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方法(ppt 45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分析
确定管理形成流程 个人计划的依据 工作责任书
月度/季度/半年/年 度跟踪指标的确定
业绩改进责任人确 定依据 跟踪流程
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依据 考核方法
目标分解
4R管理 编制
业绩跟 踪
4R管理 考核
整合的企业财务效率管理模式框架
工作分析的内容/步骤
部门职责分析
岗位职责分析
部门BSC业绩指标 岗位KPI指标
目标设定
• 根据公司的远景目标和战略规划制订年度 的预算目标,确定关键业绩指标
• 设定既富有挑战性的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值
预算编制
• 根据预算目标各责任中心编制本中心预算 和经营计划
• 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综合平衡形成公司 年度预算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业绩跟踪
• 准确、及时地记录各级责任中心/岗位的 实际绩效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衡’t 量ma什nag么e i,t.” 若您无法你衡就量得企到业经什营么绩!效
您便无法有效管理企业
Robert Kaplan and David Norton Authors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可控性原则 各责任主体仅对其可控的4R管理差异负责,并据以进行4R管理考核。
风险收益对等原则 管理责任主体为考评主体。针对每一责任主体的责权利范围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归属。
总体优化原则 管理考评与责任目标的确定及其分解相匹配。区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性质予以考核。 分级考评原则 设计综合考评指标体系,避免指标选择引发的“次优化”问题,必要时可进行一定范 围内的集体考评。 公平公开原则 公司的考评制度、考评程序和考评方法等事先明确,坚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透明 化。管理考核工作结束后,提交考核结果并予以公布。
管理体系模式 岗位责任体系 预算编制体系 业绩跟踪体系 激励考核体系
管理体系涉及到公司、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
公司战略和策略
公司年度目标体系 实施和控制
公司
部门的目标和策略 部门关键业绩指标 部门预算
实施和控制
部门
岗位关键业绩指标
个人
目标设定
考核激励
战略目标
预算编制
业绩跟踪 管理循环体系
环境风险 影响经营模式变动的不确定性
过程风险 影响经营模式实施的不确定性
决策所需 影响做出价值创造决策所需信 信息风险 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的风险
• 企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的5大规律
规律一:“木桶效应” 规律二:小细节产生大风险 规律三:小规模企业容易发生风险 规律四:大企业最易发生致命风险 规律五:风险演化的四个阶段
编制预算 BZ.1.4
编制预算 BZ.1.4
签订工作责
百度文库
任书BZ.1.4
根
据
预
算 及 目 标
根 据 预 算
及
目
标
管理模式 目标编制体系 岗位责任体系 -为什么要再造目标管理系统 -岗位分析 -关键业绩指标的确立
业绩跟踪体系
管理考核体系
目标管理体系再造的工具-工作分析
提供分解的依据 明确个人的目标 明确个人的责任
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 风险一:资金断链风险——企业的“心肌梗塞”或“脑血 栓”
• 风险二:回款风险----“温水煮青蛙” • 风险三:投资风险----“机会”还是“灾难” • 风险四:法律风险——多行不义必自毙 • 风险五:政策风险――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 风险六:核心团队流动风险——企无人则止 • 风险七:市场风险 • 风险八:产品质量风险 • 风险九:担保风险 • 风险十:企业主个体风险
• 分析实际结果和目标值之间的差距,找出 产生差距的原因
• 针对分析结果,形成弥补差距的调整方案
考核激励
• 计算考核期间的实际绩效值 • 执行既定的激励(惩罚)制度
主要职责方
董事会/预算 管理委员会
目标确定
BZ.1.1
预算管理办 公室
关键业绩 指标更新 BZ.1.2
目标分解 BZ.1.3
各职能部门 各分公司
内控要素-控制活动
• 职责分工控制 • 授权控制 • 预算控制 • 财产保护控制 • 会计系统控制 • 经济活动分析控制 • 绩效考评控制 • 信息系统控制
为了实现控制目标,保 证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可靠 性,有关信息必须及时沟通 。
信息沟通贯穿于整个控制
信息与沟通
监控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产出
部门职责描述
职位说明书
部门目标管理指标
岗位KPI指标
形成工作责任书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标编制体系 岗位责任体系 业绩跟踪体系
-业绩跟踪的原则与方法 -业绩跟踪制度设计 -业绩跟踪报表体系 -业绩跟踪会议制度 -持续改进与目标调整
管理考核体系
管理目 标下达
管理 编制
管理控制
管理 考核
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徐晓莉
授课大纲
• 企业为何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 风险管控的要点 • 风险管控体系的框架 • 如何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 制度设计案例
教训与启示 • 常言:
「智者从别人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 聪明者从自己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 愚者则永不懂从经验中学习。」
本资料来源
风险来源
不确定性的来源
NJU-GSMSE
39
业绩跟踪的三大组成部分
业绩跟踪由业绩跟踪报表体系、周期性业绩跟踪会议 和业绩跟踪后的行动改进三部分组成
业绩跟踪报 表体系
业绩跟踪后 行动改进
周期性业绩跟踪会议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标编制体系 岗位责任体系 业绩跟踪体系 管理考核体系
-管理考评的基本原理 -管理考评体系 -奖惩激励体系
内部控制 的
神经系统
内控要素-信息与沟通
• 信息控制 • 沟通
监督和评估内部控 制系统设计合理性和运 行有效性。
信息与沟通
监控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内控要素-监控
• 监督方式 • 内部审计 • 报告缺陷
内部制度设计
•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注意要点 • 内部控制评价的最新进展
授课大纲
• 企业为何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 风险管控体系的框架 • 如何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响?
