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1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1 2006总第219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o 1219
[收稿日期]2005-10-20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211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董小川(1951-),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探究
董小川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包括文化认同、种族认同、宗教信仰认同、思想认同四个主要方面。在文
化认同上,美国经历了从WASP 文化、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的历史过程;在种族认同上,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种
族主义、白人民族主义、本土主义和排外主义思潮和政策,其间涉及人种问题、种族问题、民族问题和移民问
题;在宗教认同上,美国走过了基督新教主流、基督宗教多元化和信仰多元化的道路;在思想认同上,形成了一
个从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民族到统一民族思想和思维的模式。
[关键词]美利坚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种族认同;宗教信仰认同;思想认同
[中图分类号]K71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6)01-0048-09
近年来,美国人不断对这个极为简单的问题提出疑问:谁是美国人?(Who are Americans ?)[1](P37)我们美国还是一个民族吗?(Are we a nation ?)[2](P1)这说明,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斯大林曾经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
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P7)这就是说,语言、地域、经济生
活和共同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标准。美国学者迈克尔・林德(Michael Lind )认为,美国的民族认同是在这样三个原则之下的:“种族上的盎格鲁-萨克逊种族、宗教信仰上的基督新教、政治原则上的共和主义”[2]
(P27),但这些结论都没有说明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的全部。我们认为,除语言、地域和经济生活外,美利坚民族认同应该包括这样四个方面:文化认同、种族认同、宗教信仰认同、思想认同。一、文化认同———从WASP 文化、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
WASP 是英文White Anglo -Saxon Protestant 的缩写,意思为“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徒”。国内许多学者都知道或引用WASP 这种说法,其含义是指美国人认定自己的民族是以白人、英籍人、新教徒这三个特征为标志的。也就是说,在WASP 思想流行时代,这三个特征是美国人的民族认同标准。一般认为,早在殖民地时代,生活在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上的移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正是这个被称为美利坚的民族在18世纪取得了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从那时起到19世纪中后期,这个新民族和新国家的基本特点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以白人为主体;以英国移民为多数;以基督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因此,人们说,美国文化是WASP 文化,美利坚民族自然是WASP 民族。因此,长期以来,学界就把WASP 作为美国白人基督教文化的代名词。
早在殖民地时代,美国独立精英们就曾经认为美国应该是一个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国家。例如,
富兰克林对来自德国的新移民持有很大的偏见,他担心这些没有开化的移民会“多到使我们德国化而不是他们安立甘化”[4](P69)。不论是亚当斯的“天定命运”理论、杰斐逊的民主思想、还是汉密尔顿的联邦主义主张,无一不是强调美国应该是一个WASP国家。从民族认同角度看,在殖民地时代和建国初期,美国人口中英籍人占多数,说英语的人占多数,信仰新教的人占多数,由此形成了WASP文化主流。这是事实。但是,这些事实后来都发生和正在发生变化:从人口比例看,英国人后裔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1900年为60%,1920年下降到40%,1980年,只有2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英国后裔了[2](P57)。盎格鲁-萨克逊主流地位当然不复存在。
从自称为“美国农民”的法国移民H・圣约翰・德克雷弗柯(Hector St John de Crevecoeur)在18世纪提出熔炉思想,到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在19世纪把美国民族称为熔炉、美国犹太作家以色列・赞格维尔(Israel Zangwill)在20世纪使用熔炉这个概念,都主张美国熔炉是不分皮肤颜色的,是要把来自全世界的所有民族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而要维护美国熔炉的存在,必须解决如何同化外来民族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米尔顿・戈尔登提出了7种同化形式:11文化或行为同化,即适应性同化;21结构同化,即为新移民在主流社会设立“初级水平”入口;31婚姻同化,即合并;41身份同化,即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共有的情感;51心态认可同化,即排除歧视;61行为认可同化,即取消差别;71行政同化,即以共同的公民权克服价值和权利上的种族冲突[5](P71)。遗憾的是,各种同化都无济于事,都无法使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完全融入成单一的文化,熔炉危机已经成为不争事实。
美国是一个民族熔炉———这究竟是一个神话还是一个现实?究竟什么是熔炉?移民在熔炉中如何被“熔化”?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美国的学者、政治家和公民。菲利普・吉利斯(Phillip G elles)在许多年前曾提出了三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第一,人们还不清楚熔炉意味着什么,是新移民将不得不进入一个与美国原有居民合并的过程呢,还是要实现推动民族团结与认同的目标呢?第二,人们还不清楚熔炉的思想意味着什么,是仅仅要实现文化的融合呢,还是要达到生理的融合,即通婚呢?第三,人们还不完全清楚,究竟是仅仅移民被熔炉所熔化呢,还是移民将改变熔炉本身呢?[6](P20-46)
20世纪初期以后,强调熔炉的意义就是要强化“美国化”的过程,即加强美利坚民族的认同。当时,美国化的主要行为是要消除新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传统的遗迹,同时使新移民接受和适应美国人的心态、信仰和行为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是最有说服力的人物,他设立了“社会部”(Sociol2 ogy Department),专门负责自己的各个汽车厂为训练移民工人的学校,这些学校的目的就是教英语和教育新移民学习如何作美国公民。凡进入这种学校的移民工人都要保证只说英语,并申明自己是要成为“百分之百的美国人”,而不是用连字符号连起来的美国人。当然,对新移民来说,这是需要自愿并具有一定能力才能接受并进入占统治地位的WASP文化的[7](P46-47)。
早在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在著名的《常识》一书中就说:“欧洲而不是英格兰,是美国的母国,这个新世界曾经是来自欧洲各地的热爱世俗和宗教信仰自由的避难所。”[2](P57)美国政治精英从WASP思想转向白人民族思想是在欧洲移民的推动下发生的。美国人相信,来自欧洲的移民再多也不会威胁美国的种族与文化,因为欧洲人也是白人,也是基督徒,即使他们来了,也比较容易同化。而亚洲人却不同。例如,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的所谓“民族社会”就是对某些人敞开的,而不是对所有人敞开的,或者说仅仅是对欧洲血统的人敞开的。他并不在意这些欧洲人是来自西欧还是东欧,是来自天主教、新教还是犹太教背景,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欢迎他们到美国来。当然,他并不想把非洲裔的、亚洲裔的和其他非白人血统的人排除在美国政治社会之外,事实上,他在很多情况下认为这些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政治权利,这些人也渴望达到所需要的知识和道德水准,但他认为绝大多数非白人血统的人在他这个时代甚至以后几代都是不会达到要求的。按照他的“真正的美国人”的要求,即使低等的欧洲人也欢迎他们移民美国[8](P45-46)。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P・布坎南(P.Buchanan)曾经猛烈批评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他说:“现在,美国的西方传统应该由我们的后代继承下去,而不是由所谓多元文化主义所取代。”199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大卫・杜克(David Duke)曾经宣称,移民破坏了我们文化的纯洁,削弱了我们的价值,著名记者皮特・布赖姆洛(Pete Brimelow)则认为,“移民是想攻击美国和进一步诋毁美国民族的那些人的潜在的盟友”[9](P147)。许多美国学者认为,现在对美国人来说,不是同化不同化的问题,而是怎样同化的问题,沃特斯・马丽(Waters Mary)甚至提出了一个“种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