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模式课件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1、政策效应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农民盘活手中资产?保证耕地质量 ?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土地规模化经营扩大——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土地,奠定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构建多元服务体系的条件 多种经营方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家庭经营 ?集体经营 ?合作经营 ?企业经营 多种渠道资本涌入——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明确化,将吸引各行业各渠道投资进入农村市场多种投融资模式显现——多种资金进入农村市场,引入多种投融资模式共同进入?转移支付模式——政府各部门联动投资 ?复合投资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力,市场运作 ?小额贷款模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贴息贷款模式——政策优惠扶持小微 ?权益融资模式——土地使用权扭转融资 ?股权融资模式——土地使用权招股融资 2、土地流转运作模式 农用地流转定义 ?农用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是指农用土地的利用要由低效低值向高效高值转化,农用地流转从目前的流转模式上看包括农用土地的

所有权流转和使用权流转两个方面 农用地流转模式——股份合作模式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 农用地流转意义 ?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客观上要求农用地使用权实现流转。 ?改变小农经营模式、实习农业的大规模现代化耕作要求农用地使用权实现流转?农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实现农民非农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而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城乡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级差地租 一、问题提出 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城乡差距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中,城乡规划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使得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展。而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拥有的除劳动力之外的有效“致富”资产,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体现。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充分控制和分配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城乡规划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问题 1、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第一,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是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合法途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城市化、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集体所有制化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补充,保证了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对土地急剧增长的需求;第二,对土地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配套开发以及城市土地的综合管理利用。对城市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商,以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基础建设的任务分配到有能力的单位,从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土地征用方面:土地价格在土地征用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征用是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有偿征用农民土地的方式。在我国,征用农民土地后给农民较少的经济补偿,土地征用费占土地出让价格的比重很低,土地的收益分配混乱,加之政府对土地补偿费的截留,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此外,市价和土地征用价格的巨大反差,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类型经济组织之间的不规范流转大量存在,这种自发性的流转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带来诸多问题。如用地权不清晰、产生由价格和产权问题而发生的争端、土地资源的滥用等;其次,利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分配利用。土地竞拍的价格一般较高,尤其是房地产商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在高价得到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开发,造成房屋价格上涨、炒房现象严重。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收稿日期:2000-03-06;修订日期:2000-06-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731040)[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 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31040] 作者简介:刘盛和(1967-),男,湖南衡阳人,副研究员,在职博士生。E -mail :s liu @dls .iog .ac .cn 文章编号:0375-5444(2000)04-0407-10 基于GIS 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采用G IS 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1997年期间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空间聚类和历史形态分析。证实工业用地的高速外向扩展是北京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超常膨胀”的主要原因;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阐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中心和扩展轴的时空迁移模式。 关 键 词: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强度指数;空间分异;GI S ;北京中图分类号: F301.24;F293.2;N 945.1 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造成了巨量的土地浪费、资金沉淀及繁多的社会、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注意[1,2],以致于国家不得不在1997年采取全面冻结审批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一年的断然措施。历史教训警戒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严格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规律来制定 相关政策并指导开发活动。否则,任何主观臆断性的决策均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GIS 技术能够为城市研究的海量空间信息管理、分析、模拟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3]。本文利用GIS 技术对北京市1982年、1992年和1997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聚类和历史形态分析,旨在探索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与模式。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城市边缘区是观察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天然实验室[4,5]。本文选择北京城市边缘区作为研究对象,范围为39°40′N ~40°20′N 、116°00′E ~117°00′E,行政区域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顺义县的全部、昌平县、通州区、大兴县的大部分乡镇及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房山区、门头沟区的小部分区域。该区域的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从而成为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要目标区。在1982~1992的10年期间,北京全市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总面积为415.4km 2 ,其中的92%即集中在该研究区内。1.2 土地利用图件、数据的来源与分类 使用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来自于1982、1992和1997年三个时期的1∶10万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各时期所使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虽大致相同,但粗细不一。为了便于比 第55卷第4期2000年7月 地 理 学 报 ACT A G EOG RAP HICA SIN ICA V o l.55,N o.4July ,2000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 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 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运用总图设计合理利用土地

