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江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历程(1977年——1992年)
审稿:
撰写:靳宾
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澄江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历程
(1977年——1992年)
第一章乡镇企业概述
乡镇企业是一个特殊的名称、特殊的现象、特殊的群体。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叫社队企业,即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澄江县的社队企业发展起步于1979年,历届县委、政府非常重视乡镇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始终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各种联营企业、合伙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根据新的情况,1984年党中央4号文件把社队企业改叫乡镇企业,它包括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合伙)办、户(个体私营)办四个轮子。

乡镇企业从实际上讲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概念。

从所有制形式上看,它包括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合伙)办、户(个体私营)办、股份合作制办、中外合资、合作办等多种形式;从产业分布上看,它从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以及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等一、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企业的组织形式上看,它既有公司制、也有合伙制,更多的是个人独资;从企业的规模上看,既有大型企业,但大部分是中型和小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

乡镇
企业从综合性上可以概括为“四多”,即多轮驱动、多轨运动、多元投资、多业并举。

1992年,全县乡镇企业达3440个,比1989年的1662个增加1778个,增长107%;从业人数11878人,增加2574人,增长27.7%,固定资产6839万元,增加6569万元,增长24.3倍;总收入10473万元,增加5316万元,增长103%;工业产值655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1%,比1989年增加3682万元,增长128%;上缴税收365万元,增加262万元,增长39.3%,实现利润712万元,增加422万元,增长146%。

分行业,1992年建材收入2611万元,增加406万元,增长18.4%;建筑收入2755万元,增加1588万元,增长136%,红砖达3.2亿块,减少5352万块,下降14.3%,水泥5.17万吨,比1989年的1.11万吨增加4.06万吨,增长366%;钢材4200吨,增加1877吨,增长81%;耐火材料4857吨,增加1074吨,增长28.3%。

第二章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澄江县的企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乡镇企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发展。

1977年至1992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7年——1978年)
这个时期澄江县社队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经历了发
展到限制,发展再到发展的过程,社队企业在挫折和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社队企业处于探索徘徊阶段。

到1978年,全县有社队企业89个,从业人员1963人,营业收入300万元,工业总产值14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利税总额81万元。

第二阶段(1979年——1983年)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拨乱反正,对长期以来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一些“左”的做法和认识作了纠正,并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队企业也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

在此之后,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使各级党政领导明确了方向,解除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顾虑,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队企业的发展初步造就了一个适宜的社会经济环境。

总的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对社队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计划、供销、贷款、税收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成为社队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澄江县的社队企业从这一时期开始获得较大的发展。

到1983年,澄江县社队企业共有41个,从业人员2741人,营业收入883万元,工业总产值769万元,利税164.8万元。

第三阶段(1984—1988年):
1984年初,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

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当时农牧渔业部向中央呈送了“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正式改名为乡镇企业,由原来的二个轮子(社办、队办)改变为四个轮子(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同时发展,由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改变为六大产业(农、工、商、建、运、服)同时并进,采取了“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的方针。

特别是1985年、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两个1号文件和1987年5号文件,都结合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若干要求和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为乡镇企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宽松的外部环境,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一次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在此阶段,澄江县红砖窑已达33座,先后兴建了澄江磷化学工业总公司、吉花水泥厂、西浦水泥厂、左所水泥厂,组建了6个建筑公司,44个施工队。

到1988年,澄江县乡镇企业2237个,从业人员10210人,总收入4468万元,工业产值3091万元,实现利税635万元。

第四阶段(1989年—1991年):
1988年之后,物价上涨,财政信贷失控,钞票大量发行,不正之风盛行,经济和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采取紧急措施,压缩基本建设,调整产业、行业、产
品结构,对乡镇企业也采取“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针,在税收、信贷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措施减少了,政策上也明确规定“乡镇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应主要靠农民集资筹措”,“进一步提倡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农副产品和当地原料加工”。

直至1990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保障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其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乡镇企业发展处于整顿提高阶段,到1991年,澄江县乡镇企业2797个,从业人员10165人,总收入6189万元,实现利税722万元。

第五阶段(1992年):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对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进行了又一次重大理论和政策的升华,确认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不懈地搞好乡镇企业。

