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根源 社会基础 个人踪迹 理论渊源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历史根源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第一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法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五月风暴”,1967年 法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五月风暴” 法国特有的历史背景 年 又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论文字学》:踪迹并不意味着存在一个 论文字学》 本源,而是表达了充分的,在场的意义的缺乏。 本源,而是表达了充分的,在场的意义的缺乏。 《延异》:在场的幻影,通过它“当下变成 延异》 在场的幻影,通过它“ 一种符号的符号,踪迹的踪迹” 一种符号的符号,踪迹的踪迹”,文本成了 踪迹的踪迹” “踪迹的踪迹”的组合体
解构主义
延异( 延异(differance) )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 踪迹( 踪迹(trace) ) 替补( 替补(supplement) )
1.延异(differance)--“分延” 延异( 分延” 延异 ) 分延
延:延搁,时间的延迟 延搁, 异:差异、区分,空间的差异 差异、区分,
政治经济等 表达 语言
文化逻辑
德里达坦言“解构不是,也不应该仅仅是
对话语哲学陈述或概念以及语义学的分析; 它必须向制度、向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向最 顽固的传统挑战。”
解构宣扬或导致了“哲学的终结” 解构宣扬或导致了“哲学的终结”?
“越出哲学的路子并不是把哲学这一页翻过 去而已(这样做常常沦为拙劣地卖弄大道理), 而是继续以一定的方式来阅读哲学。” 「德里达」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解构”就是要“突破原有的系统,突破封闭 的 结构,排除中心和本原 消解二元对立 排除中心和本原,消解二元对立 排除中心和本原 消解二元对立,并让 瓦解后的系统各要素暴露出来,然后让这些 原有的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结合,使它们交 叉重叠从而产生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两大特征:开放性,无终止性 开放性, 开放性
后 现 代 主 义
概念
概念
特征
1)排斥整体性、一体化和普遍性,强调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排斥整体性、一体化和普遍性 强调差异性、多样性和 强调差异性 排斥整体性 2)否定封闭的结构、固定的意义和僵硬的次序,赞同游戏、 否定封闭的结构、固定的意义和僵硬的次序 赞同游戏、 赞同游戏 否定封闭的结构 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 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混沌 3)否定现实主义和再现认识论,以及无中介的客观性和真理 否定现实主义和再现认识论 以及无中介的客观性和真理, 以及无中介的客观性 否定现实主义 支持视觉主义 反本质主义、诠释学、互文性、摹仿和 视觉主义、 支持视觉主义、反本质主义、诠释学、互文性、摹仿和相 对主义 4)强调打破不同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的界限 强调打破不同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的界限 强调
德里达生平
海德格尔丑闻 保罗·德 曼事件 保罗 德·曼事件
德里达作品简介 德里达作品简介
《书写与差异》 书写与差异》 论文字学》 《论文字学》 声音与现象》 《声音与现象》
奠定了德里达解构 主义思想的基础
德里达作品简介
《丧钟》 丧钟》 《 马克思的幽灵 》 《 多义的记忆 》
理 论 生 成 背 景
德里达翻译思想的来源
德里达曾说过 “即便最忠实原作的翻译也是无限地 远离原著、无限地区别于原著的。而这很妙。因为, 远离原著、无限地区别于原著的。而这很妙。因为, 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 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 新历史。 新历史。”
德里达翻译思想的来源
延异( 延异(differance) )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 踪迹( 踪迹(trace) ) 替补( 替补(supplement) )
4.强调从语言本质的角度谈翻译 强调通过 强调从语言本质的角度谈翻译,强调通过 强调从语言本质的角度谈翻译 翻译才能揭示语言的差异性, 翻译才能揭示语言的差异性,而不是谈具体 的原则和方法 5.转换(transformation)-翻译(translation) 转换( 翻译( 转换 ) 翻译 ) 6.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1927年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 年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 “摧毁”一词,海德格尔认为“摧毁”必然 摧毁”一词 海德格尔认为 摧毁” 属于关于存在和它的结构的概念解释,也即 属于关于存在和它的结构的概念解释 也即 存在 的概念解释 属于存在的还原结构。 属于存在的还原结构。 还原结构
小 结
解构主义翻译观:改写或操控 结构主义翻译观:模仿或复制(忠实原 文)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
启示 意义
缺点
优点
误区
1
2
3
4
缺
缺
点(一 )
点
◆ 1、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解构主义没能提出具体的翻译模式来 对翻译实践进行必要的指导。
缺
点(二 )
◆ 2、看问题走极端,以偏概全。
