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洪继兴 胡国良 危良才
对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
1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的现状
我国玻纤行业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道路坎坷,几经起伏,但自“七五”以来,无论从产量增长,品种开发,生产规模或工艺技术上都年年踏上新台阶。
即便如此,但由于我国玻璃纤维工业主要采用的是坩埚法,部份组合炉,少量池窑法,与国外玻璃纤维工业主要采用池窑法对比,在总体水平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生产能力小,未能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点多面广,没有实力超群的大型企业集团;工艺技术仍然落后,原、燃材料消耗高,生产效率低,品种不配套,满足不了各工业部门的需要;产品质量差,标准不健全,与国际标准未接轨,无法大量打入国际市场等等。
我国玻纤工业自八十年代以来,部份厂家陆续从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引进了整套池窑生产线,或引进单项产品、或引进单台生产设备,使全行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东莞南方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原丝公司引进的一座年产46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于1990年4月点火投产后,由于多方原
因,于1991年12月被迫全线停产。
我厂从日本国日东纺绩株式会社引进的一座年产4000吨无破玻璃纤维池窑,
于1990年6月15日点火投产,顺利运行了近四年半,于1994年10月31日停产冷修。扩建的年产7500吨新窑于1995年元月11日正式点
火投产,至今已安全运行2年零10个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已达到,部份指标并已突破原日本设计水平,主要产品规格已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已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期先进水平。产品85%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美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地区。两项主要主品7628布及短切毡,先后由国家科委及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权威部门联合授予1994年度及1995年国家级新产品称号,成为我国唯一能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厂家。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万吨池窑生产线山东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于1997年3月28日正式点火投产,其增强玻璃纤维制品正在逐步进入国内外市场。
此外,还有浙江桐乡巨石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中碱池窑、上海耀华玻璃厂年产10000吨中碱池
—
15—
窑、江苏省连云港市连新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无碱池窑、重庆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无碱池窑等多条池窑生产线,正在顺利运行。
最近,已经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正在动工兴建的还有二条池窑生产线。
以上就是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的现状。
2 对我国玻纤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当务之急是,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所提出的“由大变强”及“靠新出强”的战略目标,才能大幅度提高技术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占领国内市场并大踏步地进入国际市场,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原材料工业。
2.1 大力发展池窑拉丝技术,稳定铂铑坩埚拉丝,限制组合炉、波歇炉拉丝,彻底淘汰陶土坩埚拉丝等生产工艺
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90%以上的玻纤生产厂家,都普遍采用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因为池窑拉丝具有工序简化、能耗降低、铂铑合金占用量少、玻璃熔制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生产能力
大、生产综合成本低及能满
足多品种需要等一系列优越
性。而我国玻纤工业目前仍
以铂铑坩埚拉丝为主,即采
用由玻璃配合料熔化制球,
再将玻璃球二次熔化拉丝的
落后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浪
费能源,而且单机产量低、产
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能
满足多品种需要。另外,组合
炉与波歇炉与坩埚法对比,
也没有太大的优越性。国外
有人从能源与最终经济效益
的观点进行过对比分析,认
为二者的经济效益根本无法
与大型池窑对比,而且波歇
炉拉丝对配合料的均匀度要
求很高、反应异常敏感,其拉
丝成品率通常要比池窑法低
5%~10%,又因其必须采用
二次能源,所以总体上是不
经济的。至于陶土坩埚拉丝,
其产品质量低劣,又冒充铂
铑坩埚拉丝制品,用于有关
工业部门,事故不断见报,有
损我玻纤行业的声誉,宜早
日彻底淘汰为好。
总之,我国玻纤工业要
从现在的以坩埚法为主体的
拉丝工艺,逐步向池窑拉丝
工艺过渡,并最终走上以池
窑拉丝为主体的发展道路。
2.2 集中资金,生产上
规模,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
高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玻纤行业在
大江南北,遍及广大城乡,有
为数众多的“小玻纤”,也称
为乡镇企业。这些企业资金
少、规模小,有的年产量只有
数十吨,较大的年产量也只
有数百吨。当然也有的乡镇
企业后来居上,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跃升为大中型企业,
但那仅有极少数的几个厂
家,绝大多数“小玻纤”限于
资金及其它条件,其生产规
模多年来一直在低吨位徘
徊,所以经济效益上不去。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
玻纤行业曾先后引进了一条
波歇炉生产线及二条池窑生
产线,并在全国各地引进了
数十台单台机组,总耗资1
亿多美元。引进的波歇炉的
年生产能力为1800吨,二条
池窑生产的年生产能力,一
条为4600吨,另一条为4000
吨。如此吨位,按照国际标准
来说,规模小,因为目前国外
池窑的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
都在万吨以上,最大的年生
产能力已达8万吨。按照国
外玻纤工业通路的造价计
算,我国历年所耗费的外汇,
足可以兴建一条年产8万吨
的大型池窑生产线。但是,我
国花费了1亿多美元,却形
不成起码的经济规模,取不
到应有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国玻纤工业应
集中有限资金,运用联合、兼
并及收购等方式,组建在技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