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编导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文艺编导笔记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一章电视文艺的初创与成型
第一节电视文艺节目的初创与成型(1958—1965)
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1958年5月1日19点
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和电视报道剧的诞生,1958年6月15日
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是1958年6月26日的残废军人的文艺演出。
第一次大规模文艺实况转播是1959年10月1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文艺晚会实况。
第一次在电视上举办综艺晚会是1960年的春节,有诗朗诵、相声、歌舞等。
第一个电视文艺专栏是1960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行的固定节目,已经设置了新闻、少儿、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十几个专栏节目,与文艺相关的曾有《电视台的客人》、《美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等节目。
第一个大型电视文艺节目《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961年4月20日节目内容与镜头的总体设计是黄一鹤,邓在军负责镜头切换,沈力解说,中央广播乐团管弦乐队演奏。
第一个专业晚会《笑的晚会》播出,1961年8月30日,内容全是相声
第二节文革期间文艺节目的状况
1969年7月1日起每周都用一定的时间反复播放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沙家浜》等八个“样板戏”
71年起又陆续播出京剧《龙江颂》、《杜鹃山》,舞剧《沂蒙颂》等。
70年11月18日还开始播出“教唱‘革命样板戏’选段”节目。
娴熟的现场切换技巧以及与其他工种的默契配合也是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功和重要的工作特点。
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试播,并在10月1日正式播出,转播了国庆白天的部分活动和晚上的焰火晚会实况。此时中国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彩色电影。
专场录像
专场录像是导演对作品进行精心的电视加工所采取的方式
导演对镜头进行认真设计,演出者专门为电视录像而进行表演。录像过程中为配合镜头拍摄,表演进程要经常被中断或打乱。
第二章电视剧的巨大发展
第一节电视剧的快速复兴
第一部电视剧《三家亲》(许欢子、蔡晓晴导演)是我国第一部外景制作的电视剧。粉碎“四人帮”后
长篇连续剧的兴起
导演水平的提高
制作实力的增强
市场经济的逐步渗入
境外作品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初
香港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霍元甲》,
台湾的《一剪梅》
日本的《血疑》、《姿三四郎》,
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
第二节电视剧的成熟 90年代
90年代中国电视剧跨入成熟时期,剧作极大丰富。栏目化播出方式对电视剧内容、结构、形式的影响
1988年的《家教》就采用了棚内搭景、多机拍摄的方法
上个世纪所90年代初,《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都是以室内剧的形式制作的
《我爱我家》还开创了内地情景剧的先河
这类电视剧兴盛的更直接的原因是我国电视整体走入了“栏目化”时代,使电视剧的演播观念发生巨大转变。
港台、日韩等国电视剧对我国电视剧的影响
1 国内偶像剧的兴起《将爱情进行到底》
2 引起从电视文艺节目播放角度对现实社会的深入了解、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第三节新世纪电视剧的多样化与类型化
电视剧独立门户,今天的电视文艺节目概念已经不包括电视剧王扶林、杨洁
“影视合流”实际上也意味着当今电影和电视剧创作规律的统一
第三章电视文艺的栏目化
“栏目化”是将电视上呈现的文艺进行“电视化”的重要手段,对电视文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栏目化的运作和管理机制:
时段固定,各部门和节目负责人之间减少了诸多争执,从而更多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同时由于时长准确,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可以及时调整相应时间的节目进行弥补。
“制片人负责制”——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的管理体系相应
于是有时“栏目化”也成了“制片人”制的代名词。不过这个改革是分阶段逐步完成的。
节目以“栏目”作为日常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样式
主题或形式相关的、时间相对短的内容被划入“版块”或段落进入栏目,然后被串联成一个整体在一定时间进行系列性播出。
其播出有一个周期安排,一般以“天”或“周”为循环。于是栏目化也是节目编排有计划、有条理的象征,使节目便于观众收看。
第二节综艺栏目的逐步兴起
1981年元旦开播的《万紫千红》,成为中国电视文艺史上第一个综艺样式的栏目。
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节目陆续推出了《艺苑之花》(编辑加工地方台节目)、《音乐与格言》、《曲艺与杂技》、《音乐与舞蹈》、《周末文艺》(精彩文艺节目的组合)等一批栏目,而此时广东电视台称已有80%的节目实现了栏目化
1988年,中央电视台的《周末文艺》播出了《人与人》系列,当时称为“电视小品”或“专题文艺”,共14集。
1990年3、4月份,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电视文艺栏目就此真正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
主持人与栏目间形成相辅相承的关系。好的主持人有助于栏目地位的提升,而好栏目也能够提升主持人的感召力和知名度。
第三节文艺栏目的专业化
电视栏目的专业化趋势
星光奖的奖项设置改革:促使电视文艺节目有了新的类型划分,创作人员更加职业化
1993年的第七届“星光奖”评选开始按照电视文艺本身特有的内容形式特点来设立奖项,设有综合性文艺节目、专题类文艺节目、音乐节目、歌舞节目、戏曲节目、曲艺杂技节目、电视戏曲小品节目等七个门类奖,这充分说明广大创作者对进入电视的艺术本体重新进行了思考,以求更深入地探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另外,“星光奖”还设立了栏目奖和撰稿、导演、编辑、摄像、美术、照明、化妆、音乐音响等单项奖。这些单项奖的设立,是以制作流程的专业化和行业的职业化为支撑的,也标志着电视文艺创作队伍的成熟。
专业栏目支撑起频道的专业化
电视节目“专业化”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是在各种媒体高度兴盛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建立在节目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必然选择。
娱乐游戏节目及产生的动因
上世纪9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受众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电视文艺节目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电视文艺节目在整个编导过程中市场因素方面的考虑更加重要,节目制作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