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核心,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创新性、主体性、交互性、开放性、过程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等特征,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

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下面就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置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接着,要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教师从中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另外,探
究性学习需要一种心理保障。

探究是一种需求,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例如,在青岛版七下“平方差公式”一节中,我先创设了一个姐弟二人抢答12×8= 11×9= 102×98= 101×99= 32×28= 31×29= 的问题,结果姐姐答得又快又对,弟弟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进一步引入教材给出的探究问题,学生在完成了由(a+b)(a-b)
=a+ab-ab+b=a2-b2 的证明之后,教师问:我们能否用图形来证明平方差公式呢?怎样来证明呢?这些都是学生想要搞清楚的事情。

因为,在七年级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用图形证明代数问题的意识。

这种问题情境有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合理设置探究性学习内容,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内容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内容探究的成功与否,更能确保探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的目的。

虽然数学新教材中也提供了一些课题,但这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学生。

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不仅要使学生力所能及,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

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并将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

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所处的社
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内容。

如青岛版七下13.1“认识三角形”一节中,教材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性质只是通过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
到的,学生不容易理解。

这时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3cm、4cm、5cm、6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取三根将首尾顺次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拼成三角形?问题2,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问题3,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问题4,通过上述的动手操作,请猜想围成三角形,三边必须满足怎样的关系?问题5,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

三、建立新型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动手操作,相互交流,从“个体探索”与“群体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建立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
于学习。

总之,探究性学习方式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