运用总图设计合理利用土地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合理利用土地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还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本文就从运用总图设计合理利用土地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总图设计;合理利用土地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中,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不仅使人们能运用的资源越来越少,还有部分土地资源为按图纸进行施工,都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不良因素。 二、老厂炼铁区改扩建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炼铁生产企业的建设可分为三类:新建的独立炼铁厂,新建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炼铁厂和改扩建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炼铁厂”新建的独立炼铁厂的产品主要是铁水和铸铁块,铁水运往别的生产企业,铸铁块则作为产品销往各地,炼铁厂的总平面设计灵活度很大,考虑的方面相对少些,设计起来也相对容易;而新建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炼铁厂和改扩建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炼铁厂的设计则麻烦很多,因为需要考虑怎样将铁水运往炼钢区制造成钢,怎样才能与现有运输路线相结合,怎样才能利用现有建构筑设施而不重复浪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生产的干扰等等,考虑的因素太多,因此增大了设计者的设计难度,也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后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建是在重新开辟的场址进行建设,而改扩建主要在老厂区域内利用原有场地进行建设或者进行一些整改”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前两种炼铁企业的发展形式很难满足,所以国内基本上都是老 厂的改扩建工程”五十多年来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独立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但是我国现有冶金企业大多是摊子大,工艺设备陈旧,技术装备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低下,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果不明显,对老厂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使改扩建企业与国际产业接轨老厂改造,是我国发展钢铁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的好路子,这一点,己被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工业的实践证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西欧等国家把大部分的资金投资于老厂改造,新建部分很少,资料表明,原苏联每年用于老厂改造的投资约占70%,美国占0.7%一0.8%,即使靠新建厂发展工业的日本,也非常重视老厂的改扩建。鉴于上述,我国发展钢铁工业走老厂改造的路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改扩建厂主要有下列两种发展形式: (1)在企业现有场地上,通过改进企业生产工艺和强化企业生产,扩大生产力。工艺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总平面布置,我国钢铁厂的工艺水平一般比较落后,就炼铁而言,国外采用胶带上料,连续供料,但是我国至今仍有一些企业采用的是斜桥上料。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都安县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共同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拟对都安县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资源现状 都安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县境南北长8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土地总面积4091.9平方公里,有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七大类。全县共有耕地面积526935亩,其中水田面积10477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8%,主要分布在澄江、安阳、地苏、高岭等乡镇的江河两岸平原地区及低丘、台地开阔地带;旱地面积421160亩,占耕地面积的80.12%,主要分布在其他乡镇的山坡、丘岗地带。园地面积31667.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2%;林地面积1347251.9亩,占县域总面积的21.95%,主要分布在板岭、下坳、百旺等乡镇,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93309.7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53%。交通用地30621.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未

