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湄潭县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何婷婷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4期
【摘要】湄潭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日益成为湄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根据全国茶叶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省内外茶叶发展的走势,对湄潭茶叶经济的发展进行探究,提出湄潭茶叶发展对策。
【关键词】湄潭;茶叶经济;对策
近年来,随着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茶叶生产已经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茶叶生产不仅成为湄潭县的支柱经济,更使湄潭成为贵州省最大茶叶生产县,总投资10亿元在湄潭建设中国茶城,这是在贵州省建设的第四个全国性的大型茶叶交易市场。湄潭茶叶经济的产业之路发展迅猛,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湄潭茶叶经济必须在自身优势之下,取长补短,结合全国茶叶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开拓湄潭茶叶发展新市场。
一、全国茶叶生产发展概况
(一)茶树种植重心转向西部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的崛起,国家政策的优惠,地方政府的努力,中西部发展迅速,政府把茶叶种植列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选择茶叶种植得以迅猛发展,其中,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比1978年增加了13%,东部则逐年减少湄潭这几年也扩大茶园种植面积,积极投身于茶叶发展,以政府为支撑,以技术为保障,争取更大的发展市场。
(二)成品茶叶结构变化明显
我国传统茶叶产品以红茶、绿茶为主,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品种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十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红茶则属于全发酵茶,19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后来它们仿效中国红茶的制法逐渐发展为红碎茶。红碎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99美元,比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的平均价格都低,那些国家主要以产红茶为主,所以在红茶出口方面我们并不占优势,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健康,认为绿茶有保健之效,所以全国在加大绿茶的生产。绿茶是湄潭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品种,以湄潭翠芽、湄江翠片等为典型代表,湄潭与全国茶业生产结构机制的转变基本相符,正在全国茶叶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加快绿茶名优茶机的发展。
(三)全国茶叶消费多元化
绿茶、名优茶的发展也向着多元,有益健康的方向,像茶多酚在医学要用药养生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像茶产品市场上出现的绿茶粉食品、茶饼干、茶面食、抹茶酸奶等,还有些涉茶衍生品受到多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湄潭以茶叶饮用为主生产,当然也发展辅助涉茶产业,譬如,茶叶籽油、茶多酚、茶饮料、等朝着消费者的需要应运而生。
(四)品牌茶叶消费为主流
现今消费者大多倾向于品牌茶叶的购买。铁观音、大红袍、普洱、龙井等名牌产品,至今仍然是消费者的主流之选。湄潭茶叶的品牌之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商家的大力宣传下,卓见成效,但与全国知名品牌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努力打造湄潭茶叶集团军,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茶产品质量,改进加工技术等加强品牌建设,建设属于湄潭的知名品牌。
二、湄潭县茶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湄潭茶叶生产发展向着全国茶叶经济的大趋势前进着,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可与全国产茶大省,如浙江、福建等省相比,我们的产茶经济效益还不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还未根本改变,名优茶叶品牌缺少规模效应,市场效应不太明显。种植面积和产量没有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与产茶大省存在较大差距。
(一)茶叶生产在湄潭经济中的地位
湄潭茶叶园区面积33万亩,投产茶园约22.5万亩,在2011年茶叶产量将近1.45万吨,产值约11.62亿元,湄潭全县生产总值约38.6亿元,茶业收入占30%,收入为16.4亿元。目前,湄潭从事茶叶经济的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拥有贵州名牌产品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银凤牌贵州银芽茶、银凤牌清江绿等,获得专利10多项。此外,茶产业链条企业开发出茶多酚、茶饮品、茶脚爽等涉茶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茶叶生产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湄潭县以农立县,农业是这里经济的主要支柱,这里的种茶、制茶大多都是农民,他们对相关的专业技术了解得并不多,一般只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这里的茶叶一般实行家庭个体加工,机械设备等配备不齐全或不协调容易造成茶青在制茶过程中造成浪费,成品茶质量低档,价格上不去。湄潭茶园生长时间长,茶园老化、荒芜的现象普遍,不利于采茶量的提高,茶叶农药残留量超标化肥施用量过大,病虫害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茶叶经济的发展。湄潭地处云贵高原,此地地形为五陵山区,土壤呈酸性,富含硒元素,是茶叶种植的优良之地,县内有中国茶市——西南茶城作为茶叶交易集散地,为茶叶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易市场,县内有326国道与204省道交汇,交通便利,为茶叶运输提供了运输契机。
(三)茶叶生产发展的不足与缺陷
1.缺乏制茶的专业技术。由于湄潭县是农业县,农民以种茶为业而生产加工茶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虽然茶农有制茶的基本经验,但对茶叶的精深加工却缺乏技术,以至成品茶叶质量不高,档次上不去,价格低廉制作工艺较差的成品茶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扁形茶断碎大条索不直,欠光滑,色泽灰暗黄而不绿,汤色暗,香气低闷,滋味欠爽,叶底花杂,条形茶,条索不直,毫毛不显,色泽不润,香气不浓,叶底不亮等。脱毛针铒毛较多等。制茶干燥技术如“柜式干燥、隧道式干燥、带式干燥、流化床干燥”等基本上不具备。
2.机械化统一程度良莠不齐。湄潭以茶叶加工大多是个体散户,通常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制茶加工厂,这样每家每户的机械化程度,机械配备就不一样,同样新鲜茶青,制成的成品茶质量差异就很大。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造成对茶青的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对湄潭茶叶向外销售之路产生负面效应,严重威胁茶叶品牌的质量打造。
3.茶园种植老化,荒芜化现象严重。贵州是古老的产茶区之一。《茶经》曾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中期时代,湄潭属于夷州,茶树原产中国西南部。《茶经·一之源》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科学家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大茶树。这些都可以说明湄潭种茶历史久远。茶树种植时间过长,老化现象就出现长势明显减弱,发芽少,发芽晚,芽叶瘦,叶片薄,不利于茶青的采摘,茶园荒芜则由于人为的疏于管理,只采不管。还有就是茶叶生产制作成本随着物价上涨而上涨,茶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茶贱伤农,交易过程中的茶贩从中渔利,茶农的实际收入并不多。
4.农残留超标,化肥使用量过大。部分种植茶园经营者为了赚取更高利润,对种植的茶园过量使用化肥。对于土壤贫瘠的土地,土壤板结的土地就通过大量使用化肥来加速促进茶树的生长,增加茶青的采摘次数。对茶叶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病虫害多发的季节,为了防止病虫害,茶农们对茶园喷洒农药,但喷洒时为了追求茶青没有瑕疵,就加大喷洒量,或者喷洒催生素之类的农药,以提高茶树出芽率,增加采摘量,增加收入。这样农残留就过多,不利于生态有机茶园的建设,严重的甚至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保健绿茶食品的发展。
5.茶叶的整个产业链没有有机的联合。从茶园的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制作、成品这几个环节没有有机的联合起来;种植茶园一般是茶农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管理也是自己,采摘、加工、制作则一部分是茶农自己,另一部分则是别的人做,并在制茶的过程中这些环节大都是分散的,因为大多都是散户种植,每家每户的整个制茶过程与工序都不一样,制作成成品的茶叶虽然新鲜时使用的茶青是相同的,可成品质量参差不齐。浪费了一些很好的茶青资源。茶叶整体质量上不去,档次降低了,品牌的打造也因此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