信息与沟通
监控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内控要素-风险评估
• 目标设立 • 风险识别 • 风险评估 • 风险应对
•为防范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控制活动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标准 、流程的建立,授权、批准,复核经营 业绩,保护资产,职责分离
•控制活动能够抵偿风险
信息与沟通
监控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第一道防线:总结
企业建立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各业务单位就其战略 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场和操作风险等等,系统 化地进行分析、确认、度量、管理和监控
企业需要把评估风险与内控措施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存 档,对内控措施的有效性不断进行测试和更新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单位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在业务单位之上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功能, 它的组成部份可能包括风险管理部门、信贷审批部门、投资审批部 门
风险管理部的责任是领导和协调公司内各单位在管理风险方面的工 作,它的职责包括: • 编制规章制度 • 对各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 • 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的界限 • 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厘定关键风险指标 • 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 • 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为各业务单位分配经济资本金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控系统五要素架构
信息与沟通
监控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
• 价值观 • 员工胜任能力 •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 组织结构 • 责任的分配与授权 • 人力资源的政策 • 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 • 错弊及报告
风险是一种潜在的问题或损失。
风险评估: 确定什么地方可能出错,会有什么影
信用管理流程综述:信用管理链
信用管理链可以描述为:6项环节、4大体系、2个中心和3点控制
1
接触
2
洽谈
3
签约
4
发货
5
收款
6
清欠
1
2
3
4
5
6
客户筛选 信用政策 合同保障 账物跟踪 普通催收 危机处理
频繁沟通 实地考察 信用调查
信用形式 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
担保 抵押 保险
电话确认 信函提示 实地走访
分析征兆 保持压力 适度催收
第三道防线:内审单位防线
第三道防线涉及一个独立于业务单位的部门 ,监控企业内控和其他企业关心的问题
2010年管控主题课程
•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 企业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 有效降低成本的策略与方法 • 财务分析与资产有效利用 • 现金流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 • 财务工作中的“猫鼠游戏”——企业财务检查技术 • 新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操作
企
做企业就是斜坡上推车,没有力气的时候,惯性就压死你。——黄宏生
业
规
模
创业/企业家阶段 集合阶段
正规化阶段
合作阶段 企业寿命7岁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一个基础 • 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审计
董事会
内部审计
管理层 CEO 业务部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如何建立第一道防线
1. 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可能影响企业达标的风险 2. 识别风险类别 3. 对相关风险作出评估 4. 决定转移、避免或减低风险的策略 5. 计设及实施风险策略的相关内部控制
诊断 追讨 奖惩
客户信息体 系
事前
客户信用分析体 系
控制点
欠款追收体系 事中控制点
欠款监控体 系
事后控制点
企业风险产生的10大根源
原因一:“急功近利”:不恰当的规模化; 原因二:“馅饼”还是“陷阱”:不恰当的多元化与非多元
化; 原因三:“双刃剑”:不恰当的融资行为; 原因四:“没有整合好资源”:运营模式的失误; 原因五:“在钢丝上跳舞”:违法和违规; 原因六:“傲慢的代价”:企业老板的素质需要提高; 原因七:“团队的价值”:核心团队缺乏; 原因八:“体系的力量”:管理体系的缺乏; 原因九:“逆势而为”:政策的变化或调整; 原因十:“关联的弊端”: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