利用土地3914227.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就有3102010.8亩,占未利地面积的79.2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建国以来的多数年份,本县耕地面积都在减少,以致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缩小,但人口数量却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大幅降低。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减少幅度一直居高不下,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 2、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全县未利用土地虽然占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但适宜开荒的荒草地仅有313997.9亩,仅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8.1%,而其他类面积就占到本类地面积的91.9%。可见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缺乏。 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本县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要道,交通便利,又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多种水果和粮量作物。但长期以来这一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仍然呈现单一结构,封闭式发展,以致效益增长缓慢。近年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展有特色的农林果特产,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还未形成高效益的用地结构,其地域优势的利用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仍需进一步完善。 4、土地利用比较粗放。本县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中低产面积均占相当大的比例,特产是中低产田和中低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 2.通过读图认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及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 均的特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2.我国的土地国策及基本农田 【教学难点】:1.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原因,利用图文资料进行讲解 2.我国的土地国策 【学情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较少,对外部世界缺少感性认识,利用地图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帆布是本节课的难点。各地地形复杂,气候知识也是较难的内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的原因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多媒体(优先),黑板教学,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地图,课本,黑板。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导入】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老师一天出去闲转,在一个地方就看见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还有的有一个碑性质的写着“基本农田保护界桩”,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吗?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好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自然资源中的一种——土地资源。就拿西双版纳来说:每一个地方,山上山下的坝子的土地利用方式都各不一样,有的有橡胶林、有的是稻田,建设用地那么我们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划分为几种? 学生:林地、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老师总结:林地、耕地和草地为农业用地,后面的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依次展示景观图让学生回答,最后展示结果。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龙源期刊网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作者:徐志民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10期 [关键词] 土地资源;利用;保护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278-01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资源。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作用,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这是政府和我们国土资源局每个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责无旁贷。 一、浅析目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土地却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虽说一直以来就有土地管理法,多年来国家一直也都在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可在实行过程中,由于执法力量不足,农村耕地特别是市郊、城郊的一些耕地被建筑建设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大肆挥霍土地。我国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用地形势极不乐观。 (二)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耕地、林地、草地、山地等资源均被利用,用地规模逐渐扩大。破坏耕地和植被,对森林和土地无节制地开采,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土壤被水力侵蚀,造成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主要问题,严重威胁着农村生态建设。 (三)土地沙化在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从城市到乡村轰轰烈烈搞建设、搞开发,冲淡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导致大片山林树木的锐减、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河流干涸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加上自然风力对土地的侵蚀,使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四)耕地肥力下降 由于水土流失和对土地重用轻养、施用有机肥过低,很多农民种地都不施农家肥,春天施一次性化肥,打一次性除草剂,整个夏天不用再打理土地,坐等秋天收获。这种化肥投入结构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班级高一(2)班 学号 25 姓名李文瑞 摘要:分析土地资源的种类、状况,针对其概况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分布可持续利用 一、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 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 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分类: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 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土地资源 三、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1、自然资源分为那两类? 2、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 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出示幻灯片 提问:从刚才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1)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农业用地? (2)哪些是非农业用地? 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幻灯片展示)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读图了解,后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总类齐全,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承转: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土地资源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2、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读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思考下列问题: (1)哪些属于可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2)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 (3)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小结: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

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姓名:祝克文学号:1014040114 班级:10土管 土地管理学 作业:运用土地的特征与功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理解为什么“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土地的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由人类所创造。且土地绝非人类劳动的成果,它的生产与存在不以人类意志而转移。(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面积为地球表面所限定,人力是不可能创造土地、消灭土地或用其他生产资料来代替。(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每一块土地都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不能移动。(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不同的土地单元,所处地形不一,水分、养分都有所差异。(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是可更新资源。 土地的功能(1)土地的负载功能(2)土地的养育功能(3)土地的仓储功能(4)土地提供景观的功能(5)土地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我国土地基本国情我国土地面积总面积大,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耕地更少,耕地总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且退化严重,现有耕地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匮乏城市村镇建设存量土地潜力大。在管理方面,建设用地总量失控,耕地大量流失,土地违法情况严重,难查处,缺乏建设用地调控机制和农地非农化的约束机制,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之后,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1、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 我国的总面积虽居世界第三位,同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但是,我国有12亿人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2.0亩,只及世界人均数的1/3,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47,美国的1/4。从土地利用的结构来看,耕地、林地、牧草地比重少,人均面积少。世界总土地面积中,农、林、牧用地占63.3%,而我国只占47.8%。世界人均耕地为4.52亩,林地为13.6亩,牧地为10.37亩;我国人均耕地为仅1.8亩。这一特点表明,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土地资源十分贫乏。 2、山地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小 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仅占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74个国家的1986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和永久性农作物用地,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30%,在世界各国中居第67位。在全世界26个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仅高于日本、孟加拉国,居第24位。我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1.8%的人口。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说明我国耕地的人口承载力正在逼近极限。

