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肿瘤
• 多见于儿童 • 隐袭性缓慢生长,因功能代偿可相当长时间不
出现症状和体征 • 因后颅窝体积小,肿瘤生长易造成脑室系统梗
阻,因此颅高压出现较早 • 常见: 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
瘤
小脑肿瘤(一):星形胶质细胞瘤
• 儿童多见,儿童71.4%发生于幕下 • 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少数发生于小脑蚓部,或同时发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
Friedreich共济失调
• 诊断依据:1.儿童或青少年起病 2.有家族遗传史 3.隐匿起病、进展缓慢 4.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 深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5.脊柱畸形、弓形足
• 治疗:无有效治疗 • 预后:有的进展缓慢,可存活数十年
遗传性共济失调(二):
Marie氏共济失调
• 临床表现: 全身症候:发热、寒战、脑膜刺激征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 小脑症候:同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眼球震颤
• 治疗:抗炎及降颅压、已形成包膜者手术切除脓肿 • 预后:过去死亡率较高,约30~60%,
现经CT指导下治疗死亡率明显降低
小脑脑炎
• 病因:不明,可能与疫苗接种后、病毒感染等有关 • 少见,可见于1~4岁幼儿,偶见成人 • 临床表现为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 急性期脑脊液可有淋巴细胞增多 • 治疗:抗病毒 • 预后:一般较好
年龄
5~18岁
骨骼畸形
有
Marie氏共济失调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0~60岁 无
遗传性共济失调(四):
晚发性小脑皮质萎缩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 • 多数在50岁以后起病 • 病变主要侵犯小脑蚓部和绒球 • 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躯体较四肢明显,突出
症状为行走和站立不稳,上肢较下肢轻,轻度构音障 碍、肌张力不低、无锥体外系症状 • CT可见小脑萎缩 • 治疗:无特殊
2. 突然发病 3. 有严重眩晕、频繁呕吐、剧烈头痛、
肌张力低、无明显瘫痪 4.CT示小脑半球或蚓部有高密度灶
血管病变(二) :小脑出血
• 治疗:多以意识障碍程度、血肿量、有无脑积水及
脑池受压的情况作为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意识障碍 血肿量
脑积水 脑池受压
清醒 蚓部<5ml 半球<10ml
定位诊断(一):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共济运动:正常随意运动时主动肌、拮抗肌、协同
肌和固定肌 等的协作、配合为共济运动
• 共济失调:上述随意运动发生协作障碍、出现动作
的笨拙、姿势的维持和平衡障碍 是一种运动功能的异常
• 临床分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大脑性共济 失调,小脑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结构
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
星形胶质细胞瘤 少见 常见 少见 可见 可见 不见
室管膜瘤 少见 可见 偶见 最常见 不见 常见
遗传性共济失调
• 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的遗传性疾病 • 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 发病年龄从婴儿至中年以后 • 缓慢、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 • 主要侵犯小脑、脑干、脊髓 • 临床分为:脊髓型——Friedreich共济失调
• 白 质 齿状核← 新小脑
(外—内) 栓状核← 旧小脑 球状核← 旧小脑 顶 核← 古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四):纤维联系
3个连接臂从上往下依次是: • 小脑上脚(结合臂)——中脑——传出纤维
(小脑红核束) 少量传入纤维(脊髓小脑前束) • 小脑中脚(桥 臂)——桥脑——传入纤维
(桥脑小脑束) • 小脑下脚(绳状体)——延髓——传入纤维 (脊髓小脑束、前庭小脑束、橄榄小脑束、网状小脑束)
颅内压增高、第四脑室底部颅神经损害 • 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复发率高,术后加用放疗
小脑髓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一)
影象学表现
CT平扫密度 MRIT1W信号 MRIT2W信号 CT、MRI增强 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
