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食物源性寄生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与性别差异 最小年龄3岁 最大年龄88岁
30岁高发,40岁、50岁、20岁次之
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
约高出1.3-2.5倍
流行病学
呈世界性分布
150种以上鱼种能感染三期幼虫 已检出我国东海25种鱼种、北部湾有15种鱼种 感染有异尖线虫的三期幼虫
幼虫对酸的抵抗力较强,胃酸增加其活动力
在下列温度和时间内幼虫可被杀死
来自百度文库 旋毛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 犬肉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及黎巴 嫩都有本病爆发流行的报告。我国大陆15省 (区、市)和香港均曾有局部爆发或病例报告。
比翼线虫病
偶尔寄生于人咽喉、 气管等,因食入含 幼虫的龟、鳖肝、 胆和血感染。多发 南美,我国报道,全球 约100例。
-borne
我国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种类
一、植物源性寄生虫病:
1.荸荠、菱、茭白——布氏姜片虫病:肠损伤 2.水草等——片形吸虫病(巨片形吸虫病、肝片吸虫病): 损伤性肝炎(易死亡)、幼虫移行症 (长菲第吸虫病)
二、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蝲蛄、溪蟹(中华绒螯蟹?)——卫氏并殖吸虫病:肺、脑 斯氏狸殖吸虫病:皮肤、 内脏幼虫移行症 (日本杯尾吸虫病、新繁睾吸虫病)
五、螺源性寄生虫病:(软体动物门)
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 脑炎
六、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
1.昆虫源性 (1)天牛、金龟等——棘头虫病:急腹痛、肠穿孔等 (2)炸蚕蛹、蚂蚱、天牛、金龟等—美丽筒线虫:口 腔逸出 2.龟血、蚯蚓、蛞蝓、蜗牛等(作偏方)—— 比翼线虫病:呼吸道症状 3.蛇血、蛇胆—— 裂头蚴病、舌形虫病 蛇胆——鞭节舌虫病:内脏幼虫移行症 (蛇血、蛇胆——肾功能衰竭)
(三)生殖 1.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3.世代交替
四、生活史
二分裂、多分裂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1.人际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
(1)只有滋养体期 (2)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期 2.循环传播型 3.虫媒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需一个以上脊椎动物。 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有性或
无性繁殖。
致病特点 增殖作用:破坏细胞, 播散作用 毒性作用 机会性致病 医学原虫的分类
转续宿主还包 括蟾蜍、蛙类、 蜗牛.鱼、虾等。
生活史简图
中间宿主福寿螺(大平螺) 其它螺包括玛瑙螺、短梨巴蜗牛、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
临床表现
主要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潜伏期 3-36天,平均半个月左右,起病急。
1. 发热
早期多有发热;热度不等,多为37.2~39℃,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2. 体温多于数日后降至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周。
2.神经系统表现
(1)头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头痛发作多属间歇性。
(2)颈项强直感: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症状、体征分离。
(3)感觉异常:多数患者可有不同部位(躯干或四肢)的感觉异常, 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或肢体麻痹。
(4)部分患者可有抽搐、癫痫、精神失常、嗜睡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昏迷,
棘颚口线虫病
偶尔寄生人体,幼虫在人体组织移行, 常因食入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泥鳅、黄鳝) 或转续宿主如蛙、蛇、鸡、猪、鸭等感染 本虫为主要的人畜共患病,泰国流行 严重。我国发现34例。
肾膨结吸虫病
偶尔寄生于人体肾,人的感染因食 入含第三期幼虫的蛙、鱼肉感染或 吞食生水终或水生植物的寡毛类环 节动物感染。全球共报道17例, 我国11例。
四、病原学检查
可从脑脊液、眼或其他寄生部位查见本虫幼虫或成虫,但阳性 率很低。
五、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表现多种多样,脑脊髓膜内多发长条形影或结节状 强化病灶和软脑膜强化是主要的表现。
六、注意询问病史
流行:
