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杨德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ward Yang
杨德昌
“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的台湾电影导演杨德昌,其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
杨德昌作品不多,但出手慎重,且极具分量。他将精准的工科思维应用于电影创作,用现代变革的眼光来看待台湾尤其是都市的文化变迁与人情世故,其作品偏重理性剖析,充满犀利的批判意识,放射出思辨与哲理的锋芒,是富有探索性与实验性的电影作者。
生卒:
l 1947年11月6日杨德昌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台北,祖籍广东梅县。
l 2007年因结肠癌(colon cancer)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29日于洛杉矶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s)的住处病逝,享年59岁。他的去世被认为是“台湾独立电影时代的终结”。
荣誉:
l 2005年,杨德昌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和电影计划基金”的评委会主席。
l 2007年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l 戛纳、柏林电影节5次提名;两度获奖。
生平:
l 早年:
Ø1949年2月,一岁多的杨德昌随父母迁台,自此成长在台北。
Ø60年代的台湾,杨德昌度过了他略显孤寂的少年时代,直到高中才有所转变。
Ø受哥哥的影响,杨德昌酷爱漫画,中学时他自编自画的漫画故事已经在班上传阅。杨德昌深受手冢冶虫漫画作品中对于人性光辉的信念,以及悲剧结局中对人性肯定的影响。
Ø1969年杨德昌毕业于台湾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
Ø1970年赴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机工程硕士毕业后,就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简称USC)学习电影课程。
Ø杨德昌后来以电脑工程师身份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在西雅图,杨德昌从德国新电影得到很大启示。
l 赴台从影:拉开台湾新电影序幕
Ø1981年春天杨德昌回台,在余为彦执导的《1905年的冬天》中担当编剧、制片助理和演员。而从《1905年的冬天》里,亦可隐隐窥见杨德昌在编剧上强烈的社会触角和人物在特定社会背境中的兴趣。
Ø杨德昌在张艾嘉策划推动的电视连续剧《11个女人》中任导演,杨德昌在执导的上、下集《浮萍》中探索情感,形式相当平稳。
Ø1982年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陶德辰策划,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四人合作拍摄了四段式影片《光阴的故事》In Our Time。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阶段的故事来表现人际关系与男女关系的演变、人的成长和台湾30年来社会形态的变迁,由此突破了台湾70年代以来政治宣传片和琼瑶爱情剧占据电影市场的局面,开创关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充满情趣的实验电影时代。因此《光阴的故事》被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以新人身份参与拍摄的杨德昌凭借第二段《指望》一鸣惊人,自此杨德昌也走上了台湾新电影的舞台。
Ø1983年杨德昌的第一部长片《海滩的一天》算是真正揭开了台湾“新电影”的序幕,获得美国休斯敦国际影展评审团推荐金牌奖、第二十八届亚太电影展最佳摄影奖。杨德昌兼任导演和编剧,通过两个女人的一场对话,交代出30年来整个台湾社会的面貌,在欧洲片的外观中流露出中国式的感情,用精密细致的手法具体概括了当时台湾中产阶级的整个人际关系面貌,对爱情、婚姻、亲情、事业等各方面都做了相当深刻的探讨,复杂的结构方法和开放式的结局都是台湾电影前所未有的创举,也奠定了杨德昌日后作品的基调。
l “家住台北”
Ø1985年由侯孝贤和蔡琴担任男女主角的《青梅竹马》,作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作之一的影片表现了杨德昌对台北社会生活、都市文化的个人观察,《青梅竹马》获得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自《青梅竹马》,之后关注台北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也成了杨德昌作品的一个明显特征,自此杨德昌的视线就完全集中在时下的台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除外)。
Ø1986年的作品《恐怖分子》获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和第四十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第3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Ø1986年11月6日,在台北第二区济南路69号屋(屋主正是杨德昌本人),杨德昌、侯孝贤、陈国富、赖声川、吴念真、焦雄屏等54名台湾青年电影人签订了“台湾电影宣言”。Ø1986年编导《恐怖份子》获第二十三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和第四十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第3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l “独立时代”
Ø1989年杨德昌成立“杨德昌电影”独立制片公司,开始独立独自电影创作工作,出品了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公司增设剧场部门并改名为“原子电影与剧场”,前后推出了舞台剧《如果》(1992)及《成长季节》(1993)。
Ø1991年编导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它是杨德昌集十年大成的经典之作,长达4个小时。杨德昌用自己稳健的影像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灯光昏黄的台北夜市,影片结构严谨、细节生动,有着庞杂但是清晰的人物关系、繁芜但不凌乱的叙事编排。获第二十八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并获最佳导演提名。同时获第三十六届亚太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第十三届南特三大洲最佳导演奖、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92年新加坡国际早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Ø1991年他曾为亚洲合作电影台湾编《夜来香》当制片人。90年代致力于执导自己编剧的舞台话剧《如果》、《成长季节》等。
Ø1993年将电影公司更名为“原子电影公司”。
Ø1994年的《独立时代》A Confucian Confusion被评为1994台湾十大华语片之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Ø1996年《麻将》中途退出金马奖。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提名,后获得Alfred Bauer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