(1)关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及译文与原文 关系毫无相似性。 (2)否定作者的权威性和原文的创造性。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社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法国的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的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进程 •20世纪 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世纪60年代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世纪 年代,
后 现 代 主 义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 年代 后现代思潮是 世纪60年代 在大西洋 世纪 年代,在大西洋 两岸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其本质是一 两岸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 其本质是一 场以消解和批判为特点的文化运动和 场以消解和批判为特点的文化运动和社 消解 为特点的文化运动 会运动。后现代从各个角度揭示现代化 会运动。 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缺陷 对现代化 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缺陷,对现代化 采取反省的态度
总结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但他们没 都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 有进一步摧毁作为形而上学思想基础的意义理论和二元对立模 有进一步摧毁作为形而上学思想基础的意义理论和二元对立模 式,也没有批判语音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德里达看来, 没有批判语音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德里达看来, 德里达看来 海德格尔缺乏最后的彻底性,他认为海德格尔仍停留在逻各斯 海德格尔缺乏最后的彻底性,他认为海德格尔仍停留在逻各斯 最后的彻底性 中心主义的路线上。 中心主义的路线上。 的路线上
替代( 替代( supplement )
一是替代 二是补充 一方面, 一方面,替补既是一种 补充增加, 补充增加,有是对不足 的增补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又是在增补 替代者。 的过程中成 替代者。
1.翻译是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以置 翻译是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以置 换原文。 换原文 2.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2.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3.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 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 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
《克雷米厄法案》 克雷米厄法案》
1942年法国宣布取消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法 年法国宣布取消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法 国公民资格, 国公民资格,他被迫辍学两年 1949年,来到法国求学,并于 年 来到法国求学,并于1952年,考上 年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54年,在高师求学期间, 年 在高师求学期间, 德里达完成第一篇专题论文—— 德里达完成第一篇专题论文 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 《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
德里达生平
1959年,在索邦大学担任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 年 在索邦大学担任著名哲学家、 家保罗·利科的助教 四年后重返巴黎高师担任助教, 利科的助教。 家保罗 利科的助教。四年后重返巴黎高师担任助教, 但在助教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 但在助教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 2001年秋,他到北京、南京、上海和香港讲学, 年秋,他到北京、南京、上海和香港讲学, 年秋 受到学界的广泛欢迎。 受到学界的广泛欢迎。 2004年10月9日,因患胰腺癌辞世 年 月 日
解构主义翻译观VS结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翻译观 结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VS结构主义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1857-1913) 瑞士人 学者世家 语言天才 求学莱比锡 现代语言学之父 结构主义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的代表作: 索绪尔的代表作: 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
1. 一词多义 可以被集中并整体化 一词多义:可以被集中并整体化 2. 播撒:意义的动态运动,播撒的意义总是 播撒:意义的动态运动, 片段的多义的和散开的。 片段的多义的和散开的。
无:中心,结构,根源,本质 中心,结构,根源,
踪迹( 踪迹(trace) )
解构主义