之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体制环境。

先后有云南澄江磷化学工业总公司黄磷三厂、龙凤黄磷厂、华业公司、金龙公司、冶钢黄磷厂、盘桥公司、志成公司、广龙磷酸盐厂成立。

下面请看《澄江县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表(一)、(二)及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1978年增减一栏表》: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1978年增减一览表
单位:万元
第三章产业的变化发展
第一节红砖走向全省市场
1978年以前澄江县的砖瓦生产,采用小黑窑烧制。

农民企业家、全国建材劳模、万海砖瓦总厂厂长侯继华,在多年从事砖瓦生产实践中,不断改革技术,经过5次改进,发明了土轮窑焙烧红砖。

此项技术1980年获玉溪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6年,每座窑年产红砖由原来的30万块提高到700万块,提高20多倍。

1986年8月至1987年5月,侯继华又进行了土轮窑烧半干砖坯的技术革新,在科学的燃料配方工艺中,每块砖成本降低30%,这项革新成果,先后在县内推广。

1989年县内红砖厂发展到8座,年产量达6500万块,红砖一度时间出现过剩趋势。

为寻找红砖的销售市场,发挥技术优势,县委、县政府领导极为重视,亲自出马,抽调主管局干部带着乡镇领导和企业的厂长到昆明、曲靖、红河、文山、保山、昭通、西双版纳等地寻找粘土资源,考察销售市场。

在有资源,有销售市场的地州县大力发展红砖产业。

在全省范围内,万海办事处在昆明的竹园、大波、安宁以及文山、曲靖、宣威建办红砖厂6座。

广龙办事处在昆明的石闸、白龙寺和曲靖建办红砖厂3座。

左所办事处在昆明的长坡及文山、曲靖建办红砖厂3座。

龙街办事处和双树办事处在昆明、文山、宜良建办红砖厂4座。

右所乡旧城村公所、吉花村公所、右所村公所在昆明、宣威、文山建办红砖厂5座。

从业人员达4107人,年产红砖3.5亿块,占全地区
红砖产量的50%,占全县乡镇企业产值的45%,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红砖的生产成为澄江县乡镇企业的经济支柱。

到1992年底,全县共有红砖厂32座,年产量达2.95亿块,其中:县内11座,年产量9000万块,昆明15座,年产量1.35亿块,曲靖4座年产量7000万块。

第二节水泥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西浦水泥厂“抚仙湖牌”水泥远销东南亚三国
龙街镇忠窑办事处于1985年5月在西龙潭后龙洞右侧山脚兴建西浦水泥厂。

设计生产能力4万吨,占地40亩。

经1989年、1990年两次系统全面的技改后,达到年产3.5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总投资473万元。

1991年投资130万元,进行技改,安装了电脑控制系统。

多年的水泥生产,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

全厂160名职工中,有技术职称的工艺工程师1人,助理经济师1人,助理会计师1人,技术员11人。

厂领导注重产品质量,对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配方,1992年度生产的3.64万吨水泥中仅425号水泥就达90%以上,经化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出厂水泥合格率达100%,富裕标号100%,袋重合格率95%以上。

“抚仙湖牌”水泥除供给本省外,还远销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

仅1992年下半年销往老挝540吨、越南30吨、缅甸670吨,得到国内
外用户的好评,成为澄江县税利大户之一,并荣获云南省水泥行业50强之一的企业。

二、乡镇第一座水泥厂
1971年初,吉花公社投资10万元,在西大河水库坝脚西侧,新建一座水泥厂——吉花水泥厂,占地60亩,年生产425号和325号水泥1万吨。

1983年5月投资55万元技改资金。

1985年底吉花水泥厂有固定资产207万元,职工115人,已成为右所乡的骨干产业。

1988年6月又投资110万元进行技改,改造后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产值94万元。

三、左所水泥厂建成投产
龙街镇左所办事处于1992年在左所村后新建水泥厂一座,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年产8万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

1992年11月2日开工,1995年10月建成投产。

第三节供不应求的耐火材料
澄江县阳宗镇耐火材料厂于1978年投资10万元建办,土法上马,设备简单,仅有一台压力机,一个40立方米的小方窑,全靠手工操作,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一的耐火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1986年厂里请滇东水文队对厂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铝矿资源作了全面的地质勘探,弄清了铝矿总储量达170多万吨,含铝量在50%以上。

