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围绕劳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借助劳模形象为高职生立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劳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借助劳模形象为高职生立魂
1. 试图解决何种现实问题
A.高职生自我评价低。高职学院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源主要是来自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校的学生,他们是高考或中考中的失利者,录取分数较低。很多高职生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属于“二流”大学生,甚至有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大学生。
B.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缺少应有的认同,轻视职业教育。
C.这些问题都给高职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出现心理障碍,心理极度自卑,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也丧失兴趣,“破罐子破摔”思想严重。
2. 针对何种学生群体
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佳,在高考、中考中失利而进入高职学院的高职生。
3. 参照或依据了何种学科的何种理论
依据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A.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本质与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待遇,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XX事迹教育中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财富之源,劳动最光荣。一个社会如果停止了劳动,停止了财富的创造,那么这个社会一刻也不能生存。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偏见,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事体力劳动和一线劳动是等而下之的事情,是不光彩的事情。我们通过XX的事迹现身说法,教育青年学生要立足岗位,奉献社会,以劳动为荣,以创造为荣。
C.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XX事迹的引领和榜样作用,激励青年学生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要勇于成才,敢于成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职业伦理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劳动者。
D.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院,劳模XX对于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XX人才类型、成才轨迹非常契合高职院的培养目标。
——XX成才的起点仅仅是中专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因高考失利而变得自卑气馁的高职生极具鼓舞作用。
——XX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苏省敬业奉献模范”,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正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
——XX没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完全以其能力、业绩被社会颂扬,他的一句“为生存而学习”让同学感到他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的人,他以所创造的价值—2—
回报社会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这样的形象让同学感到踏实而不是光环耀人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XX是校友,与母校间的“血缘”关系使XX形象极具亲和力,可见、可信、可敬,具有抽象理念所无法具备的感染力。
——XX是江苏人“三创”精神的代表,其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对高职生将直接产生引领作用。
E.XX的作为和“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奋斗成才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性呈现。敬业是XX的爱国方式;诚信、友善是XX工作、生活的方式,是XX多年来养成的习惯;XX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身上生发出来的一种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身上的一种理念延伸。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XX及其精神更显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4. 案例的表现形式、展示载体与实施途径
从上至下全面构建以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A.成立“XX学校文化研究会”,以课题研究引领、指导特色文化建设;
B.制订《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大纲实施意见;
C.塑建军像、铺建军路、造建军桥、设建军班、建建军林;
D.持之以恒地组织“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学习XX,树立新目标”等系列活动。
—3 —
二.案例主要情节过程描述(4000字以内)
1.案例启动与切入时机的选择
2005年9月开始,学院每年在新生中开展“学习XX,树立新目标”系列入学教育活动;2006年年初,借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的东风,学院以评促建,全面规划、启动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2. 主要实施步骤与精彩情节(不超过3000字)
A.为校友XX塑像,以“三创”人物姓名命名学院主流文化。
2006年,学院党委以创新的思维提出在校园内为年仅37岁的XX塑像。塑像完成后,于当年11月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XX本人以及常州市委领导参加仪式,同时举行大型报告文学《中国技工XX》校内发放仪式,由作者沈国凡签名发放。鉴于劳模XX的成才轨迹和人才类型符合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方向,“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XX精神正是高职生所必须的职业精神,因此,学院决定以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从上至下整体构建学校文化,并将学院这一主流文化命名为“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B. 成立专门的研究会进行顶层设计,制订大纲,以课题研究指导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
全方位构建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必须从组织文化的角度进行从上
至下的设计、推进。2006年10月,学院成立了XX校园文化研究会(后改为XX 学校文化研究会),由党委书记担任会长,宣传部部长担任秘书长。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XX学校文化研究会为党委代拟了《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实施意见》,作
—4—