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皓月当空照千载此一轮

——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2010级汉语言文学普招本科班2010150304002 翟永举内容摘要:本篇论文试从《春江花月夜》的画面描绘及情思表达、艺术价值同历史地位、炼词造句和诗味意蕴等三个方面作出浅层鉴赏和探究,努力发掘出《春江花月夜》的思想进步性和艺术完美性,以说明《春江花月夜》为何是诗歌天国里一轮千载辉耀的皓月。

关键词:明月情思宫体诗意蕴

天上那一轮高悬的明月,你何年何月就曾俯瞰着这个尘世?漂泊天涯的游子,你几时才能回归故里,重圆那相思憔悴的红颜相知?

唐初诗人张若虚这篇《春江花月夜》以思接千载之问、情动万里之愁,如那璀璨皎洁的明月熠熠高悬于诗歌的圣殿。

思接千载情动万里

诗人以“春江”提笔,“明月”接至,吐出诗题,开启出辽阔夐远的境界。一江春水浩浩流去,汹涌的浪潮将宽阔的江面与大海相接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随潮水涌动而升,潮浪将明月洗濯得更为皎洁灿亮。这一瞬间,天地之间铺展开粼粼荡漾的水波,月华随波耀动,洒向大地上的每一条春江,这场面该是怎样的壮阔,怎样的华美,自然造化的伟大几乎要摄走我们的心魄。

“江流”四句,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牵引我们的目光去往某一处,看那江流曲曲折折含情脉脉地绕着芳草原野流淌,看那月光洒落于密密匝匝的花林时如雪珠弥漫的奇景,看那雪珠摇身变作隐隐约约的白霜,看那皓月与白沙相合一色不辨你我的苍茫……春是和煦的,江是浩渺的,花是芬芳的,月是皎洁的,夜是恬静的。春、江、花、月、夜竟如此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和谐美妙,奇趣横生。

诗人静静的心灵独对这绝美的天地,与它发生了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唔淡”(闻一多语)。“江天一色”仿佛是一场空灵的梦,没有任何利欲功心,俗脂滥粉,而是清明澄澈,一尘不染。他用梦的天真向造化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诗人并没有陷入青春苦短、人生易逝的狭思,而是于刹那间灵悟到了有限与永恒:“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看似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白头吟》)同出机杼,实则有格调高低之分。刘诗重在强调“人不同”三字,仍是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而张诗虽然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淡淡感伤,但它的基调并非颓废和绝望,而是执着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它思盖整个人类的命运,把生命的传递与江山的不变、个人的短暂与不息的人类文明结合起来,自是眼界阔远。而李白似乎直接受此启发,在《把酒问月》中吟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毕竟是尘世之人,他从梦中抽身而出,站临江水、月亮的对面,和它们絮絮交谈,倾诉着人间的愁与思,情调也有雄浑转入缠绵。游子如一片白云缓缓的飘离,只剩下思妇站在分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真是“湛湛江水兮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招魂》)而这样的游子又何止这一个?离别的夫妻又何止这一对?今晚谁会坐着漂泊远方?何处的月满高楼会有人的相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月夜寄杜郎中》)而可爱的月光竟是如此善解人意,一往情深。月亮从茫茫高空俯视人寰,发现了寂寞的思妇,忙赶来和她做伴。思妇徘徊,月影相随,照着她的阁楼、闺室、镜台、门帘,流连踯躅,挥遣不去,悃悃款款,殷勤眷顾。难免让思妇魂牵梦绕,思妇被感动了:原来天地间最可信赖的是月亮,何不追随它去看看音信杳然的丈夫呢?南朝谢庄《月赋》有云:“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也对月许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接着,诗人又借汉代苏武“雁足传书”和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鱼腹寄书”之意,委婉地道出思妇寄信不达、徒劳相思的闺怨。思妇如此情深,那漂泊的游子可懂得妻子的相思之苦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何尝不思念着你呢?昨晚睡梦中我梦见那园中的春花散落在水潭里,你相思的心也如这凋零的落花一样憔悴吗?可惜春天过了一半,我还是不能回到你的身边去呀。春光随着流水游走,已经到了尽头,江潭上月亮也要落下,又向西而

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入海雾。时间过得真快,天就要亮了,可你我相隔仍是天南地北,这万里之遥如无限之远,一点也没有缩短反而愈来愈长啊。“还顾望泪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可是天涯断肠之人,又岂止我一个?同心离居之家,又岂止我一户呢?“不知乘月几人归?”诗人在结尾处,将个体的游子之愁思妇之怨升华为所有的游子思妇之情,表达了对所有离别之人的同情和祝愿。最后以落月摇情依依惜别结笔,情思悠长,余韵无穷。

回顾全诗,诗人由望月而生发出对宇宙初始和人生开端的探索,交织着游子思妇的两情缱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由爱情而辐射出愿天下有情人早日团圆的祝福,结以落月余晖的拳拳之忱,构成一曲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赞歌。真可谓思接千载发浩叹,情动万里结同心。

宫体自赎孤篇横绝

如此清新的诗句,如此美妙的意境,如此动人的情感,该给此诗以怎样的历史评定呢?这还要从那个荒淫不耻、文风靡艳的齐梁时代说起。

齐梁时代思想环境宽松,没有严格的思想禁区。皇室生活闲适,社会风气奢靡。这些因素都助长了宫体诗这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娱乐性质文学的发展。写妇女及情爱之事早在《诗经》中就已被描写,《古诗十九首》又有进一步的表现,但那都是写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挚情怀和发自内心的深沉爱恋。可宫体诗着重写妇女姿色的艳美甚而常常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的意味。如“唯余一两焰,才及解罗衣”(纪少瑜《咏残灯》),“谁知日欲薄,含羞不自陈”(萧纲《率尔为咏》)。宫体诗脂粉气弥漫诗坛,诗风卑下,缺乏骨力,常常“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文学日趋柔弱,诗坛庞杂混乱,优劣不辨,美丑不分。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诗歌几乎完全笼罩在宫廷的贵族文学的阴霾下。

到了隋代,隋文帝出于政治考虑,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文风改革,虽雷厉风行一时,无奈到炀帝时,齐梁的绮丽宫体又沉渣泛起。炀帝与亲信学士在宫中吟诗作乐,隋代诗风再趋浮艳,蔓延至唐初不歇。初唐的乐府针对齐梁乐府的浮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