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域的扩大;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就;畜牧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的成就。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繁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两汉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发展繁荣具体表现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汉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两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西汉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汉初经济的凋敝,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迫使两汉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政策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既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积极作用,但又对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

2.农业发展的表现:

⑴农具的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①背景:

A.汉初,由于战争的破坏,牲畜比较缺乏,一般农民只能用人力耕作。

B.西汉政府制定法令保护耕畜,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

C.到武帝时,牛马数量增多,牛耕已经传播到全国各地。

D.铁制农具迅速推广到西域和珠江流域,且铁制农具的种类增多。

②表现:

A.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铁铧》《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两幅插图。B.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此发明比欧洲早上千年)和楼车的发明;C.牛耕技术的改进主要指赵过发明的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

⑵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①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③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④西北则主要是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⑤汉武帝、汉明帝都组织大规模治理黄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⑥由于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农业得到发展,江南得到一定开发,全国耕地面积扩大,西域、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指导学生结合《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认清两汉4个农田水利地区的不同特色及农耕区域扩大的史实。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和地理知识,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原因,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⑶稻麦种植的推广。

①前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

②表现:

A.两汉时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和麦。

B.稻麦种植的推广:

a.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但也开始种稻。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材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学生尤感陌生。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 2、了解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之处。 2、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秦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创建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评价秦王朝采取的“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手段,认识严酷的思想文化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的迅速灭亡并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题(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一、选择题 1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A.秦国B.韩国C.燕国D.楚国答案:A 2秦国灭掉韩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19年D.公元前215年答案:A 3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A.蒙恬B.李斯C.商鞅D.屠雎答案:A 4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A.湘水和离水B.长江和湘水C.黄河和海河D.汉水和离水答案:A 5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A.郡—县(道)—乡一里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 C.县(道)—郡一里厂乡D.郡一县(道)—里一乡答案:A 6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答案:C 7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A.国家财政B.礼仪教育C.皇室财政D.宫廷修建答案:A 8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主管军事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主管教育答案:B 9我国封建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挟书律”是在………………………………()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汉惠帝时D.光武帝时答案:C 二、非造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参考答案: (1)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含答案)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 3.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 A.兴办太学,教授儒学B.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 C.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擅长针灸的华佗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 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D.“治未病”的张仲景 6.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 A.刑法残酷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D.失去人心 7.清朝赵翼说过,“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里“此例”是指( ) A.纪传体通史B.国别史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 8.《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武将权力膨胀B.地主势力增强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9.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4)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使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导致农民纷纷弃农经商 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 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3.《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这表明 A.政权系统,尚不完备B.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C.君相矛盾,尚不突出D.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4.“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 )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5.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6.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 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7.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B.地方推荐C.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 8.“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这次“真正的统一”是() A.禹建立夏朝B.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C.汉武帝大一统 D.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9.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 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复习目标] 1.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结合秦朝政治、经济状况认识秦的历史地位。2.分析西汉初、汉武帝时、东汉初,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实施的措施、作用、实质,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分析、评价秦、西汉、东汉建立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和弊端。 4.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比较秦、西汉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和把握内在联系及规律的能力。 5.掌握秦汉时期建立的各项政治制度,理解“汉承秦制”,把握秦汉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认识秦汉所开创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6.分析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影响。 7.分析、比较秦汉实行的民族政策、采取的重大举措和结果。把握秦汉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关系,认识秦汉民族关系的主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8.分析、比较秦末、西汉末、东汉末政局的特点和统治危机的表现,正确评价秦末农民战争、西汉末农民战争和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及作用。 9.全面、正确地评价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的政绩和历史地位,提高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个人和历史发展的关系。 [要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秦、西汉、新、东汉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秦王赢政顺应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实施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过分的役使百姓和残暴的统治,使社会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二世而亡。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西汉。通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进入强盛时期。此后,昭宣中兴,又进入高峰时期。在外戚和宦官干政,政局混乱的形势下,王莽夺权建立新。短命的新朝,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政局黑暗,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最后引发了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被农民起义瓦解了。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大一统局面的时代,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维持了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政治上,秦汉开创了一系列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发展。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开始了频繁的文化交流,秦汉文化有了重要发展。 2.秦汉时期政治 (1)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秦始皇接受了韩非和李斯的法家理论,以吏为师,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西汉建立后,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顺应汉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的现实,一度实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汉武帝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五、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习题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一.选择题 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2.《汉书·贾山传》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4.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行政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比封国小 6.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7.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8.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让谁担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缺乏可委如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C.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定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 10.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关系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度 1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二.简答题(材料略) 1.秦王朝实行郡县制(李斯所谓安宁之术)的特点与影响? 2.皇帝制度的特征与本质?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及答案(1)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使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导致农民纷纷弃农经商 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 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3.“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 )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4.刘秀建立东汉后,励精图治,使汉王朝出现“中兴”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黄巾起义的打击B.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D.州牧割据,威胁中央 5.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 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6.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A.维护国家统一B.保障社会稳定C.实行暴政统治D.确立皇权至上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8.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 A.刑法残酷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D.失去人心 9.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0.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先秦时期习题