在此基础上,工厂从1987年开始了全面系统扩建改造。

新建厂房8间320平方米、生料库10间
300平方米、生坯房8间320平方米、办公楼1幢360平方米、洗澡室3间100平方米、方窑60立方米和90立方米各1个。

购置1.5×3米曲磨机1台、混沙机1台、压力机2台。

建成配电室1个,安装地板称1台,总投资350万元,形成了年产3600吨耐火材料生产线。

1990年以来生产耐火材料品种达105种,主要产品是三等高铝质耐火砖,各种粘土质耐火砖,各种规格的骨料、生料、熟料、生粉、熟粉等。

各种耐火材料经检测化验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销往本省昆明、曲靖、思茅、玉溪等地州县,还销往省外的贵州等地。

由于云南省耐火材料紧缺,加之阳宗耐火材料厂生产的耐火材料品种齐全,质量保障,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省内的一些冶金、化工、印染、陶瓷、建材厂家上门订货的源源不断,耐火材料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四节钢材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一、龙街轧钢厂
龙街轧钢厂创建于1985年4月,1986年建成投产,总投资163万元,厂房占地8.39亩,设计生产能力5000吨,装有250系列五机架轧机一台、200系列三机架轧机一台,主要生产12—22厘米,16—25厘米螺纹钢10个规格品种。

全厂有职工56人。

1987年5月,投资300万元改扩建厂房,完善轧钢生产线。

1988年职工增至143人,轧钢2000吨。

1990年4月投资36万元,建中频炼钢炉一座。

1991年投资230万元,建
炼钢车间2个,年产钢锭5000吨。

1992年6月投资120万元,建电弧炉一座。

形成炼钢、轧钢、五金修理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体系。

产品主要有螺纹钢和圆钢,由投产时的一个品种五个规格扩大为四个品种二十一个规格。

产量由原来的1470吨增加到4310吨。

到1992年底累计生产钢材15154吨,年平均生产钢材2331吨。

以1987年为基数,年平均递增19.6%,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83万元,年平均443.5万元,平均递增32.3%,累计实现税利449.4万元,年平均69万元,平均递增81.3%。

1992年生产钢材4310吨,销售收入1027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36%和86%,创利277.27万元,上交税金54万元,上交管理费10.27万元,上交承包利润10万元,企业利润203万元,年人均创收入8.08万元,人均创利润2.18万元。

二、冶钢公司
冶钢公司始建于1980年,占地10万平方米,利用原左所糠醛厂厂房进行改造,于1990年投资500万元购置电解锌装置全套设备,建成左所电解锌冶炼厂。

1991年销售电解锌产品188吨,1992年销售563吨,产品达到国家GB—470—83标准,含锌量达99.99%。

产品除销本省外,还远销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双树硫璃瓦厂
龙街镇双树硫璃瓦厂于1992年10月建成投产,总投资
12万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有职工14人。

该厂是生产合作社集资建办的乡镇集体企业,投资小,见效快,工艺操作简便。

硫璃瓦产品规格为75×18,有防火、抗压、防冻、防热的功能,适用于建盖仓库、厂房、锅炉房等。

年产量3万块,总收入60万元,利润6万元,为建筑市场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第五节乡镇建筑队伍的发展壮大
澄江县乡镇建筑业起步晚,发展快。

自1972年右所大队建筑队成立,从业人员270人。

1974年凤山建筑工程公司成立,有职工200人。

1983年8月凤山建筑工程公司规范扩大,县城东、南、西、北门各设一个施工队,1985年改称凤麓建筑公司,并打入昆明地区承包工程。

1987年凤麓建筑公司改称凤城建筑公司。

1976年9月,双树大队成立澄江县建筑联营公司,有职工71人。

1987年右所、万海、龙街、高西4个建筑公司相继成立,施工企业资质证为四级。

1989年,凤城、右所、万海3个公司施工资质证升为三级。

随着企业的发展,施工设备的增加,搅拌机、井字吊、钢模、大小车辆及安全网等,建筑水平也不断提高。

1989年从业人员1812人,完成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年收入1174万元。

1992年全县乡镇已有建筑公司6个,施工队44个。

达三级资质等级的公司有凤城、右所、万海三个公司,达四级资质等级的公司有龙街、广龙两个公司,阳宗建筑公司为非等级。

到1992年固定资产295万元,总建筑面积71831平
方米,总收入2755万元。

第六节崛起的化工企业
一、云南澄江磷业化工公司广龙磷化公司磷酸桶产品质量达到轻工部标准
龙街镇广龙磷酸包装桶厂,建于1991年10月,1992年6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40万元,安装设备有陕西省宝鸡市秦川机械厂制造的中控成型机,上海塑料机械厂制造的铸塑机,设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形成一条现代化年产18万只聚乙烯塑料磷酸包装桶生产流水线。

