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阴阳互根互用的高度概括。
.
17
(三)阴阳消长平衡:
1、涵义:
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不是处于静 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限度内 互为互为消长的运动中,维持相对 的平衡。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 消:减少、消亡
❖ 长:增加、增长
.
18
❖ 2、表现: (1)阴阳互为消长:
阴消阳长:寒 热
物质 功能
阴长阳消:热 寒 功能 物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
1
(一)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什么?
.
2
.
3
阴阳是什么?
❖阴阳是一种自然现象
单纯
❖阴阳是一组自然现象
发展
❖阴阳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属性 高级
.
4
1、阴阳哲学的意义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既可代表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 方。如:男与女,天与地,明与暗,冷与暖等。
.
8
自然界: 从冬 春 夏 阳 气 阴 气 “冬至一阳生” (寒 温 热) 从夏 秋 冬 阴气 阳气 “夏至一阴生” (热 凉 寒) 人体生命活动: 功能活动的产生,消耗营养物质即“阳长阴消” 营养物质的化生,依赖功能活动即“阴长阳消”
.
9
❖ (3)关联性: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 的事物属性,是在同一层次,同一范畴
阴 晦暗的 寒冷的 静止的 消极的 抑制的 物质的 下降的
.
12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涵义: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 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
13
2、表现: (1)相互对立:阴阳属性相反 (2)相互制约: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 是相 互制约,以取得事物的相对平衡。
如: 自然界
冬至 立春,阳气 制约阴气,气候由寒 温
夏至 立秋,阴气 制约阳气,气候由热 凉相互对立,又 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 方而单独存在。
互根:互相依存。
互用:互相促进。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 论》
从人体部位分:
体表——为阳 背部——为阳
体内——为阴 腹部——为阴
上部——为阳 四肢外侧——为阳
下部——为阴 四肢内侧——为阴
.
23
从脏腑分: 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从气血分: 气——主动、属阳 血——主静、属阴
.
24
从五脏分: 心肺 居上属阳
肝脾肾 居下属阴
.
6
如 白昼——属阳 夜晚——属阴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鸡鸣
平旦
.
上午——阳中之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7
❖②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 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
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 季,寒来暑往,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阴阳不断相互转化。
.
15
2、表现:
阳依存于阴:阳根于阴。
相互依存
阴依存于阳:阴根于阳。
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
长”。
化”,“独阳不
相互为用
阳为阴之用:“无阳则阴无以
. 生”,“孤阴不生”1。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静而居于 内,是因为阳气镇守;阳动而居于外, 发挥正常的功能,是因作为物质基础的 阴的役使。
.
10
3、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 (1)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与火是表现阴阳属性和特点最形象的物
质,故为阴阳之征兆。 火…性温热而炎上…属阳 水…性寒冷而趋下…属阴
.
11
(2)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标准
阳 明亮的 温热的 活动的 积极的 兴奋的 功能的 上升的
②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亦可 用阴阳区分其阴阳属性。如六淫中,寒 湿为阴邪,风暑火为阳邪。
.
28
2、分折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 实证 阴胜则寒
寒热证病理总纲 阴虚则热 虚证 阳虚则寒
.
29
(1)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的病 理变化。阴或过度亢盛,可致阴阳转化。
①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阳邪偏盛致病,可致热证。
.
19
❖(2)阴阴皆消皆长: 阴随阳消
阴阳皆消 阳随阴消 阴随阳长
阴阳皆长 阳随阴长
阴阳虚损 阴阳旺盛
.
20
(四)阴阳相互转化:
1、涵义:
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 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是质变 过程。
2、 条件:
(1)内在依据——阴阳互根
(2)物极必反——阴. 阳至极
.
26
(三)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到邪与 正二方面,导致阴阳协调关系破坏,引 起阴阳偏盛偏衰,出现阴阳失调。疾病 的基本病机之一,便是阴阳失调。
.
27
1、正、邪的含义:
①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及抗 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 血津液等物质及其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 的能力。其属性有阴精和阳气二部分。
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阳邪偏盛致病,可致阴
液损伤。
.
30
②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阴胜则寒:阴邪偏盛致病,可导致寒 证。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阴邪偏盛,阴长阳消, 可导致阳气损伤。虚寒证。
21
3、表现:
(1)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2)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物之生 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阐释了阴阳 转化的机理。“生、化、极、变”事物 由小到大,发展到极点,则向反面转化。 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
22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 阳中之阳
肺 阳中之阴 肝 阴中之阳 肾 阴中之阴 脾 阴中之至阴
.
25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 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密,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对 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命就正常。
又可分折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内与外,上与下,向阳与背阳等。
.
