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姓名慕云轩

学号 ***********

院系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李辉

2014年04月3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陶渊明的简介与研究现状 (3)

第二章陶渊明的出仕 (4)

第一节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4)

第二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5)

第三节为贫而仕 (5)

第四节学而优则仕的传统 (7)

第三章陶渊明的归隐 (8)

第一节时局动荡、社会黑暗 (8)

第二节自己内心的向往 (8)

第三节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 (9)

第四节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 (10)

第四章陶渊明归隐之后 (11)

第五章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摘要

陶渊明一生命途多舛,几次出仕与归隐,然而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符合人性自然状态的,那便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闲适。他出仕是为了博取怡养性情、享乐人生的雄厚的物质资本,并且受家族的影响,要立志做官,报效祖国。他归隐是受不了官场的黑暗,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救不了人民和天下,同时还有向往心中田园式的生活。陶渊明决定彻底归隐时的心态很复杂,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并不那么美好,陶渊明只能以古圣先贤和委化任运来安慰自己了,他的一生是无奈的。

关键词:陶渊明;出仕;归隐;原因

ABSTRACT

Tao yuan ming's life is not very well, there are several official and retirement, but what he pursued the ideal of life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ate of human nature, that is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the spiritual freedom leisurely and comfortable. His official is in order to gain temperament and pleasure in life the abundant physical capital, and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aspiring leaders, serve for the motherland. He can't stand the dark officialdom, cannot achieve his ideal life and can't save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as well as idyllic life yearning heart. Tao yuan ming decided to seclude when his heart is very complex, the rural life is not so good, after his seclusion. Tao yuan ming comfort myself with the people who are in ancient sages. His life is helpless.

Key words:Tao yuan ming; official; seclusion; reason

第一章陶渊明的简介与研究现状

陶渊明,出生于纪元365年,卒于纪元427年,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曾经做过彭泽令,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我国晋代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晋宋交替的转折点,出生于衰败官吏地主人家。早年曾做过一些小官,后来由于对社会深怀不满,最终于四十一岁时归隐田园,终身不再出仕,著有《陶渊明集》[1]。

历史上曾对陶渊明进行专门的评价,这种评价开始于梁朝的钟嵘。钟嵘在《诗品》里,把陶渊明称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2]。所以,历代评论家也大多以“隐逸诗人”来谈论陶渊明,影响十分深远。这种简略的论定,虽然道出陶渊明后半辈子隐居的某些情况,却没有显示其隐居的本质。而对其前半生的出仕,则置之不顾。所以可见,怎样认识陶渊明的出仕与隐居,是关系到如何评论陶渊明及其创作的关键所在。

在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前后,《光明日报》下的《文学遗产》专刊,曾经对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展开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在某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上,比过去虽然有明显的进展,但仍属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因而的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仅仅就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而言,就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全盘否定或肯定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只要谈到陶渊明的出仕,就把它归为“儒家出仕思想的表现”[3],所以就予以全盘肯定;同样的,只要谈到陶渊明的归隐,就把它归为“道家避世思想的表现”[4],所以就予以一概否定,这种全盘肯定或否定的说法是不妥的。对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而言,如果不能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分析陶渊明本人,就会带来很多主观成分,会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就不能对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就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特别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春秋战国中,或有各种各样的出仕,也有各种各样的归隐。对出仕笼统地加以肯定显然是不对的,同样的对归隐无分析地予以否定也是不对的。本文仅就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一题,略谈浅陋之见。

第二章陶渊明的出仕

关于出仕的问题,一定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进行考察才准确。一般说来,在孔孟“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在封建士大夫群体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比较乐于做官,这可以说是他们的共性。虽然其中有差别,但是并不是太大。有的人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争权逐势,这种人的出仕,即使成功了也是充当着反动派的走卒和帮凶。但也有的封建士大夫,由于个人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出仕,除有个人的意志以外,也兼有“济民”“治国”等因素在内。比如具有忠君爱国思想

的士大夫屈原,具有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人李白,具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①思想的杜甫等,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陶渊明最先出仕是在他29岁的时候,从他的出仕到归隐,再从归隐到出仕……,直至他41岁时隐居,短短十三年之间就有五次这样反复的过程,经历了多次的痛

苦和煎熬。那么,数次官场生涯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为什么又重新走入官场呢?究竟什么才是陶渊明出仕为官的原因呢?

笔者认为,陶渊明和许多封建士大夫一样,深深地受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匡时济世的理想和建功立业的追求。这不仅仅是29岁的陶渊明初次为官的重要原因,更是他多次归隐后又数次出仕的首要原因。

第一节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经做过晋朝大司马,并且还有他的爷爷陶茂和他的父亲陶逸,都做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官。由于家族几代为官的原因,从小的时候陶渊明就受着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同时他的母亲还是那个时候名流孟嘉的女儿。在《命子》一诗中陶渊明十分频繁的向儿子细数了祖先辉煌的事迹和荣耀的门第,还为后代提出了“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5]的伟大希望。从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种功臣迭出的家族,对陶渊明也提出了这样的期待。生长在这样的的家庭中,耳濡目染,使陶渊明内心深处时时刻刻地闪耀着强烈的光宗耀祖的功名意识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陶渊明做官先后投到不同的政治集团的名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决心和获得功名的渴望,然而最终他的理想却没有实现。

①李白、张式铭:《李白杜甫诗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