厂领导狠抓质量第一,信誉第一。

该厂生产的20升聚乙烯吹塑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测结果为:A、在1.2米高,温度-18℃的条件下进行跌落检验不破裂。

B、压力20kpa测试无渗漏。

C、液压试验,压力在100kpa无渗漏。

D、温度40℃,高度3公尺堆码28天不倒塌,按《国际海运危险物规则》测验磷酸包装桶符合Ⅲ类包装要求。

产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聚乙烯吹塑桶SG257—82标准。

符合海运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规程ZBA87001.2—88标准。

云南省进出口商检局已发给生产许可证书,云南省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办公室发给生产企业证书。

云南省技术监督局、玉溪地区技术监督局以玉技监鉴字QG—002号发给产品合格证书。

20升聚乙烯吹塑磷酸包装桶已大批量生产,装置县磷化公司生产的工业磷酸销往省外的辽宁、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以及国外的日本、西德,长途运输过程中,没有出现破
损、泄漏,在国外客户中获得很高的信誉。

1992年10月投资3600万元,建成年产5000吨磷酸盐厂,有原料破碎、配料入炉、电炉冶练、锅炉供气、污水处理、精制磷包装、质检化验7个车间。

二、澄江磷化工华业有限责任公司
华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开办轮窑起家,1990年组建建筑队,开发砂石料,参与笔架山庄建设,建盖A座、B座、禄充商业街鑫龙大酒店等高档次宾馆。

建筑业发展较快,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成立了澄江磷化工华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澄江县东溪哨工业园区新建年产黄磷6000吨的生产基地。

三、云南“红塔卷烟胶”取代英国胶
澄江县龙街镇万海办事处红塔卷烟胶厂利用原有的五小厂厂区旧房,于1988年7月投资26.4万元,全面进行改造,购置生产卷烟胶的全套设备,4个月建成投产,生产卷烟胶。

由于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好,1990、1991年两年间又投资553.6万元技改扩建,形成年产900吨卷烟胶生产线,现在有固定资产580万元,1991年生产红塔卷烟胶668吨,1992年生产918吨,仅1992年就创利110万元。

红塔卷烟胶产品实行企业标准:滇Q/ZHG2-91聚醋酸乙烯改性乳液。

主要产品有:RP—101卷烟接嘴胶、RP—102滤嘴成型胶、RP—103卷烟搭口胶、RP-475铝铂胶,四种产品用于高速卷烟胶粘合剂,铝铂、木材、纸质、纤维、皮革粘合剂。

卷烟胶投放市
场以来供不应求,长期供给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卷烟厂、昆明卷烟分厂、滤嘴棒厂、铝铂纸厂,各厂家反映,万海红塔卷烟胶厂生产的卷烟胶用起来比英国胶好用,粘接力强。

1991年后,玉溪、红河、曲靖、楚雄等四家烟厂原来用的是英国胶和天津胶,现在全部改用云南红塔卷烟胶,省外的广东、天津、广西、北京滤嘴棒厂也到澄江万海红塔卷烟胶厂采购红塔卷烟胶,云南红塔卷烟胶深受用户的欢迎。

四、右所氧气厂的建成投产,结束了澄江氧气外购的历史
右所乡政府利用华藏山雄厚的大气层资源,1992年4月投资135万元,建设氧气厂,建盖厂房342平方米,从东北哈尔滨制氧机厂购进KZON—50/120制氧设备,建成一条年产42000瓶自动化制氧生产线,于同年9月投产,生产的“澄星牌”氧气经县技术监督局鉴定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GB3863—83标准,产品含氧量纯度≥99.6%,是工业用氧的最佳产品,采用液氧泵充灌还可生产医药用氧。