土地多功能利用与土地利用转型发展

理论探讨 土地多功能利用与土地利用转型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小青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土地利用转型发展史。从史前时期至今,土地利用经历了从自然生态空间向集约型农业空间和城乡建设空间的快速转型。转型的经验表明,土地单功能利用以商品性生产主义至上为理念指导,是快速、高效积累物质财富的必然途径。然而,土地单功能利用往往导致具有多功能属性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快速消耗,对土地利用转型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创新发展时代。树立自然生态空间约束意识,强化土地多功能利用,推动土地利用转型发展,倒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是这一时代土地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构建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 运用土地多元功能的耦合关系,实现土地社会、经济与生态子系统“联合生产”,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宗旨。鉴于土地利用的主体差异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动态性,构建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和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三种模式。 一是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该模式由具有不同单功能利用方式的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其主要特点为:不同土地单元具有水平相当但类型不同的单一功能利用方式,这些利用方式往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功能互补性;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较低,但土地功能利用强度提升以土地单元规模扩大为依赖;能够快速积累物质财富,但土地资源消耗较大。 二是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该模式由处于不同功能演化阶段的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其主要特点为:部分土地单元具有较低水平的单一功能利用方式,另一部分土地单元具有较高水平的单一功能利用方式或者多功能利用方式,二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功能互补性;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比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有所提高,但土地功能利用强度提升以土地单元规模扩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共同决定;能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消耗比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低。 三是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该模式由处于相同功能演化阶段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土地单元在空间上融合而成。其主要特点为:每个土地单元具有相同水平的多功能利用方式,这些利用方式往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错位发展;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比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更高,但土地功能利用强度提升主要由资本和技术投入决定;能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对土地资源消耗比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更低。 2018.4土地科学动态13

{商务版}2019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课时练《3.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课时练 3.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单选题 1.根据土地利用情况,我们把已经利用的土地资源分为() A.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 B. 城市、农村、牧区、城镇 C. 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D. 沼泽、沙漠、平地、山区 2.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严重,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破坏的是 ( ) A. B. C. D. 3.下图表示我国林地分布的简图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江西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4.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水田 B. 旱地 C. 林地 D. 草地 5.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 属于平原地区 B. 年降水量稀少 C. 以水稻种植为主 D.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6.读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分布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多样,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

A.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B两地,其中A以水田种植为主,B以旱地种植为主 B. C表示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及西南地区 C. D有大量的草原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完成下题。 7.由甲到丙反映的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 A. 城镇建设挤占 B. 水土流失严重 C. 风沙危害加剧 D. 污染严重 8.针对上题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合理的是 ( ) A. 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 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9.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漫画反映的是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________问题。() A. 乱占耕地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滥砍滥伐 10.下列地区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 内蒙古高原——耕地 B. 大兴安岭——林地 C. 华北平原——草地 D. 塔里木盆地——林地 11.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 东北、华北 B. 东北、西北 C. 华东、华南 D. 华南、西南

浅淡对土地的资源合理利用地认识

浅淡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土地形势严峻,正确认识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土地资源特性及现状 我国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在土地实际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城镇建设占地加剧、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工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供需矛盾尖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二、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土地利用的现实情况,我们需要彻底摒弃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道路。 (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用地清理,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二)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划定耕地保护区;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三)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 (四)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我们要根据其具体特征,因地制宜的加以开发利用;大力开展大江大河及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作,启动各项防护林工程和绿化工程,最大程度的消除由于洪水、风暴和人为破坏带来的各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土地污染的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根据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加快土地市场化建设步伐,建立土地权属有条件的市场流通机制;政府管理土地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供求平衡实行宏观调控;确立法律在土地管理中的权威地位,在土地立法、司法和监督等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早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模式选择初探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模式选择初探 观察 eWS 阅读提示:2010年9月2日,全国国土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如何处理好国土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健全完善规 划体系,是本轮国土规划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当前,城乡建设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越来越凸显重要性,从空间规划体系的角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具有重 要意义.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模式选择初探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历 经多年的实践,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过 程中,在传统技术导向规划模式基础上强化规划的 公共政策属性.主体功能区规划更是直接将国土空 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近年来,国务院先 后批复了多个空间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等国家和市级空间规划,东北地区振 兴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较大区域规划, 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等10余个较小区域的规 划. 多种多样的空间规划不断发展,规划之间需要 更好的协调与衔接,客观上决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的 发展以及模式的形成离不开规范有序的空间规划体 系.总结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土地利用规划 模式.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基于空间规划体系的中 国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对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土地