主要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地区。 我国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有扩散之势。 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为65.5%。 经口感染;幼虫也可以经皮肤感染人体。 防治:
为病情凶险征兆。
3.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特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 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氯化物 可轻度降低或正常,极少数病例可被检测到幼虫或成虫。 三、免疫学检查 常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金标法,检测IgG、 IgM抗体和循环抗原(CAg)。检测标本为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
可引起人类感染的异尖线虫主要有 简单异尖线虫(Anisalcis单纯的) 伪新地蛔线虫
(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
形态
幼虫:外形呈长纺锤形,长约12.5-30mm 无色透明,胃呈白色,两端较细,头部 腹侧有一明显的钻齿
体壁横断面为多肌细胞壁 肌层内有一对“Y”型的横向结构 肠壁由圆柱状上皮构成
预防
卫生宣教 尽量不生食鱼
从事餐饮职业者的特殊培训 食用冷冻储存后的海鱼
原虫概述
一、简介
单细胞动物,但结构简单、功能完整。
腔道寄生: 口腔 齿龈内阿米巴 肠道 溶组织内阿米巴 阴道 阴道毛滴虫 体液寄生 锥虫 脏器组织寄生 肝:溶组织内阿米巴 单核细胞系统:黑热病原虫 红细胞:疟原虫
二、形态和结构 (1)大小 小则2-3μm,大则100-200μm。 (2)形态 各异
片形吸虫病
终宿主为人、牛羊等哺乳类动物,因生 食带有囊蚴的水生植物或含童虫的牛羊 肝而感染。世界性分布,我国散发于15 省市,估计全国约12万病人。
棘口吸虫病
寄生于小肠,因食入含囊蚴的 淡水鱼、蛙类、螺类、双贝壳 类而感染,也可因食入含囊蚴 的水生植物感染。主要分布东 南亚地区。
弓形虫病
人感染弓形虫病途径有多种,但以经口感 染为主,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 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食品(如羊肉、猪肉、牛肉、 兔肉和鸡肉等)以及摄入被本虫卵囊污染的 水或食物为感染的主要途径。 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 高的有古巴、法国、英国、新加坡、东非和 巴西等国。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 形虫感染报告。
形态
第三期幼虫 (感染阶段)
成虫
幼虫
生活史:
成虫
寄生在鼠类的肺 动脉内
破肺血管至肺 泡,沿呼吸道 至消化道排出
虫卵 (在肺毛细血管内)
第一期幼虫
被中间宿主螺 等吞食
第二期幼虫
被终宿主鼠类吞食
第三期幼虫
被人类,蛙 类,鱼虾等 转续宿主吞 食
第四期幼虫或 成虫早期
在人体内可能移行途径:胃肠道-肺-脑-肺
纤毛虫
鞭毛虫
鞭毛虫
孢子虫
阿米巴
(3)结构 1.质膜 2.细胞质 基质:外质透明,凝胶状 内质颗粒状,溶胶状 细胞器:伪足 纤毛 鞭毛 细胞核:泡状核 实质核
三、生理 (一)运动 1.伪足 2.鞭毛 3.纤毛 (二)营养 1.摄取方式 (1)吞噬 (2)吞饮 (3)渗透 (4)胞口摄食 2.代谢和排泄 体表排泄 伸缩性(伸缩泡)排泄 胞肛排出 分裂时排泄
急性期——再次感染引起
胃肠壁水肿、嗜酸性细胞浸润、纤维 渗出、出血点和血管炎症,幼虫被嗜 酸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包绕
慢性期——初次感染引起 粘膜下层有局限性小指状或鸡 蛋大小的肿块时可见头端穿入 粘膜的虫体,并有水肿、出血 点、糜烂和溃疡
病理过程如下:
渗出期: 蜂窝组织炎症期 嗜酸性脓肿期 脓肿-肉芽肿期 肉芽肿期
目前无特效药物。甲苯咪唑为首选, 阿苯哒唑等。
注意饮食卫生
与
异尖线虫的成虫寄生于海生哺乳动物 的肠道内
人因生食海鱼肉而感染 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 传播的疾病和感染)
1960年荷兰报告第一例人体病例 立法:海鱼必须有24小时冷冻
1965年日本开始报告病例至今10万例以上
第三期幼虫在海生鱼类或软体动物内 脏表面 人摄入海生鱼类、软体动物内的幼虫 而被其寄生 海生鱼类、软体动物和人类均为转续宿主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但长 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以发育为 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起着转运寄生虫的作用而已)
成虫在海生哺乳动 物肠道 甲壳类被摄取
三、鱼源性寄生虫病
1.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病:肝损伤 棘口吸虫病(棘隙属):肠内,长期腹痛、 腹泻(河南鱼体感染40%) 异形吸虫病:肠损伤 阔节裂头绦虫病:寄生肠道内,并发贫血 后睾吸虫病:肝硬化 结合次睾吸虫病:胆囊内 肾膨结吸虫病(鲈鱼等):肾脏损害 2.泥鳅——棘颚口线虫病:幼虫移行症(皮肤、内脏),眼、 脑 多见(无药),(退黄疸,日本为壮阳剂) 3.海鱼——异尖线虫病:内脏幼虫移行症,急腹痛(无药) (鱼内脏表面,少数在鱼肉内)
与蛔虫幼虫感染相鉴别 1.幼虫呈多肌型? 2.2个“Y”结构?
