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效果显著。
标签: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开放手术
手术成为现今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多需采取手术方案。常规开放性手术可有效恢复患者病症,但术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限制其使用范围[1]。经皮椎间孔镜基于微创技术发展而来,所具备的微创优势及应用效果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本文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析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表现、CT、X线、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1.62±3.7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8.41±1.56)年;观察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2.10±3.84)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8.52±1.56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手术,患者取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于病变椎间隙做切口约6~7 cm,顺次切开皮下组织,根据病变情况,做椎板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术,切除增厚黄韧带,硬膜及神经根粘连,予以松解;摘除髓核,行侧隐窝扩大术。术后引流,抗生素治疗1~2 d。
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患者经C型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进针位置,行局麻。取18G穿刺针穿透至椎间隙,取青蓝胭脂红对比显影液1~2 mL 注入椎间盘内,确定椎间盘结构及纤维环。置入导丝,逐级扩大工作通道至7.5 mm。切除突出的髓核,在直视下,根据染色椎间盘进行摘除,确定无游离的椎间盘碎块,以双极射频消融技术修复破损的纤维环。术后无需放置引流,抗生素治疗1 d,第2 d以腰围保护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1)观察患者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2]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功能,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该手术具备优势:(1)经皮椎间孔镜具微创优势,在局麻下操作,术中减少对硬膜囊、神经根的损伤;(2)术中可保护腰椎骨关节韧带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3)术中无需分离神经根与硬膜囊,手术创伤轻,术后卧床时间短[3-4]。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研究显示,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可促使患者腰椎功能尽快恢复,具较高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
[2] 韩康,高浩然,卞娜,等.经皮椎间孔鏡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868-871.
[3] 柳百炼,熊鹰,顾邵,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41(6):9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