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新解道德经三十六道之柔弱胜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之柔弱胜强

一易堂风萧萧

上回说到,老聃告诉弟子,虽然大道至微而不可抟持,但却可以认识并掌握大道运行之象:虽无乐饵之可欲,百姓却争相归住;虽无视听之形声,其用却无穷无尽。

关尹子说道,那就请老师大概给我讲一讲,身为候王人主者,应该如何执持那“天下兴亡”的大象吧。

老聃说道,我曾经说过,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但虽不可执,却可以通过天下的战和治乱之象,来了解天下兴亡变化的大道。在我看来,有四种“象”变,不可不察。

关尹子赶忙说道,愿闻其详。

老聃不慌不忙,说出天下兴亡的四种“象”变,却把那关尹子惊了个目瞪口呆。

其一,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其二,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其三,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其四,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惊讶不已的关尹子,小心翼翼说道,老师所言,莫不是说,凡天下之事:如果想要收敛它,就必定先要扩张它;如果想要削弱它,就必定先要强壮它;如果想要废弃它,就必定先要振兴它;如果想要夺取它,就必定先要给予它。我当然知道,天下万物,势极必反,象势变化之机,重在反其道而行。正如人们常说的,欲擒故纵之道。只是这样做,好像有失“光明“吧?如果此说流行,恐怕老师要被天下人所诟病,尤其是那些推崇圣智仁义之学的人,定会对您口诛笔伐、群起而攻啊。

老聃哈哈大笑。你如果非要按你刚才所理解的去理解,也不能说就是错的,因为本就无所谓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我说“毒药可以杀人”,听者一定会有人指责我教人以毒药杀人,也一定会有人赞扬我教人慎免毒药之害。天道本就如此,我又何必“宠辱若惊“,担心别人的评价。只是你既然认老朽为师,却并没有深体我意,倒是不得不说上一说。

如你所言,这四“象”之变,本就不是什么“光”明,恰恰相反,称其为“微”明倒是更为妥贴一些。只是你口口声声“想要怎样怎样、必定先要如何如何”,就绝非我之本意了。你为什么总是忘不了心中的那个“自我”呢?为什么总是想着要主动作为呢?让一切“象”变顺其自然,岂不更好嘛?

我的本意,

其一,将欲翕之,必固张之。是说扩张之象往往暗含翕合之事会发生,一个事物如果将要发生翕合收敛的态势,那它原来固有的状态一定是无限的扩展张扬,到了极点;

其二,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说强壮之象往往暗含柔弱之事会发生,一个事物如果将要发

生柔弱虚软的态势,那它原来固有的状态一定是极端的强壮刚健,到了极点;

其三,将欲废之,必固兴之。是说兴旺之象往往暗含废毁之事会发生,一个事物如果将要发生废毁颓败的态势,那它原来固有的状态一定是过度的兴旺发达,到了极点;

其四,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说受予之象暗含削夺之事会发生,一个事物如果将要发生被剥夺削减的态势,那它原来固有的状态一定是过分的收受给予,到了极点。

这些都是事物势象变化中暗含的大道,正如我们以前曾经探讨过的,曲全枉直、洼盈敝新。这些道理虽然至微至幽,却不可不察,能洞见者谓之明道之人,是谓“微明”。所以,你刚才说此道有失“光明”,倒也没有什么不对。

只是此微明之道,一任自然,何需耗费人力,又岂是人力所能强成。如果非要说是郑庄公养成了段叔之恶而致其灭、韩赵魏养成了智氏之恶而致其亡,那也是庄公与三姓善处“无为”之事,静待势象之自然变化罢了。段叔之死、智氏之亡,皆是其自己无限扩张、极端强壮、过度兴盛、过分收受的必然结果而已,又怎能怨得了别人呢?

所以,在我看来,凡事翕而可张,柔而曰强,废而有兴,舍而后得。张翕有度,方可长久;知强守柔,方谓真强;大破之后,方可大立;行削夺损减之舍,而后方有增益受予之得。

“翕、弱、废、夺”都是事物所处的柔弱之势,而“张、强、兴、予”都是事物呈现的刚强之象。刚强之象暗含了趋向柔弱之势,柔弱之势积成了刚强之象的根基。身为人主候王,唯有甘守雌柔之弱,方能成就雄壮之强,而一味自居刚强雄壮,就必定难免“物壮则老,不道早已”的下场,到得头来,就是想保住柔弱的地位恐怕也办不到了。

远有千年来夏商周历代的兴亡更迭,近有当今天下诸候霸业的兴衰更替,早已详尽的诠释了这种隐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幽微而至明之道。那就是,持守看似柔弱的自然之势,胜过追求刚强的外在表象,简而言之,“柔弱胜刚强”是也。涓涓细水,品物流行,实为至柔至弱,抔土可掩,而一旦汇成江河,则无坚不摧;人亦常言,水滴而可石穿。这都是柔弱胜刚强的微明之道的绝佳例证啊,只可惜,人们常常‘知其神之神也,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对于日常惯见之事物所蕴含的大道理,却很少能去体悟啊。

我曾有言,不失其所者久。柔弱之势,正是刚强之象的根本所在啊,刚强而不失柔弱之所,方是刚强持久不衰之要道。劝言天下号称人主候王者,应洞察微明之道,自处柔弱于外,收敛刚强于内,宁可外柔而内刚,不可色厉而内荏。这就如同,渊水至柔至弱,却是渊鱼刚健生命之根本。鱼之在渊,则可优游自如纵横翻腾,一旦脱离渊水的庇护养育,则须臾毙命,为鱼者岂可自逞刚强,而失其柔弱之所!所以,那些被候王看作治国利器的东西,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拿出来,在国人面前煊耀夸示。此所谓,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我此前之所以竭力主张“不尚贤”、“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不以兵强”,都是因为当今天下的诸候国君们,无不视这些东西为治国之利器,什么贤能之士、圣智之学、仁义之法、巧利之财、兵甲之利,统统拿出来炫耀于世,或以利诱,或以力威。殊不知,推崇贤能之士,却让爱民治国的贤人失去了健康的空间;推崇圣智仁义之学,却让抱一守真的有道之士没有了传真布道的平台;推崇机巧货利,却让天下财富失去了自均的渠道;推崇兵甲

之强,却使天下百姓失去了安宁的生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些显于当世的治国利器,纷纷失去其本来的生命力和应用的作用。殊不知,贤才能士的根本在于平民大众之中而非朝堂之上,圣智仁义的根本在于持守道朴而非伪装使诈,货利财富的根本在于知足自均而非囤积聚奇,兵甲之利的根本在于民心向背而非兵强马壮,这都是柔弱胜于刚强的微明之道啊!

说到此处,老聃突然正言厉色的说道。我另有一言,不得不说与你听,望你能慎之戒之。见老聃突然如此严肃,关尹子也赶忙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老聃说道,今我所言“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者,若无道朴之心者听之,则会将此甘守柔弱的微明之道,流为弄智使诈的阴谋之术,如果不加修持,按此行于军政商学之途,则很可能背离大道,造成祸国殃民之害,自己也难逃“不道早已”的结局,不可不慎!

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