VS
结构主义Biblioteka Baidu
延异论 意义不确定论 互补共生论
等值论 意义确定论 二元对立论
意义不确定论:符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文本的意义也是不确定的。
意义确定论:语言是有规律性的符号系 统,文本存在“先在”的终极不变的意义 。
互补共生论:“作者死了” 。译者不再附属于 作者,而是与作者平起平坐,译者的创造性也得 到了肯定。原文和译文是互补的“共生”关系 , 二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二元对立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作者 与译者,原文与译文处于对立的关系。
德里达生平 1956年取得法国中学、大学教师资格,并 年取得法国中学、大学教师资格, 年取得法国中学 到美国哈佛大学短期进修
1957年回国时,提交了与其胡塞尔研究密 年回国时, 年回国时 切关联的博士论文题目。但出于个人、政治、 切关联的博士论文题目。但出于个人、政治、 体制上的种种原因, 体制上的种种原因,这项研究计划一直没有完 直到1980年德里达才凭他已出版著作最终 成,直到 年德里达才凭他已出版著作最终 获得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个人踪迹
•德里达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德里达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德里达在法国 德里达在法国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理论渊源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德里达与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德里达与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持两种态度:
一方面: 认为“现象学是旧形而上学最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 认为“现象学是旧形而上学最典型的表现 形式” 形式” 一方面: 现象学方法是解构理论的突破口 是解构理论的突破口. 一方面 现象学方法是解构理论的突破口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启示
1 对待翻译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翻译 标准也不是唯一的。 2 解放译者,发挥译者的主动性、创造性, 正确对待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要反 对主体中心论。 3 要树立开放性、多元化思维 。
总
结
德里达的翻译理论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但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传统翻译观的颠覆和冲击 是彻底而有力的,使人们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 走出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 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Derrida,1930—2004 Derrida,1930
(
·
雅
克
德
里
达
)
德里达生平
当代法国哲学家、 当代法国哲学家、 符号学家、 符号学家、 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 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德里达生平 1930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优点
1.给译者提供了创造性空间。
优
2. 对译者多重身份的认可。 2.对译者多重身份的认可。
点
3.有助于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确立。
人们对解构主义的误读
1.认为解构仅仅是一种文本或话语的分 析,它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解剖。 2.认为解构无所作为。 3.认为解构宣扬或导致了"哲学的终结"。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历史根源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第一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法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五月风暴”,1967年 法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五月风暴” 法国特有的历史背景 年 又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论文字学》:踪迹并不意味着存在一个 论文字学》 本源,而是表达了充分的,在场的意义的缺乏。 本源,而是表达了充分的,在场的意义的缺乏。 《延异》:在场的幻影,通过它“当下变成 延异》 在场的幻影,通过它“ 一种符号的符号,踪迹的踪迹” 一种符号的符号,踪迹的踪迹”,文本成了 踪迹的踪迹” “踪迹的踪迹”的组合体
解构主义
延异( 延异(differance) )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 踪迹( 踪迹(trace) ) 替补( 替补(supplement) )
1.延异(differance)--“分延” 延异( 分延” 延异 ) 分延
延:延搁,时间的延迟 延搁, 异:差异、区分,空间的差异 差异、区分,
政治经济等 表达 语言
文化逻辑
德里达坦言“解构不是,也不应该仅仅是
对话语哲学陈述或概念以及语义学的分析; 它必须向制度、向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向最 顽固的传统挑战。”
解构宣扬或导致了“哲学的终结” 解构宣扬或导致了“哲学的终结”?