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惠州期中)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王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解析:B材料中涉及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出现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血缘相近的被称为“子”可见宗法制尚未形成,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 2.(2017·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异姓封国已显露出反叛之心 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拓展 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 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 解析:B据材料可知,周人无法灭掉“耕稼城郭之国”,只能分封这些国家为诸侯,而“耕稼城郭之国”也不敌周人,只能以周王为“共主”,西周通过分封这些“耕稼城郭之国”扩大了西周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A、D两项出现于西周后期,C项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形成。 3.(2017·湖南株洲一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材料主要说明( ) A.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商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解析:A材料中“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能使权力平稳过渡,从而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是秦朝以后,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是否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表明西周实行血缘政治,故D项错误。 4.(2018·北京朝阳区期中)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序 D.代远情疏 解析:D分封以同姓王族为主体,宗法按照血缘亲疏来划分政治等级、维系统治,随着代际传

岑巩中学2019年历史高考练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岑巩中学2019年历史高考练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一】选择题: 1、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说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2、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要紧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治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由中央和皇帝操纵,官吏不能世袭 3、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全然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4、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5、“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治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幸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特别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所说的“体制”是指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6、秦实行郡县制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管辖地方的措施 B、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加强皇权的需要 7、西汉实行的制度中,其职能与秦朝御史大夫相似的是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 C、郡县制 D、封国制 8、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要紧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举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的操纵和治理 9、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一直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对此,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有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大量回报了中国的需求品 B、通过丝绸之路只进行物质文化交流而缺乏精神文化交流 C、闻名的敦煌莫高窟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D、相对而言,在宋元之前,中国思想的西传远远不如她所同意的那样多,但中国物产 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 10、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儒家思想的妨碍 B、法家思想的妨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1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那么乏其食,工不出那么乏其事,商不出那么三宝绝,虞不出那么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说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含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2.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3.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 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 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 5.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6.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8.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擅长针灸的华佗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 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D.“治未病”的张仲景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高考前瞻 1.命题趋势 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秦是短暂而又建功立业较多的朝代;两汉形成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如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这一时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年年都有命题。尤其是2002年文科综合卷和广东、河南历史卷以及上海卷皆在此出了大题。应引起注意的是过去复习用力较多的第二节“两汉的统治”和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在新教学大纲中已将其列为阅读内容。 2.复习策略 本单元在高考中的命题热点,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两汉时期盛世局面的出现,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专权等。 (2)经济方面:两汉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等。 (3)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本单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日渐融洽,对外交往积极,二者的相互渗透,形成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色,尤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4)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突出,特别是科技成就突出,居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5)综合性命题应是本单元的热点,与其他单元和其他学科间的知识的综合命题可能性极大。 ●阶段特征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 1.政治上:①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巩固了下来,官僚制度取代了世卿,郡县制度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外戚和宦官问题、豪强地主问题;③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3.文化上:①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了贡献。②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③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⑤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统治政策的演变 1.国家制度和地方制度演变 从国家制度来看,秦始皇吸取周灭亡的经验教训,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从而建立了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统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组成中央政府,其中相权较重,可以辖制百官。到汉代,统治者虽然继续采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开始有意削弱相权,加强皇帝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汉武帝时还实行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虽然级别不同,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 1、“六王毕,四海一” (1)、“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 [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2)、“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2、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1)、地方——郡县制

2020年本溪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2020年本溪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色……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下列对“天下响应”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D.首领黄巢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当时经济困难 C.重视“以德化民” D.当时人心思安 3.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 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5.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6.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擅长针灸的华佗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 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D.“治未病”的张仲景 7.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 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9.《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诸侯争霸 ②文景之治 ③巨鹿之战 ④官渡之战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2021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一、选择题 1.(2020·唐山摸底)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2.(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 ) 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 B.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 3.(2020·中原名校质评)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 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 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4.(2020·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 ) 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 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 5.(2020·济南二模)下表反映的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 A.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6.(2020·江西名师联盟调研)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7.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8.(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 9.(2020·漳州三模)右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 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论秦汉时期文化的大一统-2019年文档资料

论秦汉时期文化的大一统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沧桑,中华民族, 以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源流深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不但善于创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特有经济、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和融合外来的先进文明。翻阅我国历史,其实更像是一部战争史,但每一次经历了战争的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 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是中华民 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 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干年而不衰的" 大一统" 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 关键阶段。秦汉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一统" 的文化。 、文化大一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志 个人认为本要求和标志表现为:社会制度的创建;价值系统的奠定。 社会制度的创建,标志着政治统的完成和思想统一的进行,标志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统治者自觉进行文化建设的反映;社会制度的创建, 确立了该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在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导向的作用,对处于文化深层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

维方式,也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社会制度的创建,使该国属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别的文化要素(子系统),整合于一个统一的制度之内,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统一类型的文化。同时原来的不同文化的要素(子系统),又可以在整合后 发挥更大的功能。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 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 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 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 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 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 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 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 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 构和功能而言,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 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 整合。没有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便没有后世所谓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 价值系统的奠定,是文化类型确立的前提。一种文化类型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其关键即在于该文化的价值系统的特质。价值意识的自觉,价值系统的建立是特定文化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是该文化之所以如此的内在根据;值系统的奠定, 对于特定类型的文化,起着巨大的整合作用和价值观方面的导向 作用。文化价值系统的奠定,形成了一个主导型的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社会制度特别是文化价值的整合作用, 使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