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最终要靠村书记为首的村级两委团结带领群众去落实。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已被中央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新形势之下,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深刻变动,农业的经济体制正在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深刻变化。

所有这些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建设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按照中央组织部近期颁发的《关于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标准,我们对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村书记的状况进行调研。

一、当前我县农村村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村支部书记思想素质不过硬、清正廉洁不到位
《意见》中对村支书提出的选任标准是,思想素质好。

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强,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事公道,廉洁自律。

而实际情况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受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部分村党组织生活涣散,一些支部书记放松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动摇,没有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一切向“钱”看。

部分支部书记不是执政为民,而是唯上唯书不唯实,处事不力、办事不实,为人不公、做事不廉,甚至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被群众戏称为“政治淡化、思想退化、宗旨弱化、纪律松化”的“四化”干部。

相当多的人“想方设法”当支部书记,不是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奋斗,而是为自己在仕途上、物质上捞到好处,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导致基层党组堡垒的作用严重弱化。

当然,在村支部书记中,绝大多数支部书记的思想觉悟、工作作风是过硬的,他们“讲党性、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他们“吃苦、吃亏、干事、干净”。

在日常工作上,他们能够按照《意见》的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当地实际,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生产、生活等问题。

“为官一任,造福一村”,加强村民群众教育,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选拔干部的方式不完善、支部书记活力不足
目前村书记的选任方式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主要存在如下不正常的现象:一是有些乡镇为实现“组织意图”,对村书记采取“内定”的方式。

二是“少数人选书记”的方式,即“党内选举”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村书记在村民中的公认程度及个人威信就很难提高,实际工作中缩手缩脚,难以服众。

这种方式产生的书记“老好人”型的比较多,不得罪人,也不作为。

我们对“老好人”书记作下面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处人处世一团和气,不得罪人。

“一生献给党,老了还要儿女养”,这是他们普遍的心态。

三、就是老实人,这种书记是在多方矛盾的夹缝中产生的,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当书记也就是个摆设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村支部书记也就丧失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村支书记活力不足,两委
就更难形成合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现象,在拓宽村支书选人渠道、改进选人方式上,《意见》提出从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党员中选任,同时鼓励企事业等单位的优秀党员回村担任。

选拔任用村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按规定程序,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

可以肯定,《意见》的实施对完善农村支部书记建设、推动全村科学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支部书记经济模式落后、措施不力,农民不满意
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

目前,农村支部书记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小康。

对领导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实力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有些甚至束手无策,以致成了看门守村的“留守书记”。

由于人权、财权、事权的非常有限,目前,许多想有作为的支部书记往往利用个人与上级政府的关系,力争上级的财政支持,以便在上级扶持下有一点作为。

或有的书记依靠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家族影响力,带领农民搞些规模稍大点的养殖业或加工业,但由于创新能力差,高投入低产出,对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明显达不到力度。

《意见》对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明确指出,要带来农民致富。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早日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农民当前最关心的就是增加收入,他们支部书记的期望值过高,把书记当作“经济能人”,迫切要求书记能够帮助、引导、带领他们迅速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因此作为农民致富领头雁的支部书记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搞活农村经济,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的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有”要求,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村级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把农村经济能人选进村级班子。

一、要选好配强村两委会主要干部。

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重点在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致富能人中大力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上来。

二、严格按照《村民换届选举法》把致富能人吸引到领导班子中来,注意挑选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做到公正选择、正规培训、动态管理、大胆使用,为下一步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层人才保障。

(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村级党支部组织群众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创新农民增收模式,引领群众创建各类经济联合体,不断完善“支部+协会+农户”、“支部+产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市场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让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搭建农民增收新平台。

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新载体,实现党建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结合村情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方式,采取闲置资产租赁承包、招商引资、创办经济实体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党支部开展助农增收活动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人才支持。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引领农民增收本领。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

各级党组织要制订明确的培训计划,采取专题辅导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的实际考察培训、实践基地培训和党员电化教育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培训,真正把党员干部培训成有技能、会运用、有产业、促增收的农村经济能人,推动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

三是丰富培训内容。

在重点培训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技术的同时,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守土”培训和“离土”培训创收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农民群众开展外出务工性的非农行业培训,引导农民向加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群众的工资性、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

四是加快“能人”党员发展步伐。

要加大党员发展力度,重点在种养业致富能手、农村经济能人、外出务工返乡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壮大农村党员队伍,示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四)加大涉农部门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在农民增收中的职能作用。

一、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涉农部门积极开展为农增收活动,要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中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帮助农民群众增收。

二、深入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大力落实帮扶措施。

每一个部门(单位)都要确定一个帮扶村,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个被帮扶村的困难家庭,开展各类帮扶活动。

坚持“思想扶志、发展扶业、生产扶技、政策扶贫”原则,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技能培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加强引导,发挥典型示范推动作用。

四、提高农民收入的最大“瓶颈”是资金短缺,因此相关涉农部门中的财政、信贷部门应该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多得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金融部门应该大力加大推广小额信贷的扶持力度,为农民增收发挥出“四两拔千斤”、“一石三鸟”的功能。

(五)适当增加村级干部报酬待遇,激发村干部带领群众增收的活力。

首先,对现任村干部的工资实行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每月底由县财政局将村干部月工资总数拨付给乡镇,基础工资由乡镇按照标准按月发放给现任村干部,其次,增加报酬提高待遇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重要是相关领导应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优秀的村干部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在适当时候可以
考虑他们的养老保险,做到让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他们深有体会的感到:在农村基层工作虽然很苦、很难,但只要脚踏实地,还是可以大有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提高农民群众收入,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把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配套,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