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的"四大 典型" 纵观各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其城市规划,国土 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关系,各有不同.国际发达国家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高平蔡玉梅 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日本模式:与国土规划并行 二战后,日本的土地利用规划从国土规划中分 离出来,称为国土利用规划.1974年的《国土利用 规划法》明确规定必须制定国家及各级国土利用规划.国土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土利用方向所制定的一种起行政指导作用的规划,是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角度,确定国土利用的基本方针,用地 数量,布局方向和实施措施的纲要性规划.国土利 用计划分为全国级,都道府县级和市町村级.国家 编制国土利用规划,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编制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在城市地区,农业地区,森林地区, 自然公园地区及自然保护区内,以调整土地利用方向,明确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原则和限制措施为 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与国土利用规划的城市区域大体相同,城市规划法只适用于城市规划区.? 英国模式:隶属城乡规划 英国是最早开展城乡规划立法的国家,没有 单独的土地利用规划,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相对应的内容属于城乡规划的一部分.1942年以前,其城 乡规划事务一直由卫生部负责.2006年成立了社区和地方政府部,接替原副首相办公室职责,内政部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三种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三种本文介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出让方式是指国有土地的代表通过什么形式或程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使用者。按照《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有三种,即拍卖、招标和协议。一块具体的土地,到底采取上述三种方式中的哪种方式出让使用权,要根据出让土地的具体情况和土地的用途确定。《房地产管理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一)协议。 协议出让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有意受让方直接向国有土地的所有者代表机关提出有偿使用土地 的愿望,由国有土地的代表与有意受让人进行协商,以便就有关出让事宜达成一致的出让方式。以协议方式订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议定合同条款时,特别是确定土地使用费方面,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这种协议方式一般用于以公益事业或福利事业为目的的用地的出让。 关于协议出让的程序,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根据各地的有关规定和实践,协议出让的程序大致是: (1)申请。即有意受让方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向国有土地所有者的代表机关提出用地申请,并提交相应的用地意向书。 (2)协商。即由土地所有者代表与有意受让方就有关事宜进行反复的谈判,逐步达成一致意见。 (3)签约。即用合同把双方协商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确定下来。(4)领取土地使用证,办理土地使用登记。 (二)招标。

招标是指代表国家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管理部门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要约邀请,招引他人投标,然后根据一定的要求从投标者中择优确定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出让方式。以招标方式订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受让人。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开发性或有较高技术性要求的建设性用地。 参照我国有关招标的规定以及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实践,招标出让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1)招标。即由招标人发出招标通告,由有意受让人提出招标申请,然后由招标人根据确定的投标人资格范围,对有意受让人进行资格审查,最后向被批准的申请人发送招标文件。 (2)投标。即有意受让人申请投标,经招标人资格审查批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交纳投标保证金,然后将密封的投标书投入指定的信箱。 (3)开标,评标和决标。即招标人会同有关部门并聘请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由评标委员会对有效标书进行评审,决定中标者。 (4)签约。即中标者在接到中标证明书后,在规定的日期内持中标证明书与招标人签订出让合同,并支付规定数额的定金。 (5)领取土地使用证。即中标者缴付合同规定的全部出让金后,向国有土地所有者代表办理土地使用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三)拍卖。 拍卖也叫“拍让”,是指土地所有者代表在指定的时间、地点组织符合条件的土地使用权有意受让人到场,就某一土地的使用权公开叫价竞买,按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一种出让方式。以拍卖方式订立土地使用出让合同,国家可以获得较高的土地使用费,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已经开发成熟的商业性用地使用权的出让。 根据我国土地使用权拍卖的有关规定和实际做法,拍卖的一般程序为: (1)由土地所有者代表发出土地使用权拍卖公告。 (2)应买人凭保证金收据领取编有号码的报价牌进入拍卖场所。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教材是学习“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通过图文、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增强以法管制土地的意识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化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教师归纳: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么既然土地如此重要,人类又是怎么利用土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教师建议:假如你小组有一块和我们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设计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规划土地利用,得出土地利用类型,在对各种类型进行补充、归类。1. 赏诗歌、图片,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诗、 映的内容。 2. 出 解 作品: 展示 设 用类型示意图,学生讲解。 学生作品展示显 的 型示意图, 讲解。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的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的国策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随着人口增长,这个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国的国策。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①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②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③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的生产力水平较差④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⑤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 我国与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数量的比较表h㎡ 我国国土总面积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现有耕地1.3亿公顷左右,其中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l460个县0.7亿公顷耕地调查成果资料汇总可知我国耕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无障碍因素的优质地只21%;土壤有机质小于6g/kg的耕地约占10%;缺磷耕地占59%,缺钾占23%,水土流失的占34%;沙化占7%;低洼易涝占6%;含盐大于3g/kg占5%;潜育化水稻土占3%。近年来,由于只种不养,一些高产稳产的土壤也出现了肥力衰退的现象。总的看来,耕地土壤