“越出哲学的路子并不是把哲学这一页翻过 去而已(这样做常常沦为拙劣地卖弄大道理), 而是继续以一定的方式来阅读哲学。” 「德里达」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解构”就是要“突破原有的系统,突破封闭 的 结构,排除中心和本原 消解二元对立 排除中心和本原,消解二元对立 排除中心和本原 消解二元对立,并让 瓦解后的系统各要素暴露出来,然后让这些 原有的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结合,使它们交 叉重叠从而产生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两大特征:开放性,无终止性 开放性, 开放性
后 现 代 主 义
概念
概念
特征
1)排斥整体性、一体化和普遍性,强调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排斥整体性、一体化和普遍性 强调差异性、多样性和 强调差异性 排斥整体性 2)否定封闭的结构、固定的意义和僵硬的次序,赞同游戏、 否定封闭的结构、固定的意义和僵硬的次序 赞同游戏、 赞同游戏 否定封闭的结构 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 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混沌 3)否定现实主义和再现认识论,以及无中介的客观性和真理 否定现实主义和再现认识论 以及无中介的客观性和真理, 以及无中介的客观性 否定现实主义 支持视觉主义 反本质主义、诠释学、互文性、摹仿和 视觉主义、 支持视觉主义、反本质主义、诠释学、互文性、摹仿和相 对主义 4)强调打破不同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的界限 强调打破不同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的界限 强调
德里达生平
海德格尔丑闻 保罗·德 曼事件 保罗 德·曼事件
德里达作品简介 德里达作品简介
《书写与差异》 书写与差异》 论文字学》 《论文字学》 声音与现象》 《声音与现象》
奠定了德里达解构 主义思想的基础
德里达作品简介
《丧钟》 丧钟》 《 马克思的幽灵 》 《 多义的记忆 》
理 论 生 成 背 景
德里达翻译思想的来源
德里达曾说过 “即便最忠实原作的翻译也是无限地 远离原著、无限地区别于原著的。而这很妙。因为, 远离原著、无限地区别于原著的。而这很妙。因为, 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 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 新历史。 新历史。”
德里达翻译思想的来源
延异( 延异(differance) )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 踪迹( 踪迹(trace) ) 替补( 替补(supplement) )
4.强调从语言本质的角度谈翻译 强调通过 强调从语言本质的角度谈翻译,强调通过 强调从语言本质的角度谈翻译 翻译才能揭示语言的差异性, 翻译才能揭示语言的差异性,而不是谈具体 的原则和方法 5.转换(transformation)-翻译(translation) 转换( 翻译( 转换 ) 翻译 ) 6.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1927年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 年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 “摧毁”一词,海德格尔认为“摧毁”必然 摧毁”一词 海德格尔认为 摧毁” 属于关于存在和它的结构的概念解释,也即 属于关于存在和它的结构的概念解释 也即 存在 的概念解释 属于存在的还原结构。 属于存在的还原结构。 还原结构
小 结
解构主义翻译观:改写或操控 结构主义翻译观:模仿或复制(忠实原 文)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
启示 意义
缺点
优点
误区
1
2
3
4
缺
缺
点(一 )
点
◆ 1、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解构主义没能提出具体的翻译模式来 对翻译实践进行必要的指导。
缺
点(二 )
◆ 2、看问题走极端,以偏概全。
(1)关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及译文与原文 关系毫无相似性。 (2)否定作者的权威性和原文的创造性。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社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法国的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的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进程 •20世纪 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世纪60年代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世纪 年代,
后 现 代 主 义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 年代 后现代思潮是 世纪60年代 在大西洋 世纪 年代,在大西洋 两岸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其本质是一 两岸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 其本质是一 场以消解和批判为特点的文化运动和 场以消解和批判为特点的文化运动和社 消解 为特点的文化运动 会运动。后现代从各个角度揭示现代化 会运动。 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缺陷 对现代化 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缺陷,对现代化 采取反省的态度
总结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但他们没 都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 有进一步摧毁作为形而上学思想基础的意义理论和二元对立模 有进一步摧毁作为形而上学思想基础的意义理论和二元对立模 式,也没有批判语音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德里达看来, 没有批判语音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德里达看来, 德里达看来 海德格尔缺乏最后的彻底性,他认为海德格尔仍停留在逻各斯 海德格尔缺乏最后的彻底性,他认为海德格尔仍停留在逻各斯 最后的彻底性 中心主义的路线上。 中心主义的路线上。 的路线上
替代( 替代( supplement )
一是替代 二是补充 一方面, 一方面,替补既是一种 补充增加, 补充增加,有是对不足 的增补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又是在增补 替代者。 的过程中成 替代者。