钙化
髓母细胞瘤 略高或等 低 等或高 大多数强化 最常见 不常见Fra Baidu bibliotek不常见
遗传性共济失调(二):
Marie氏共济失调
• 诊断依据:成年后起病 • 有家族遗传史 • 病情缓慢进展 •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无感觉
性共济失调,后期肌张力增高、腱 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 CT示小脑萎缩 • 治疗:同前
遗传性共济失调(三):鉴别诊断
Friedrech济失调
无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急性小脑损害时代偿作用少,但常无法显示小脑症状
小脑病变的病因
• 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 • 颅颈交界区畸形:颈椎融合、颅底压迹、颅底凹陷、
扁平颅底、 环枕融合、环枢椎脱位、 Arnold-Chiari畸形 • 外伤:后颅窝外伤、常伴意识障碍,小脑症候难体现 • 血管疾病:出血、梗死 • 肿瘤:小脑肿瘤、后颅窝肿瘤 • 炎症与脓肿 • 遗传变性病 • 中毒与代谢性疾病
上肢重
• 肌张力减低 四肢肌张力减低或正常 上肢明显
• 小脑性语言 吟诗样或断续样语言
无
• 小脑性眼震 无
向病灶侧注视时
有粗大眼震
• 倾倒
向前后倾倒
向病灶侧倾倒
定位诊断(六):齿状核病变
• 齿状核病变——明显的意向性震颤 • 齿状核合并下橄榄核损害——动作过度
肌阵挛 尿失禁 阳萎
定位诊断(七):弥漫性小脑病变
星形胶质细胞瘤 低 低 高 多数强化 次常见 可见 可见
室管膜瘤 略高或等 低或等 高 多数强化 可见 可见 可见
小脑髓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二)
影象学表现 出血 坏死、囊变 瘤周水肿 位于中线 位于小脑半球 通过第四脑室 出口外长
髓母细胞瘤 少见 少见 较常见 常见 少见 少见
• 书写障碍:手部小肌群的精细运动障碍
——大写症
• 肌张力降低:张力性神经支配改变
定位诊断(三):小脑蚓部病变
• 小脑蚓部——躯干共济失调:站立、行走不稳
步基宽、
蚓前部——头、颈
小脑语言
蚓后部——躯干、下肢
向前后倾倒
髓母细胞瘤最常见
定位诊断(四):小脑半球病变
• 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
(前庭小脑) • 旧小脑(小脑前叶、后叶的蚓锥、蚓垂)——调节
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小脑)
• 新小脑(后叶—小脑半球)—— 协调随意运动 (脑桥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三):内部结构
• 内部结构(Internal Architecture)
• 皮 质 分子层:星状细胞、篮状细胞
(外—内) 蒲肯野细胞层:Purkinje Cell 颗粒层:颗粒细胞
生于半球与蚓部,大部分突入脑室内,由巨大的囊包 裹,囊内有囊液 • 症状和体征:步态不稳、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意向性
震颤、肌张力减低、颅内压增高、 • 影像学表现:见后 • 治疗:手术切除瘤结节,不能手术者放疗或化疗
小脑肿瘤(二):髓母细胞瘤
• 75%发生于15岁以下,40岁以上罕见 • 只发生于小脑:70~95%发生于小脑蚓部,多见于儿童
小脑半球前部——上肢
意向性震颤
小脑半球后部——下肢
向病侧注视时眼震
上肢重于下肢; 远端重于近端
向病变侧倾倒
精细动作重于粗大动作
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
轮替运动差
多见于小脑占位和血管病
定位诊断(五):
小脑蚓部和半球病变的鉴别要点
小脑蚓部病变
小脑半球病变
• 共济失调 表现在躯干
表现在肢体
坐、立、行走不稳
意向性震颤
• 慢性弥漫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躯体和 语言的共济失调,四肢障碍不明显,多 见于变性
• 急性弥漫性损害时有躯干和四肢的共济 失调、构音不清、意向性震颤等,多见 于炎症
定位诊断(八):
小脑的机能大体定位:
• 身体的躯干由小脑蚓部支配 • 蚓部前端支配头部肌肉,后部支配颈部
和躯干肌肉 • 肢体的肌群由同侧小脑半球支配,上肢
的降低和运动障碍
• 平衡障碍:站立、行走不稳,睁闭眼并足直立困难 • 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估量不准 • 轮替障碍:主动肌、拮抗肌交互作用障碍 • 小脑性语言:语言肌协同障碍——爆发性语言
定位诊断(二):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意向性震颤:关节固定不稳、肌张力低
• 眼球震颤:眼球运动肌协同障碍,提示前庭 小脑系统损害
10~15%发生于小脑半球,多见于成人 • 症状: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复视 • 体征:视乳头水肿、眼震、外展麻痹、闭目难立 • 影像学表现:见后 • 治疗:手术后易复发,对放疗敏感 • 高恶性程度:生长迅速、手术不易切除、有随CSF播
散种植的倾向
后颅窝肿瘤(一):听神经瘤
• 占颅内肿瘤的5~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 • 来源于第8对颅神经,占据桥小脑角,压迫桥脑、延髓、