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从此结束了澄江长期外购氧气的历史。

五、右所乡磷矿石开采场投产
以电促磷,以磷养电,是澄江县发展地方工业的路子。

澄江磷化公司已建成年产8000吨黄磷生产线,1992年8月磷化公司和广龙办事处又新上两条2500×2/年黄磷生产线。

地处磷矿石主产地的旧城村公所与磷化公司配套服务,做好磷矿石的供应工作,于1992年投资306万元在原采矿点技
改成年产7万吨矿石生产线。

设备有40型装载机2台,140推土机1台,802型推土机2台,东风自卸车6台,400×600破碎机1台,初步形成机械化开采。

1992年生产的磷矿石创利19.91万元。

六、左所电锌厂焊管厂产品填补了澄江县的空白
龙街镇左所村公所电锌厂焊管厂建于1992年10月,投资654.4万元,占地14亩,年产1.5吨,生产1寸、1.5寸、2寸管,用于水利、石油、建筑业、农业等设施。

1993年2月28日投产,该产品为澄江县填补了空白。

七、九村乡仅有的企业“九龙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九村乡地处山区,条件落后,1992年仅有乡办企业一个,主要生产活性氧化锌和硫酸铜。

1990—1992年生产氧化锌51吨,硫酸铜产值115万元。

八、凤麓镇氧化锌进京
澄江县凤麓镇化工厂是从原“凤麓淀粉厂”改造建成的。

利用原厂房、设备进行改造,新增机械设备,于1991年10月投产,总投资35万元。

工厂注重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教育。

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用高纯度氧化锌粉生产活性氧化锌。

产品经云南化工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监督检验站检验,氧化锌产品含锌量达到98.97%,达到国际标准。

氧化锌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除供给省内的橡胶行业厂家外,还远销北京正群贸易公司,获得省内外厂家的信任,上门订
货的客户源源不断。

九、澄江县包装袋产品投放市场
右所乡小西村创建的澄江县包装袋属村办乡镇集体企业,于1992年10月建办,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年产量400—500万条包装袋。

主要生产的产品有塑料编织包装袋,规格:80×45、70×48、70×50、90×50、90×55、100×55、110×55、100×60、100×65、35×50。

薄膜:厚0.1丝—0.8丝,幅宽0.55—1米,食品袋提重:0.5—5公斤,营养袋:8—16公分。

主要设备有:挤出机、拉丝机、圆织机10台,常州江南塑料机械厂制造双色印刷机,大小吹膜机、风切机、拌料机、冲口机,工业缝纫机(汕头、温州、上海制造)。

从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满足了澄江县水泥、矿粉、饲料、标准件包装的需求,填补了澄江县的空白。

十、禄充火炮厂拓宽经营门路
龙街镇禄充办事处火炮厂,1990年从湖南引进火炮先进配方,从简单的火炮生产发展到能生产礼花、烟花、爆竹、炸弹、地雷等20多个品种,招来省内外很多客户。

禄充火炮厂解放思想,拓宽经营门路,1992年投资150万元,建盖综合服务楼一幢,设高中低档客房、餐厅、舞厅,解决了游客宿食难的被动局面,增加了企业收入。

同时也为一些前来火炮厂洽谈火炮业务的省内外客户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火炮厂烟花、火炮的销售工作。

第七节兴旺的旅游业
一、禄充旅游服务公司的成立
1988年10月,龙街镇禄充办事处投资580万元,建办旅游服务公司。

设置各种客房、餐厅、舞厅、商店等,给客人宣传禄充秀丽的风光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客人到禄充游玩,增加公司的收入,使澄江的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了禄充的知名度,让省内外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禄充。

二、望海旅游公司旅游业的兴旺
龙街镇万海办事处地处抚仙湖北岸,风光秀丽,湖水清澈如镜,是创办旅游事业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1991年1月利用海滩地28亩,投资750万元创办“望海旅游服务公司”,占地1.1万平方米,当年建成投入使用。

有宾馆楼2幢,设有录像放映厅、舞厅、餐厅、商店等。

修建停车场2个,游乐园2个。

购置游船2艘、游艇10艘。

走进望海旅游公司,吃的、住的、玩的一条龙服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收入40万元;1992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70万元。

三、海口温泉花园沐浴开业
海口乡在抚仙湖东南方位的海岸边办沐浴温泉公园。

湖畔吐出数股热泉,形成一个天然的温泉浴池,水温均在50℃以上,每秒钟流量0.04立方米。

座落在热泉的村民喝的是热泉水,洗的也是热泉水。

据调查,该村村民从未有过因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