1.翻译是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以置 翻译是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以置 换原文。 换原文 2.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2.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3.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 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 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
《克雷米厄法案》 克雷米厄法案》
1942年法国宣布取消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法 年法国宣布取消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法 国公民资格, 国公民资格,他被迫辍学两年 1949年,来到法国求学,并于 年 来到法国求学,并于1952年,考上 年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54年,在高师求学期间, 年 在高师求学期间, 德里达完成第一篇专题论文—— 德里达完成第一篇专题论文 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 《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
德里达生平
1959年,在索邦大学担任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 年 在索邦大学担任著名哲学家、 家保罗·利科的助教 四年后重返巴黎高师担任助教, 利科的助教。 家保罗 利科的助教。四年后重返巴黎高师担任助教, 但在助教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 但在助教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 2001年秋,他到北京、南京、上海和香港讲学, 年秋,他到北京、南京、上海和香港讲学, 年秋 受到学界的广泛欢迎。 受到学界的广泛欢迎。 2004年10月9日,因患胰腺癌辞世 年 月 日
解构主义翻译观VS结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翻译观 结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VS结构主义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1857-1913) 瑞士人 学者世家 语言天才 求学莱比锡 现代语言学之父 结构主义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的代表作: 索绪尔的代表作: 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
1. 一词多义 可以被集中并整体化 一词多义:可以被集中并整体化 2. 播撒:意义的动态运动,播撒的意义总是 播撒:意义的动态运动, 片段的多义的和散开的。 片段的多义的和散开的。
无:中心,结构,根源,本质 中心,结构,根源,
踪迹( 踪迹(trace) )
解构主义
VS
结构主义Biblioteka Baidu
延异论 意义不确定论 互补共生论
等值论 意义确定论 二元对立论
意义不确定论:符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文本的意义也是不确定的。
意义确定论:语言是有规律性的符号系 统,文本存在“先在”的终极不变的意义 。
互补共生论:“作者死了” 。译者不再附属于 作者,而是与作者平起平坐,译者的创造性也得 到了肯定。原文和译文是互补的“共生”关系 , 二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二元对立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作者 与译者,原文与译文处于对立的关系。
德里达生平 1956年取得法国中学、大学教师资格,并 年取得法国中学、大学教师资格, 年取得法国中学 到美国哈佛大学短期进修
1957年回国时,提交了与其胡塞尔研究密 年回国时, 年回国时 切关联的博士论文题目。但出于个人、政治、 切关联的博士论文题目。但出于个人、政治、 体制上的种种原因, 体制上的种种原因,这项研究计划一直没有完 直到1980年德里达才凭他已出版著作最终 成,直到 年德里达才凭他已出版著作最终 获得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个人踪迹
•德里达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德里达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德里达在法国 德里达在法国
解构主义生成背景
理论渊源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德里达与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德里达与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持两种态度:
一方面: 认为“现象学是旧形而上学最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 认为“现象学是旧形而上学最典型的表现 形式” 形式” 一方面: 现象学方法是解构理论的突破口 是解构理论的突破口. 一方面 现象学方法是解构理论的突破口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启示
1 对待翻译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翻译 标准也不是唯一的。 2 解放译者,发挥译者的主动性、创造性, 正确对待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要反 对主体中心论。 3 要树立开放性、多元化思维 。
总
结
德里达的翻译理论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但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传统翻译观的颠覆和冲击 是彻底而有力的,使人们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 走出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 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Derrida,1930—2004 Derrida,1930
(
·
雅
克
德
里
达
)
德里达生平
当代法国哲学家、 当代法国哲学家、 符号学家、 符号学家、 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 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德里达生平 1930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优点
1.给译者提供了创造性空间。
优
2. 对译者多重身份的认可。 2.对译者多重身份的认可。
点
3.有助于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确立。
人们对解构主义的误读
1.认为解构仅仅是一种文本或话语的分 析,它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解剖。 2.认为解构无所作为。 3.认为解构宣扬或导致了"哲学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