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呼肠孤病毒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雏鸭呼肠孤病毒病
(即“花肝病”或“白点病”)
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俗叫“花肝病”、“白点病”,是70年代末期以来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苏和浙江等省、自治区雏番鸭群中相继发生并广为流行的一种以脚软、高发病率、高病死率、肝脾有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新的急性传染病,给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由福建省农林大学动科学院吴宝成教授首先分离出病毒,鉴定并确认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流行特点
1、自然发生仅见于7-50日龄、最常见于7-35日龄的雏正番鸭和雏半番鸭,较大的正番鸭和半番鸭均不发病。其他鸭种概不感染。
2、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见于炎热、潮湿的季节,而寒冷的冬、春季节则较少发生。发病率高达20%-90%,最高100%;病死率通常10%-70%,严重时高达90%以上,甚至全群覆没。据研究,半番鸭雏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正番鸭低。病正番和半番鸭雏及其痊愈带毒鸭是传染源,通过其病死尸、分泌物特别是排泄物散毒,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和脚蹼损伤等水平传染,能否垂直传染尚须进一步研究。
3、鸭舍潮湿、闷热、卫生条件差和饲养密度高等是促进发病,加重病情的因素。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一般3-11天,病鸭沉郁委顿、乏力、软脚、懒动、多蹲伏或挤堆、嘶叫、少饮、减食或不食,羽毛蓬乱,无光泽、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程长短不一,一般2-14天。发病后5-7天是死亡高峰期。两周龄以内病鸭难免一死。耐过病鸭往往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鸭,常无饲养价值。
剖检病变
剖检病鸭可见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和肠粘膜下层等组织白色坏死点。其中以肝、脾最为明显。肝肿大、质脆、出血、表面及实质布满大量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脾肿大,暗红色,表面及实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有的汇成一片,呈花斑状的外观。肾和胰腺有的也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白色坏死点。脑水肿,脑膜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点和特征性剖检病变可以做出初诊。在临诊中注意和番鸭疫里氏杆菌病、番鸭细小病菌毒病、番鸭禽霍乱、番鸭副伤寒等有类似症状及病变的番鸭病做区别诊断。
确诊必须依靠采病番鸭雏的肝、脾组织和血清等病科,送有关实验做分离病毒、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的阳性结果进行确认。
防治方法
1、建立并完善鸭场生物安全措施,到非疫区良种鸭场引雏番鸭苗。平时加强管理、清洁卫生、消毒隔离饲养。按当地疫情免疫程序做好其他疫病免疫接种工作。1-2日龄种接种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灭火活苗0.5ml/羽或弱毒苗(按说明书用量),和1L-2联用:弱毒苗分开稀释,混合注射;灭活苗则分开注射。或于8-10日龄和20日龄注射本病高免卵黄抗体两次,剂量按说明书,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2、发生疫情时,病鸭雏隔离饲养,立即注射高免卵黄抗体+禽白细胞干扰素,剂量均按说明书酌加,先注射同群未见症状雏鸭,后注射病鸭,同时用金刚乙胺和环丙沙星各1克,加水20-49公斤,混饮4-5天,防止细菌性并发或继发感染;0.2%-0.3%过氧乙酸带鸭消毒1天1次,直到疫情彻底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