5
2、特性
❖ (1)普遍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 (2)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相 对而言的,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而确 定。
具体表现在:
①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中
可再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17
(三)阴阳消长平衡:
1、涵义:
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不是处于静 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限度内 互为互为消长的运动中,维持相对 的平衡。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 消:减少、消亡
❖ 长:增加、增长
.
18
❖ 2、表现: (1)阴阳互为消长:
阴消阳长:寒 热
物质 功能
阴长阳消:热 寒 功能 物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
1
(一)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什么?
.
2
.
3
阴阳是什么?
❖阴阳是一种自然现象
单纯
❖阴阳是一组自然现象
发展
❖阴阳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属性 高级
.
4
1、阴阳哲学的意义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既可代表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 方。如:男与女,天与地,明与暗,冷与暖等。
.
8
自然界: 从冬 春 夏 阳 气 阴 气 “冬至一阳生” (寒 温 热) 从夏 秋 冬 阴气 阳气 “夏至一阴生” (热 凉 寒) 人体生命活动: 功能活动的产生,消耗营养物质即“阳长阴消” 营养物质的化生,依赖功能活动即“阴长阳消”
.
9
❖ (3)关联性: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 的事物属性,是在同一层次,同一范畴
阴 晦暗的 寒冷的 静止的 消极的 抑制的 物质的 下降的
.
12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涵义: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 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
13
2、表现: (1)相互对立:阴阳属性相反 (2)相互制约: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 是相 互制约,以取得事物的相对平衡。
如: 自然界
冬至 立春,阳气 制约阴气,气候由寒 温
夏至 立秋,阴气 制约阳气,气候由热 凉相互对立,又 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 方而单独存在。
互根:互相依存。
互用:互相促进。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 论》
从人体部位分:
体表——为阳 背部——为阳
体内——为阴 腹部——为阴
上部——为阳 四肢外侧——为阳
下部——为阴 四肢内侧——为阴
.
23
从脏腑分: 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从气血分: 气——主动、属阳 血——主静、属阴
.
24
从五脏分: 心肺 居上属阳
肝脾肾 居下属阴
.
6
如 白昼——属阳 夜晚——属阴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鸡鸣
平旦
.
上午——阳中之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7
❖②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 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
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 季,寒来暑往,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阴阳不断相互转化。
.
15
2、表现:
阳依存于阴:阳根于阴。
相互依存
阴依存于阳:阴根于阳。
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
长”。
化”,“独阳不
相互为用
阳为阴之用:“无阳则阴无以
. 生”,“孤阴不生”1。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静而居于 内,是因为阳气镇守;阳动而居于外, 发挥正常的功能,是因作为物质基础的 阴的役使。
.
10
3、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 (1)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与火是表现阴阳属性和特点最形象的物
质,故为阴阳之征兆。 火…性温热而炎上…属阳 水…性寒冷而趋下…属阴
.
11
(2)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标准
阳 明亮的 温热的 活动的 积极的 兴奋的 功能的 上升的
②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亦可 用阴阳区分其阴阳属性。如六淫中,寒 湿为阴邪,风暑火为阳邪。
.
28
2、分折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 实证 阴胜则寒
寒热证病理总纲 阴虚则热 虚证 阳虚则寒
.
29
(1)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的病 理变化。阴或过度亢盛,可致阴阳转化。
①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阳邪偏盛致病,可致热证。
.
19
❖(2)阴阴皆消皆长: 阴随阳消
阴阳皆消 阳随阴消 阴随阳长
阴阳皆长 阳随阴长
阴阳虚损 阴阳旺盛
.
20
(四)阴阳相互转化:
1、涵义:
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 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是质变 过程。
2、 条件:
(1)内在依据——阴阳互根
(2)物极必反——阴. 阳至极
.
26
(三)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到邪与 正二方面,导致阴阳协调关系破坏,引 起阴阳偏盛偏衰,出现阴阳失调。疾病 的基本病机之一,便是阴阳失调。
.
27
1、正、邪的含义:
①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及抗 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 血津液等物质及其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 的能力。其属性有阴精和阳气二部分。
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阳邪偏盛致病,可致阴
液损伤。
.
30
②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阴胜则寒:阴邪偏盛致病,可导致寒 证。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阴邪偏盛,阴长阳消, 可导致阳气损伤。虚寒证。
21
3、表现:
(1)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2)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物之生 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阐释了阴阳 转化的机理。“生、化、极、变”事物 由小到大,发展到极点,则向反面转化。 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
22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 阳中之阳
肺 阳中之阴 肝 阴中之阳 肾 阴中之阴 脾 阴中之至阴
.
25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 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密,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对 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命就正常。
又可分折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内与外,上与下,向阳与背阳等。
.
5
2、特性
❖ (1)普遍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 (2)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相 对而言的,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而确 定。
具体表现在:
①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中
可再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