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

我市从2004年开始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已经完成了城乡居民户籍统一管理,教育培训、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基本实现无差别待遇,城乡人口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已经消除,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对照自治区要求,我们城乡一体化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农区财政投入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很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很低,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城乡发展还没有形成紧密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区为单位,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应尽快细农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这些年,三区大多编制过一些农区规划,但是现有的规划大多是以村为单位编制的,村与村、村与城之间的规划没有形成系统,而且规划标准也不尽相同的,缺少把城乡作为一个系统来综合统筹考虑的意识和理念,很难满足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新制定的规划,应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城乡资源利用、生产力与生活居住布局、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置、道路交通体系等。同时,各区都要建立统

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导组织协调机制或机构,统一组织研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协调解决影响发展的问题,组织实施相应的发展计划。建立定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项目信息发布及落实情况反馈制度。象招商引资一样,建立定期的“菜单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一览表及相应地实施途径,有效的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

二、积极探索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大农区居民转移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政策补贴、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措施,引导和支持农区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形成合理的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结构比例,减轻农村的多余人口负担,提高农业人均生产效益。二是积极发挥我市区域中心城市和相邻工业园区的互动作用,通过户籍、产业、生产力布局、投资方向等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调控,形成多层次、网络化、高水平的城镇化发展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地区城市群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吸引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完善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镇所在地的中心村为依托,就近吸纳劳动力转移,提供完善的商业、医疗、文化、信息、技术等公共服务,辐射带动农区发展的新的经济社会增长极,从而更有效带动农区、农业的发展。

三、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

结合当前“十个全覆盖”项目建设,参照招商引资工作

模式,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和支持二、三产业发展所形成的资本、管理和技术向农业和农区发展。以葡萄产业和高效种植为基础,吸引社会资金到农区进行农业近郊观光、葡萄采摘加工等高端的集生产性、休闲性、旅游性等综合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观光园区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繁荣带动周边农区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建立新型农业经济合作体,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农产品营销和金融服务组织,解决农产品销售和资金周转问题,以完善的市场销售机制,保障、促进农业生产。加强对农业合作体、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监督管理,避免造成新的农民失地现象,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四、积极探索实施农区综合开发

以农区“十个全覆盖”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服务体系,发展农区连锁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城乡一体的服务设施。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技术培训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物资资助和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条件和水平。推行以海勃湾区团结新村、新地村和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渡口村为重点的村庄示范工程建设,为村庄建设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探索实施综合开发,鼓励吸引有条件的企业到农村进行综合开发,建

设旅游村、特色村等,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建设的投资体系。探索研究农村宅基地合作建设模式,通过合作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带动生活水平提高和村容村貌改善,实现生活居住水平和条件的城乡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