临床表现
食道型:伪新地蛔线虫引起 胃型:老人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少见 小肠型:肠梗阻 腹腔型 胃肠外型 过敏与变态反应 9kDa蛋白
12588万例
胃 11629
异尖线虫引起
腹腔游离 17 例 大网膜、肠系膜各 6 例 腹壁、食道、卵巢、腹 腔、皮下、肝、口腔粘 膜各 2 例 胰、淋巴结、胸腔、咽 部各 1 例
肠 异位
567 45
胃 335
伪新地蛔线虫引起
肠 0 不明 10
诊断
——生食海鱼史可提示诊 断
胃壁异尖线虫可用内镜检查 肠管可用X光检查 血清学检查: 皮试、IHA、IFA、ELISA
初次感染10-20天出现抗体
再次感染则在24小时内产生抗体
好发季节
12月-3月 发病较多 7月-9月 发病较少 与渔期有关
-15 ℃ -20 ℃ 96h 60h
-30 ℃
-40 ℃
12h
9h
60 ℃ 2 ℃ -20 ℃
数分钟 50天 24小时 基本杀死鱼肉内的幼虫
治疗
胃型 肠型 内镜取虫 尽量保守,不急需时不手术
试用阿苯达唑(albendazole)体外抗幼虫试验 结果如下: 300μg/ml 400μg/ml 500μg/ml48hr 死亡
鞭毛虫、阿米巴、纤毛虫、孢子虫
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esis
主要导致脑管圆线虫病 脑的angiostrongyliasis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陈, 1935 历史:
1933年,由陈心陶在广东家鼠体内发现,并命名 1937年,Matsumoto台湾15岁男孩(患脑膜炎)体内发现 1946年,Dougherty 确定本虫 1960年,明确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脑膜炎病与本虫有关 1979年,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 1984年,大陆脑脊液发现幼虫 1995年,美国发现第一例病人 1997年,我国温州小流行,为我国首次暴发 2006年,北京暴发流行,共131例病人(无死亡病例) 迄今, 全球共3000多例病人
四、肉源性寄生虫病
1.猪肉——旋毛虫病:水肿、肌痛、发热 猪带绦虫病:寄生肠内 囊虫病:各组织内 弓形虫病:各组织内(多种未熟肉类) 人肠肉孢子虫病:腹痛、腹泻、贫血 2.牛肉、羊肉——牛肉绦虫病:寄生肠内 牛、羊内脏——鞭节舌虫病:内脏幼虫移行症 3.蛙肉、蛇肉、鸡肉等——裂头蚴病:内脏幼虫移行症 曼氏迭宫绦虫病:寄生肠内 蛙肉——棘颚口线虫:内脏幼虫 移行症
虫卵随粪便排出
虫卵在水中孵出 (第二期幼虫)
甲壳类被鱼、软体动物 摄入(第三期幼虫)
幼虫被海生甲壳类摄入 (第三期幼虫)
人摄取鱼和软体动物
生活史终止
终宿主
转 续 宿 主 转续宿主
转 续 宿 主
中间宿主
致病和病理
异尖线虫的幼虫被人食入可在口腔、扁桃体、 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钻入人体 65-70%在胃部,其次在小肠 病变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主要与幼虫的分 泌-排泄产物有关
肠管断面可见其内壁有“Y”型结构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海生哺乳动物体 内,以头部钻入宿主胃肠
产卵随宿主粪便排入海水,卵内幼
虫在10℃左右的温度下蜕皮一次进
入第二期幼虫
含二期幼虫的卵孵出幼虫,若被海生 甲壳类摄入进入血体腔蜕皮为第三期 幼虫 含第三期幼虫的甲壳类被终宿主吞 入即可发育为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