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一、概述
“印度”(India)《史记》——“身毒”《汉书》——“天竺”《大唐西域记》——“印度”来源于印度河(Indws)
(一)自然环境
复杂、南亚次大陆各部落或国家的总称
印度河恒河(Ganges)
(上古文明)
(二)历史△哈拉帕文化(Harappa)
1、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流域城市国家(约公元前3000—前1750)
2、孟达人·恒河流域城市国家(森林土著居民)(约公元前2000—前1000)
3、雅利安人·印度河及恒河流域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000—前400)
△婆罗门教形成△种始制度形成
4、孔雀王朝(Maurya)(约公元前324—前187)
△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阿育王统治的40多年为极盛时期
因创立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为国王养孔雀之家族而得名
艺术:△阿育王大石柱
△桑奇窣睹波(佛塔)
△舍利容器
初期佛教艺术
5、贵霸帝国Kushan(1~5世纪)迦尼色加统治时为鼎盛时期
艺术:犍陀罗艺术Gandhara 盛期佛教艺术
6、笈多王朝Gupta(5世纪)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并行大力发展印度中
世纪历史的灿烂时代
艺术:阿旃陀石窟(公元前1世纪—前7世纪)长550M八百年建成共29窟(5拜、24居)1819年被英军官偶然发现
(中国云岗(460年)、龙门石窟(493年)均为5世纪)
☆种姓Caste(英语)瓦尔那Varna(梵语)①婆罗门Brahmana——“人间
之神”,最胜种姓。僧侣
②刹帝利Ksatriya——武士贵族,掌握军政大权
③吠舍Vaisya——平民、农、牧、商、工(雅利安人)再生族
④首陀罗Sudra——土著居民、雅利安人中贫、破者一生族
※旃陀罗Gandala——最底层山林地区落后部落或不同种族
结婚后生的子女,“最卑贱者”
(三)宗教
△吠陀教Veda约公元前20世纪雅利安部落的信仰演化而成、信仰多神,
自然物象均被幻化为神。
△婆罗门教Brahman源于吠陀教公元前7世纪形成。信仰多神,突出三神
梵天Brahma——创造之神
毗湿奴Vishnu——保护之神
湿婆Shiva——毁灭之神三大主神
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
认为:达到“梵我同一”即可使人获得解脱。
△印度教Hindu(新婆罗门教)教徒占总人口之83%
约4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演化而成。
8、9世纪逐渐形成现代雏形
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同信多神、突出三神
※特点: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进行崇拜
△佛教Buddhism 500万80年代中期
乔达摩·悉答多创立公元前6世纪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迦毗罗卫国国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
乔达摩(约公元前566—前486)释迦(族名“能”)牟尼(寂静、仁、儒、忍)佛陀(觉悟者)
※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一切皆苦
集谛——欲动业果
灭谛——灭欲、
道谛——修行,实行五戒、八正道
※大乘佛教Mahayana(北传)大(大道、大业)乘(运载、流、度)普渡
众生革新→
※小乘佛教Hinayana(南传)保守
△耆那教Jaina(胜利者的宗教)胜利者/完成修行的人尼乾陀子创立、故
译有:尼乾外道
公元前6世纪—5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故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
基本教义: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苦行主义。
特征:①不杀生②实行苦行主义
※五戒①不杀生②不妄语③不偷盗④不淫⑤无所得
※三宝①正智(认识真理)②正信(信仰真理)③正行(实践真理)
公元1世纪分为两派
①天衣派(裸体)②白衣派(穿白袍)
二、工艺美术
(一)陶工艺
最早见哈拉帕文明
特点:祭器、陶俑多、器皿较少、雕塑感强(母神尤多、瘤牛其次)
风格:古朴大方,具有大写意风采、夸张变形、强调艺术感受、充满活力(二)石工艺
成就突出
特点:神像及建筑装饰多、实用者少,完全依附于宗教,体现宗教精神风格: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流畅,注重节奏变化,创造了东方神像造型法则及标准,具有世俗性。
※水晶
(三)金属工艺
特点:祭器(神像、舍利容器等)生活用具
风格:精致典雅、神像造型优美、富于世俗情调
※货币
(四)建筑装饰
特点:注重建筑的外部装饰,主要是宗教建筑,全面装饰,装饰精致,像雕刻和工艺作品
风格:装饰繁缛、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纹饰生动活泼
(五)其他
木制乐器
三、小结
1、宗教性。古代印度工艺美术可以说自始至终充满着宗教色彩。宗教性可算作是其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性。大量工艺美术作品证实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古代印度的工匠们将宗教作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动力,并通过工艺美术创作来加强对宗教的信仰。
2、丰富性。古代印度工艺美术表现出极度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有许多创作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如表现形式上,我们既能看到它的单一性,又能感觉到它的多样性;在风格上,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浓郁的国际意义;既反映出禁欲的一面,又表现出纵欲的一面,从而将宗教的、世俗的文化融入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虽有更多的装饰性表现,但也有不少写实性的表现。总之,其风格特征是多方面的。这与印度复杂的地理环境、民族成分及宗教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3、象征性。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它是由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但宗教又是从主观精神出发,要求信仰者按照宗教戒规行事,并为此创造出符合这种主张的形象来象征教义的永恒与万能。古代印度工艺美术所反映出的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精神和象征形象,比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来,似乎有更大的神秘感和隐喻性。
4、神秘性。古老而富于哲理的宗教,赋予印度工艺美术以神秘性,这种神秘性来自工艺制作中的繁缛精致的纹饰,和变化多端的线条,以及抽象意味的造型和含蓄的色彩效果,但极端的单纯形式也是神秘性的来源之一。
5、官能性。对生殖的崇拜及对性的直观表现,是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的另一特征,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建筑装饰纹样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特征带有一定人文主义色彩。对人的歌颂或将神赋予人的品格,表现和赞美人体,歌颂人的生命,都表明了古代印度工艺美术中流露出来的这一特质。
6、韵律性。许多工艺美术作品都反映出印度艺术所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造型夸张、纹饰活泼,线条富于动感,对比强烈。尤其是装饰纹样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律和韵味,给古代印度工艺美术注入了清新、活泼、典雅、瑰丽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