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犀利哥走红"看现代大众审丑观念
1.理论出处:邓迪①,刘敏②《大众传媒与审美文化---从“芙蓉姐姐”的审丑教育的真人秀谈起》
2.引言:针对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哥”,“姐”,“门”事件,我想从“犀利哥走红”一事初探大众文化的审丑观念。
3.内容概述:“芙蓉姐姐”充斥网络和现实传媒的每个角落,芙蓉现象的轰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娱乐的谈资,还带给我们一场生动的审丑教育真人秀。
4. 个案分析:红遍全球的邋遢照,是一张极其普通的街头流浪汉形象。然而经过网络不经意的传播,这张被命名为"犀利哥哥"的流浪汉形象照几乎成为现代男人最为经典的酷照了网名以无法想象的热情,把他许多十分呆滞的神情通过PS图片处理成为明星靓照,并与许多世界级别的明星放在一起,丝毫不逊其色.甚至令许许多多的艺术爱好者为之振奋,争相为其造像。
很快,平面媒体跟进,宁波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出来积极寻找“犀利哥”的下落,要为他提供相应的救助……很可惜,这位“人见人爱”的“犀利哥”对大家的好心并不买账,面对镜头,一下子放声大哭……
在大量关于犀利哥形象的网络评论中,不容忽视的是,犀利在流浪前和网络成名后的正装形象,大大让网民失望。人们欣赏和传播的,只是犀利哥哥在流浪时期的颓废萎靡冷酷表情。
于是,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位本身不具备任何男人特别内质的犀利哥哥为什么能很快在全球传播并成为娱乐、美术创作审美对象的潜在原因。
如果说“犀利哥”走红网络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娱乐怪相、恶搞,疑似低俗文化的象征,那么,平面媒体的跟进以及政府部门的介入,则是一种肯定的无奈和炒作。
“大家的关注点是恶俗娱乐,犀利哥成了牺牲品”——这么说是在彻头彻尾地误解和轻视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仿佛我们再也见不到舟舟挥舞出激昂的乐章,让深谙音乐的人受到的那份感动了。
事实上,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当大众无法直接社会与人生困境时,唯有通过一些貌似荒诞的行为、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①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②华南农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广东广州
这说明传统的审丑或丑学存在,也是为了衬托审美,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却不断让审丑文化大放异彩。
5.引申性探讨:全民在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兽兽、闫凤娇等众多接连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红人或丑角的带动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众审丑运动。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别人无须说三道四。但在全民都来秀的时代,靠拜金、艳照,靠审丑走红,娱乐精神断然被扭曲。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些博出位的人,每每在出丑之后,便会走红获利,公众则只能随波逐流?在这样的狂欢中,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积怨加深,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的文化建设,暴露出的短板和软肋是如此明显,原有的一些信仰出现崩塌的倾向,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信仰真空,这时候,这类拜金、反主流的言论,往往会受到一种恶作剧般的追捧。因此,在全民审丑的热闹乃至狂热背后,社会内在的价值已经被完全掏空,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挟裹在这样的娱乐文化潮流中不可自拔,剩下的只有苍白和空虚。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机制,缺乏必须的纠错机制和自我净化能力。或许,这是暂时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自我修复和自我澄清的能力,这种趋势必将会进一步助长恶俗炒作。可以说,网络红人、幕后推手、公众、媒体,共同打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审丑运动”③。
大众审丑为什么会在网络世界中流行?
网民基数的不断增长,网络一代的存在,以及博客、视频、贴吧、微博等新媒介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是网络大众审丑文化流行的基础。除了网络推手与网络红人、丑角间存在利益纠葛外,在每场网络大众审丑运动中,网民、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网民、媒体、网络推手、网络红人或丑角相互间的“乌合之众”,最终造就了大众审丑现象或文化的流行。
而大众文化的功利性造成了文化独立性的丧失,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往往是由为达到商业性功利目的人刻意制造出来的④。
其之所以能够火,多是因为满足了网民无聊、猎奇、窥伺、起哄等众多心理元素,当然也成了许多商家的招牌广告。例如当“贾君鹏”火起来的时候,网上某手机店铺,就曾借其给一款知名品牌手机打出这样的广告语:“贾君鹏,你妈
③《审丑文化为什么流行》,人民论坛。
④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31页。
给你买手机了。”
经历了视频风波,兽兽非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星光四射,现实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和恶搞,我们不得不承认,原来,成名,这样也可以。另一方面,就是从道德上审丑,颠覆公众的传统道德观,在公众的万种争议中展现自己的所谓万种风情。便开始了一个以丑为美的审丑小时代。这样的审丑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主角本身的容貌就不是十分漂亮甚至有点丑,但对这样的丑陋,偏偏要往十倍百倍放大,不但不掩饰,反而以此为傲以此为美,有意颠覆公众的常规审美观,在恶心人中成名,在恶心人中一路飘红。到芙蓉姐姐、凤姐时,这种审丑成名的方式几乎发展到了极致,甚至可以当做经典操作案例入选传媒大学的教材。
没有无缘无故的审丑,每种审丑背后可能都是金光闪闪的金子银子。只不过在个别人火中取栗时,带歪的却是整个社会的风气。
在看到兽兽做评委的报道的同一天,又有报道称网络红人犀利哥日前到广东佛山走秀,获得三万元报酬;三天之后,他终于受不了舆论压力,和家人一起打道回府。犀利哥的走红极具偶然性,完全不同于芙蓉姐姐、凤姐这样的成名。但在犀利哥回家后,却有商家愿意拿钱请他做噱头,围绕着一位尚未治愈的自闭症病人、一名刚结束流浪的乞丐去做商业活动,而且大获成功,这说明大众隐隐中已形成一种畸形的审美,这也算是审丑的一种。
犀利哥一夜走红是一种审丑文化现象,但它所传达的却是一种深邃的社会内涵。社会民众对犀利哥的关注、热捧带着小人物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良善关怀和同情,当然,这种关怀同情之中也含着一些人很另类的猎奇心理。而平面媒体的加入不过是一种借势,借网络之热势,避开政治敏感的话题,兴炒作自己吸引观众扩大发行之实。政府部门的介入也只是一种免责。使得公众将恶俗丑陋视为谈资和笑柄。
近期,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表示,要反对节目里的低俗化,反对片面地追求收视率这样一种倾向,一定要用真善美来引导社会大众。
6.结语:再次回望犀利哥,审视并反省我们的大众文化。
犀利哥若作为一种文化或是审美的符号,他的故事已经落幕。但若作为一种文化或是审美的符号,他表明了社会需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美和爱美的人,不仅仅因为丑及媚俗带来的经济效益多么丰厚,而是能发自内心地打动人。
7.参考文献: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十月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