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的规范建议》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的规范建议》要点
一、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意义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NSCLC约占85%左右。

随着对其分子途径探索的逐步深入和相对应的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给其中的部分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率在亚洲人群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50%,且已有多个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我国上市并用于临床治疗,已有的“EGFR突变NSCLC治疗之中国共识”和“中国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对于检测和治疗EGFR突变的NSCLC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除EGFR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也分别各自代表了一类具有特定临床与病理特征的NSCLC分子亚群,从而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临床研究表明,以ALK和ROS1基因改变为靶点的新型靶向药物对相应的NSCLC患者疗效显著。

而c-MET、RET和BRAF在NSCLC中的基因改变以及相应的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等也正在开展积极的研究和评估当中,已有的资料表明,以这些基因改变为靶点的药物同样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另一方面,影响靶向治疗效果的耐药基因检测(如KRAS突变)也同样受到了关注。

二、NSCLC常见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改变
1. EGFR:
2. ALK融合基因:
3. ROS1融合基因:
4. c-MET基因:
5. RET及BRAF:
三、NSCLC靶向药物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的一般原则
1. 基因检测的对象:所有晚期的NSCLC患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应当进行肿瘤组织或脱落癌细胞的EGFR、ALK突变检测,以明确靶向药物的敏感位点和可能存在的耐药情况。

对EGFR和ALK突变阴性的NSCLC患者可尝试进行ROS1、c-MET、RET、KRAS及BRAF的基因检测。

对于组织学已确诊但已无组织标本可用或已无法获取肿瘤组织或细胞学标本的NSCLC患者,在实验室条件和检测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对其循环肿瘤细胞或血中游离DNA进行上述基因的检测。

2. 基因检测的实施条件:基因检测的实施必须在有质量保证且必须符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ISO15189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控评价中心(PQCC)的相关要求的场所内,由经过PQCC分子病理学组组织的系统培训或经过其他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的技能熟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严格按操作规程并对检测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和相关设备应是经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的产品,瘤细胞的富集工作和最终的分子病理检测报告应由病理执业医师签发并生效。

四、NSCLC靶向药物治疗相关基因检测标本及其处理
1. 标本的类型:
2. 标本的质量控制:
五、NSCLC基因突变检测的常用方法
目前,用于检测NSCLC靶向药物治疗相关基因改变的方法主要有测序法(包括二代测序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PCR法(扩增阻遏突变系统ARMS法等)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

利用较为敏感的方法(ARMS 法、数字PCR法)也可对血液中的游离DNA进行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

在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利用特殊设备对循环血中瘤细胞进行相
关基因的突变检测。

六、NSCLC患者常见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流程
七、NSCLC基因检测报告
八、未来展望
利用肿瘤细胞在凋亡、坏死过程中释放至血液中的肿瘤DNA为理论基础的液体活检技术,作为组织/脱落细胞学基因检测的补充受到了高度重视。

二代测序技术扩展了基因突变检测的深度和广度,也使得一次性完成NSCLC靶向治疗相关的多个重要基因的检测成为可能,但需要积累经验和临床数据并获得CFDA的批准。

扩大的基因检测项目应仅限于研究,不能用于临床常规项目检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间接筛查NSCLC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改变一直在探索之中,许多的研究和报道中显示了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一致性,但总是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存在。

总之,我们在利用好现有成熟的技术和合规的产品基础上,期待着多
元化的基因检测平台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至动态、从单基因到多基因/基因组/外显子组的检测,从而推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靶向药物治疗的不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