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和技能,通过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

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出各种问题和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课的开始我从下面这个故事引入:老师生日将邀请三位同学参加生日晚宴,参与者需先找到老师的电话号码,号码在请柬中:第1位是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乘积,第2位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第3位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第4位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第5位是7的最小倍数,第6位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约数,第7位是8的最大约数,第8位是最小
的偶数。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拉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将“数的整除”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自始至终在一个颇有趣味的大情境中学习,关注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开放提问,提供思维空间。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掌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

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源泉,一个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人的思维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如教学中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多个不同的答案,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至少也能得出其中的一个。

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做可以充分的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促使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凸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课中,我在教学完新内容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是妈妈的生日,给你100元钱,除了买1千克肉和1千克鸡蛋外,利用剩下的钱,你还想买些什么东西回家去给妈妈庆祝生日呢?接着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多种商品的价钱,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自己想,或
小组合作,并根据所选的结果自己编一道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各自去动脑筋、想办法,结果想出了很多种方案,就连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也能想出一种解决方法来。

因此,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能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如何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通过拼摆各种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分组说一说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试试不同的两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根据各自的特点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摆和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四、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因
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先出示一组算式: 6÷3=2,60÷20=3,600÷300=2,6000÷3000=2,然后提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我都能及时评价,给予充分的表扬、肯定。

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

我马上表扬他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说得不够准确,鼓励他继续探索。

不一会儿,他又高兴地举起了手,还没等我喊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应该是这样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我又及时肯定他:“你真棒!但你说的只是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时的情况,同学们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马上有学生回答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

学生都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探究的热情大大提高,顺理成章地探究、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
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成长,教师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又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

这样就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