小脑型——Marie氏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
Friedreich共济失调
• 又名遗传性家族性脊髓性共济失调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起病年龄5~18岁,多在少年期起病 • 脊髓背侧及小脑病损 • 临床表现: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腱反
射减弱,深感觉障碍,骨骼畸形(脊柱侧 弯、前、后凸、弓形足、马蹄足),视神 经、视网膜病变,心脏损害、内分泌改变
症 候 小脑性 躯干失调 + Romberg 征 - 四肢失调 + 小脑语言 + 意向震颤 + 迷路症候 ± 深感觉障碍 - 锥体束征 -
感觉性 + + + - - - + -
前庭性 + + - ± ± + - -
大脑性 + + + + + - - ±
定位诊断(二):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或其纤维损害后引起肌张力
小脑的解剖生理(五):传出冲动
小脑的传出冲动:同侧支配
小脑上脚
红核脊髓束、丘脑纤维
深部核团————对侧中红脑核————
交叉
丘脑腹外侧核 交叉
—— 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4区、6区
小脑的解剖生理(六):血液供应
• 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半球前部
蚓部腹侧、蚓旁区 小脑核团
• 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绒球、腹侧小脑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半球及核团后部
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周珂
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
• 小脑的解剖生理 • 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 常见小脑疾病
小脑的解剖生理(一):外部结构
• 外部结构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 小脑蚓部 —— 旧小脑 小脑半球 —— 新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二):外部结构
• 按种系发生的不同分为: • 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 平衡中枢维持平衡
无 无
昏迷 蚓部>6ml 半球>15ml
有 有
血管病变(三):小脑梗死
• 3对小脑动脉之间有广泛的侧支吻合—梗死发生率不高 小脑后下动脉梗死:44~80% 小脑上动脉梗死:38~56%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13~25%
• 症状、体征与小脑出血相似 • 伴对侧大脑病变时体征不易发现
小脑脓肿
• 病因:直接来源于附近感染灶,耳源性最多(慢性化 脓性中耳炎、乳突炎)
血管病变(一) :小脑出血
• 发病率:占脑实质出血的5~10%,平均6.1% • 病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血管畸形、好发于齿
状核部位—齿状核动脉破裂(小脑上动脉分支) • 症状:眩晕、枕部头痛、恶心、呕吐 • 体征: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无明显肢体瘫痪 • 诊断要点:1. 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
在上面,下肢在下面
定位诊断(九):
小脑疾病定位诊断的困难
• 损伤仅见于小脑某一特定功能区的情况少见 • 慢性损伤时小脑机能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残存小脑实质可代偿损伤区的功能 脑的其他部分能代偿缺失的小脑功能
• 新小脑代偿作用较强:慢性弥漫性小脑变性时虽有小脑蚓部
和半球的同时损害,但临床主要表现为 躯体和语言的共济失调,四肢障碍不明显
• 又名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多在30~60岁期间发病 • 病变主要位于小脑 • 临床表现:步态不稳常首发,呈蹒跚痉挛步态,上肢
共济失调,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跖 反射伸性或Babinski征(+),语言不清常见, 眼震少见,一般无骨骼畸形 • 治疗:同前
小脑和颅神经 • 临床表现:
1.听力障碍:常首发耳鸣,进行性加重伴听力减退 2.小脑症状,发生率约65~85%,主要为共济失调 3.前庭功能障碍:眩晕 • 治疗:良性肿瘤,原则上手术切除可根治
后颅窝肿瘤(二):室管膜瘤
• 约占颅内肿瘤的5.19%,占胶质瘤的12.21%,幕下者为 52.56%,
• 来源于脑室壁的室管膜,其中70%来源于第四脑室 •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6~15岁),成人少见 • 生长缓慢,多属良性肿瘤 • 临床表现:无固定表现,取决于肿瘤生长部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