验室,扶持建设3个左右具有较好前 景的应用型高新技术研究基地或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争取1-2个中心发展成为省级重 点研究基地,相信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 研究机构,将会更好地服务于淮南乃至安 徽经济社会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管理上,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力争逐步建立
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健全 和完善各类人员的考核、奖惩、培训、选拔、 聘任等规章制度,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 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现代化,逐步形成 “行为规范、权责明晰、运转协调、管理高 效” 的现代管理和服务体制。
为地方中小学培养优秀师资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3万 余名合格教师,其中很多教师一直坚持在淮 南基础教育第一线,默默执教,辛勤耕耘, 成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目前,学校又专 门成立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将为打造 学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淮南 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开展淮南市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做好了积极准备。
三、立足地方做文章 围绕特色求发展
(一)解放思想,合理定位,科学提出学校
办学指导思想 (二)围绕实际,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培养 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 (四)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一)解放思想,合理定位,科学提 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安徽省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努力建
设高等教育强省
发展是主题,是第一要义。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规模上,力争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000人,
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达到8000人以上。
质量上,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为淮南培养中小学优秀师资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师 教育这条主线,面向基层,为基础教育培 养“宽口径、实基础、重技能、稳扎根” 的优秀师资,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
根据2006年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淮南市中小学有228名校长、副校长是我校 毕业生;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有70%、潘集 区有6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均毕业于我校。
3、开展少儿艺术研究和少儿艺术师 资培训,着力打造淮南少儿艺术高地
淮南市少儿艺术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并多 次在国际少儿艺术演出中获奖,淮南已经 成为全国少儿舞蹈艺术研发基地,其中, 大部分淮南市少儿艺术节目的编导教师毕 业于我校。为进一步开展少儿艺术研究和 少儿艺术师资培训,着力打造淮南少儿艺 术高地,经安徽省编办同意,我校于2008 年初正式成立淮南师范学院少儿艺术研究 发展中心,学校决心利用自身少儿艺术教 育的传统优势,围绕淮南少儿艺术这一品 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争取 为淮南市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少儿艺术教育
提升行动 计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化工、 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 现代服务、文化九大支柱产业;继续推进社 会保障、就业再就业、教育均衡、全民健康、 安居、平安、食品药品放心七大民生工程; 深入实施交通畅通、防洪保安、信息服务、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信用环境、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七大基础工程;到2020年,实现人 均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两番,达到5.2万元,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400亿元 的一大目标”这一发展目标,令淮南师范学
地方高校要接地气 一要热爱地方,从思想感情连接; 二要服务地方,从项目合作对接; 三要依托地方,从政策支持衔接; 四要融入地方,从文化建设焊接。
淮南师范学院充分调动高校资源,全方位服
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围绕实际,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9771”
(四)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以服务求 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作为知识、技术、人才之源的高等学校,主
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 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 使命。我校在为淮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 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基础上,始终坚持“以 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赢得了淮南 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 界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学 校的建设和发展驶上了跨越腾飞的快车道。
发挥师范院校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淮南师范学院
王传旭
一、学校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座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城安徽 淮南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淮南 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院校调整后停办, 1977年恢复办学。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 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 并,2000年3月,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
4、引领城市文明,促进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大市”
淮南师范学院作为淮南地区唯一一所人文高校, 近年来,学校一直在积极参与淮南子研究、少 儿艺术研究、淮河花鼓灯艺术研究等文化活动。 在淮南文化战线上,到处闪现着我校广大师生 的身影,为淮南这座能源之城、文明城市增添 了独有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亮丽风采。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富 有淮南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取得 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学校先后连续三届获“安 徽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被淮南市委市政府 命名为“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 正是这些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的学校 在引领淮南社会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促 进文化繁荣、增强淮南软实力、建设“文化大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的需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培养合格人才;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使少数学科专业达 到省内先进水平,争取个别学科专业接近国家水 平;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 伍,加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争取一 批教师进入省级优秀人才方队;在科学研究上, 争取形成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力争在学科专业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效益上,通过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
各类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基本设
施,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不
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使效益与规模、结
构、质量协调发展,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和谐发展,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提
高教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
1、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优先建设地 方经济社会急需的重点学科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育特色、 加强应用”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培植 一批优势学科,目前学校的物理化学、发 展与应用心理学两个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 科,跻身于全省先进行列,艺术设计专业 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还结合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 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以服务中小企 业和街道社区,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和服务能力。借助于“中小企业研究中 心”,会同淮南市委组织部、淮南市经委, 培养中小企业负责人和规模以上企业经理、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把学校办到企业去。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自身学校实践教 学、开展实习实训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 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围绕淮南煤炭、电力、化工、机械电子、 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现代服 务、文化等方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努力 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用 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修(制) 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密切结合淮南市支柱行业和新兴产业新技 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应用 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 实用型人才。 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的“订单式”培养, 使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提供学生技能培养理想的场所和实习机会,
结
语
总之,我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我们的办学 实践,主动发挥师范院校的自身优势,将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神 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提高办学 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校又好又快 发展,为地方的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 献!
谢
谢 !
一、学校概况
学校现占地1300亩,校舍总面积28万平方 米。纸质图书85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学校现有 13个教学系,有涵盖八大学科门类本科专 业41个。在职教职员工860人,专任教师 704人(高级职称人员161名,硕士、博士 学位人员395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 15000 人。
升本以来,学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多次进行办学定位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 立足于学校基础条件和淮南经济社会需要,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 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 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培养基础教育和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内 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校园,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具
办学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以教师教
育为主,适度发展非教师教育,构建科学合 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淮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为基础教 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 应用型人才。
(二)围绕实际,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1、围绕淮南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设 置学科专业,培养经济社会急需人才
根据淮南打造煤电化三大基地的重要战略 部署,学校除继续保持并发挥教师教育优 势的同时,开始由单一的师范性院校向综 合性大学转型,目前在学校设置的本科专 业中,师范专业15个,非师范专业26个。 特别是围绕淮南经济发展的重点开设了诸 如机电一体化、材料化学、应用化学、计 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通信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市场 营销、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广告学、新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先后成立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教师教
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少儿艺术研究与开发 中心、推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积极介入 淮南市经济社会建设,主动参与构建以企 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 体系。近年来,学校已与淮南市有关部门 先后签订了诸如《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焦 岗湖湿地保护(芦苇荡)的开发与利用》 等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00多项,将学校的 智力资源、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校园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功能。 学校将重点建设图书馆、综合实验楼、体 育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建成2个省级 重点实验室,扶持建设3个左右具有较好前 景的应用型高新技术研究基地或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争取1-2个中心发展成为省级重 点研究基地,相信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 研究机构,将会更好地服务于淮南乃至安 徽经济社会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 标
管理上,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力争逐步建立
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健全 和完善各类人员的考核、奖惩、培训、选拔、 聘任等规章制度,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 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现代化,逐步形成 “行为规范、权责明晰、运转协调、管理高 效” 的现代管理和服务体制。
为地方中小学培养优秀师资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3万 余名合格教师,其中很多教师一直坚持在淮 南基础教育第一线,默默执教,辛勤耕耘, 成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目前,学校又专 门成立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将为打造 学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淮南 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开展淮南市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做好了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