肥力水平不高。因此,培肥土壤是今后的一个战略措施。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 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 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 亿元。 2.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 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

土地利用与规划原理与方法

1.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者说为手段,利用土地特性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活动过程。 2.衡量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是经济、生态、社会。 3.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 4.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重点是对土地在产业部门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各类土地的结构与布局问题,而不涉及土地利用的具体方式、方法,它仅仅是实施土地利用的相关措施。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土地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运筹协调,合理安排的长期性战略计划。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与特点:1)总体性2)长期性3)战略性4)宏观指导性5)政策性6)综合性7)动态性 8.按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为便于对土地利用实行分级管理,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全国、省(市、区)、地(市)、县、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明确规划期间的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二)确定各类农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三)确定规划区域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交通、矿工企业、水利工程、旅游、特殊用地等的规模和布局。(四)提出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规划。(五)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六)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七)因地制宜的开展专项规划工作。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方法:1)现有资料分析与实地勘测相结合,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部门、单位土地规划相结合,3)土地的数量分配与空间配置相结合,4)坚持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的工作方法。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普遍采用的模式有总体蓝图模式、指控控制模式、土地利用分区控制模式。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一)图件成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二)文字报告成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3)专题研究报告4)总结报告。(三)附表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2)耕地规划平衡表。3)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明细表。4)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5)土地利用分区面积统计表。6)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7)乡(镇)规划前后各类用地面积表。 1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全区域各类土地的利用类型、质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等方面所做的分析,明确本区域土地资源潜力及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规划依据。1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数量、质量、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后备资源及其潜力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述。 1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1)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2)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3)发展过程地域对比法。4)同类地域横向对比法。5)不同地域横向对比法。6)不同级别地域对比法。7)多维灰色评估模型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的应用。 16.1)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农业用地率=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5)粮食作物复种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占耕地面积×100% 6)建设用地占地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交通用地面积)×100% 7)载畜量=放养各种畜生总头数/放牧草原面积 草场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容许载畜量 8)水面利用率=以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9)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地面积/用地总面积 10)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 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2、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单宜性和土地多宜性评价两种。 3、土地生产力潜力的概念 土地生产力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一定区域内的土地针对某种用途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 4、土地生产力潜力的影响因素:(1)人类难控制因素(2)人类可控制因素 5、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一定区域、一定规划期内各业用地规模和动态变化所进行的预测。 6、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是从规划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条件入手,分析研究规划期内各类用地的需求量,寻求解决规划地区人地矛盾的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对策,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步骤、方法和途径,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7、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1)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2)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8、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态不断推进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种。主要指标法描述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常用指标有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人口比例指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土地利用指标是指非城市用地转为城市用地的比例。 复合指标法是采用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四方面指标,即:(1)规划区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